首页>书库>知青岁月>第一章 落户山乡 (1)

知青岁月

2021-04-22 19:25214621
本书由鹿阅读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一章 落户山乡 (1)

1.

古少林手里拿着一个白色信封,冰冷木然的眼睛没有一点生气。他长时间望着脚下这片斑驳的原野,感觉自己是在某部荒诞的影剧之中。

此时,衡阳盒地刚刚进入暮冬。苍莽的丘陵之间那些沉郁的树林好像久经世故的老人,坦然自若地被寒霜染成病态的枯黄和凝重的墨绿。倒是不起眼的灌木丛依然抖擞着单调的颜色。蒺藜,这些看似平凡实则心怀叵测的植物,安闲地匐伏在山道旁或石缝边,继续做着没有尽头的残梦。

江河平静如贻。气温开始有了一些回升。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成群结队的大雁,变换着“人”字和“一”字的阵形,从灰色的天空飞过。这些有灵性的候鸟在湘江岸边那座云蒸霞蔚的雨母山下度过漫长的冬季,赶在天气回暖之际陆续迁往遥远的西伯利亚。临走之前,它们总要围绕着著名的回雁峰多情地谴绻低翔几圈,发出阵阵“嘎嘎”的鸣叫,然后盘旋着直上云端,向北飞去。

古少林编个理由说服了公社卫生院的护士,一个人跑到了雨母山上。他用腋下的拐杖支撑好身子,让自己在雨母山顶的飞来石上站稳,脸上那块指头大小的紫色疤痕时不时神经质地抽动一下。他已不能像以前那样利索地行走了。他手里拿着一封没留寄信人姓名和地址的信,眺望着山脚下那片广袤而又深邃的松林和镶嵌在林莽之间的幽蓝的水库,满心茫然。虽然透过那熟悉的字迹他已经猜出写这封信的人是谁,心中还是有一些莫明的忐忑不安。

几乎在一夜之间,古少林的生活似乎被一只无形的强有力的手颠覆得一塌糊涂。他所有亲近的人死的死,走的走,留下的依然背负着命运沉重的磨难。他自己则把一段青春年华和一双健全的腿留给了雨母山。

他开始在心里探究起这个给他伤心记忆的地方。他总是琢磨不透,这到底是一片怎样诡秘,充满怎样灵异怪像的土地呢?

就在他心烦意乱的时候,又收到这么一封匿名的来信,它好像在暗示他:是应该对眼前这荒诞的生活作出一个明确的决断了。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又一个流火伴秋的七月,一群十六、七岁的学生娃子扛着背包和棉被,从口号与标语包围燃烧的衡阳城里来到雨母山区插队落户。这些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少男少女,满怀激情,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要用热血和青春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谱写出人生崭新的篇章。他们像一群天真单纯的小鸟,面对头顶的蓝天白云,渴望着接受暴风骤雨般的战斗洗礼。

古少林就是这群学生中的一个。初中的最后一学期,他瞒着父母,跟其他同学一样不甘落后地在“上山下乡”决心书上刺血签名。他与几十个背着大背包的校友,欢天喜地的跳下送他们来的那辆两侧贴着大红标语的解放牌大卡车。他们聚集在雨母山公社大院门前的坪地里,一个个有说有笑,新奇地打量着四面那些青灰色的石山岭和山下那片长着金黄色水稻的田野。这群小青年马上就要被分别送到远近的大队去“插队落户”,开始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崭新的生活,接受一种向往已久的生命锤炼。

公社大院位于龙爪镇的西端,这是一个用白灰粉刷的围墙圈起来的大院子,大院的墙上、建筑物上到处都粘贴着标语和大字报。公社大院的门外是这个小镇唯一的小街,长约一里多路,四五米宽,强烈的太阳垂直地照在麻石板街道上,反射着刺人眼目的白亮光芒。街道往东,沿街是一溜木板与砖块混筑的民居,间杂着合作社、粮站、工商所、税务所和邮电所等国有事业单位的铺面院落;往西则是一大片平坦的稻田,金色地毯般地延伸到山边,公路在这里拐了一个弯,一直通向苍茫的雨母山里。

此刻正是中午,四处散发着燥热的暑气。因为知青的到来,小镇上增添了一些热闹的气氛。公社的干部聚集在食堂里,张罗着吃午饭。

古少林的心情兴奋不已,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宽阔的田野和这么沉郁的山岭。他从小说上读到过北方的旷野,原来南方的原野也是这样让人心旷神怡啊!现在他就要融入到这片土地上,成为一名与它朝夕相处的劳动者,要在这里实现人生的价值,心情怎能不激动呢?嘿嘿,有时间一定要去寻访当地的人文历史,说不定在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古少林想着的时候,脸上流露出对未来生活无限向往的喜悦。

