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春秋纪国>第一章 水滨垂钓

第一章 水滨垂钓

一位神秘道人的出现,让安心垂钓的纪王,胸中荡起阵阵波澜……

公元前 1043 年(周成王元年)仲春的一天早晨,阳光明媚,微风习习, 大地充满生机,清晨湿润的空气里,透着野草野花清新醉人的气息。

巨洋水两岸游人如织,或踏青紫陌斗草芳丛,或水边观景怡然自得。 纪王选择了水滨一个地势较高的安静去处,手握鱼杆,心无旁骛钓起鱼来。

此处,古树参天,林深幽静,鸟儿啾鸣,巨洋水汩汩流淌。水面宽不过数丈,却水深数尺,嬉戏于河中的鱼儿,偶尔会银光一闪跃出水面,发出“拨楞拨楞”的声音。

纪王,姓纪名姜,史称纪文侯,炎帝后裔,已过弱冠之年。与周成王同族,因灭商有功被封。纪国因纪族聚居之地而得名,为华夏七十一侯国之一。它地域广阔,剧邑(寿光)、郚(安丘)、鄑(昌邑)、郱(临朐)黄(龙口) 等地皆归纪国管辖。一代纪王被封不久,他便带领大家,在巨洋水右侧这片高地上建立了都城。因此地有险可依,巨洋水可抵雄兵百万,两岸良田沃土一马平川,北部沿海,盛产鱼盐,可收鱼盐之利。遂招义兵、聚豪杰,上敬天子,下安黎民,短短三年就把一个蛮荒之地,建成了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之处,北方的渔盐业也发展起来。如今纪国社会安定,物阜民丰,尧天舜日,别有一番景象。

纪王今日难得清静,他只带贴身侍卫孟柱一人微服出城,带草帽,携长杆,悠然垂钓于巨洋之滨。

纪王早已将国内琐事抛在脑后,心情舒畅地垂钓起来。一条条鲜活的鱼儿上钩,他一会儿捉拿钓上岸的鱼儿,一会儿捉条小虫做鱼饵,正钓在兴头上, 只听身旁有人说话:“王爷真是个钓鱼高手,收获不小啊。”

纪王猛一抬头,见一位长须道人站在一边正朝他微笑。

只见这位道人年纪约有五十岁年纪,身穿藏青色八卦衣,脚蹬藏青色翘头厚布鞋,宽袍大袖,手持佛尘,风眉疏目,面色红润,神态飘逸。

道人昨夜梦一猛虎,钻出树林,雄踞巨洋水畔,虎啸两岸……惊觉后甚疑,早起前往观察,果见纪王在此钓鱼,方知梦真。

青衣道人突然出现,像是从地下冒出来一般。带刀侍卫孟柱“唰”地拔剑出鞘……

孟柱,纪台人士,字岐山。身长九尺,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对道人吼道:“大胆道士,不准靠近王爷,退后!”

纪王面带微笑,对持剑的孟柱道:“本王与道士在此巧遇实属有缘,不得无礼!”他瞥了一眼青衣道人:“我与你素不相识,你咋认得本王?”

“无量天尊!”青衣道人一个稽首:“贫道与王爷是邻居,贫道出家在上游不远处的‘返天观’,道号却尘。常见王爷往返于城乡之间,故而相识。” 青衣道人声若洪钟。

“上游有个宝观名叫‘返天观’,请教道长,为何叫‘返天观’?”纪王因不明“返天观”名字的来历,故打破砂锅问到底。

青衣道人手捋胡须道:“这道观名字的由来还要从祖师爷伏羲说起。祖师爷伏羲创八卦,至文王时,又由后天返归为先天。天者,道也,道者,自然也, 若以勤修,方可返璞归真,故起此名。”道人侃侃而谈。

“古人说先有‘返天观’,后有巨洋水,这是真的吗?”纪王好奇,继续发问。

“巨洋水乃天道所成,‘返天观’乃人力所修,岂可相提并论?人力做到的事情,天道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道观修成后,巨洋水因此改道…… 今周朝诸国和睦,国泰民安,寺内少有进香者,十分清静。王爷如有空,可到寺内品茶聊天,贫道当煮茶恭候……”青衣道人娓娓道来,并热情相邀。

二人闲聊了一会,青衣道人双腿盘坐,拿出随身