是的,在那样一个人人整齐划一,事事上纲上线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那个满目旗帜,通耳赞歌的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思想是单纯的,意识是封闭的,他们根本不会去想也不屑于去想什么个人意志或生命价值,而是将个人生命与整个时代使命捆绑在一起,融汇在一起,成为红旗上一根细小的纤维,在祖国的蓝天上高高飘扬。

兴奋的知青们聚集在公社大院等待分配到各个大队去,他们三五成群地说笑着,有的坐在自己的背包上歇憩。

此时,身材高挑看上去精明强干的男知青站在人群里大声说:“革命的知青战友们,我们不能这样傻坐着浪费时间,不如就地举行一个革命文艺演出,向广大贫下中农宣传毛泽东思想。大家说好不好!”他叫郭金平,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队长。听郭金平这么一鼓动,所有的知青都跟着齐声说“好!”就连那些昏昏欲睡的人也来了精神,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

于是,知青们你呼我唤地在大院里围成一个圈,中间留出一小块空地。郭金平自告奋勇第一个站到圈子中央,声称是先来个抛砖引玉,带头唱了一支由毛主席诗词改编的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他用手正了正头上的黄军帽,清了一下嗓门儿,挺起胸脯,拉长脖子,大声唱道: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应该说,郭金平唱得非常不错,不亏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金牌歌手。唱完最后一个高音休止符,他顿了一会,昂头挻胸,双手握拳,一只手横在胸前,另一只手甩在后侧,亮了一个标准的正相。然后他将目光在人群里扫视了一圈,在古少林的身上停住。古少林心里明白,这家伙是在向他发出挑战。

古少林正要起身应战,一旁的裴小丽已经站了起来,并且走到了场地中间。郭金平连忙说道:“好,现在请我们学校的郭兰英,金嗓子裴小丽同学给大家演唱。”

裴小丽大大方方地报出演唱的歌曲名:“我给大家唱一首《在北京的金山上》”她镇静自若,深情而激昂地唱了起来: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哎,巴扎嘿!

裴小丽刚一唱完,底下的人群便响起一片叫好声:“好,好,好!再来一首!”裴小丽拗不过大家,她被逼得满脸彤红,不得不又唱了一首,然后飞快地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回到自己的行李旁边。

裴小丽唱得真的很棒,大家都为她的歌声所迷醉了。古少林也不例外,使劲地为她鼓掌喝彩。当他抬头望向郭金平时,发现这家伙又在向他招手,并大声说道:“好,我们的金嗓子郭兰英唱得太棒了,因为时间关系,下次再请裴小丽给我们多唱几首。现在,有请我们的口琴演奏手古少林吹几支曲子。大家鼓掌欢迎!”

古少林不敢推辞,在大家的推拥之下走上前去。他捧着一只随身携带的重音口琴,高山飞瀑一般地连吹了好几支乐曲。

还没等古少林抽身下去,一个绰号叫“钉锤脑壳”的男同学从古少林的行李上拿起一根木扁担,高高举起,跑到场中,满脸神秘怪笑地大声说:“等一下,等一下,我们的口琴大师不但口琴吹得好,还会玩杂技呢,让他当场给我们露一手怎么样?”古少林正一头雾水讷闷着,对方却将扁担塞到了他的手里,笑着说:“嗯,不是吗,少林同学?今天早上在学校操场集合的时候……”

古少林这才想起来,早上集合出发之前,他带着行李,拿着好不容易说服母亲才得以到手的祖传宝贝柚木扁担在操场上飞踹腾跃地把玩舞弄。由于即将出发,或许太过兴奋,或许骨子里原本就含有某种武侠义士的情愫,他凭借奶奶的点滴描述想象着爷爷的神彩,无师自通地即兴胡乱来了几个京剧“武生”招式,竟被同学们看到,被误以为他会玩杂技功夫。

正欲解释,古少林转念一想,反正解释大家也不会相信,相反会让大家觉得自己没有胆量。不就是舞棍弄棒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是上纲上线的事情,那就随便耍弄几下糊弄糊弄得了,就当是给大家解闷。

古少林接住“钉锤脑壳”递来的扁担,朝他瞪了一眼,便有模有样地将扁担倚在肩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提起右腿,摆开马步,双手紧攥扁担,将扁担的另一端点在地上,拉开大步飞快地绕起圈子来。绕着绕着,只见他突然腾空一跃,双手撑住扁担,身子跃起离开地面,亮出一个鹞子翻身、顽猴倒立的动作来,在空中停留了好几秒钟。

所有的人都被古少林的表演看呆了,当他一腾身稳稳落到地上的时候,大家竟然忘记了鼓掌。过了好一会才恍然醒悟,随之一片掌声和叫好之声。

郭金平走到古少林的身边,笑着大声说:“你这个家伙是什么来历?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手哩,是跟谁学的?”

古少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说:“我只是应用物理课学到的力学和惯性平衡原理胡乱耍了几下,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心里却在为刚才这番突发奇想的表演暗自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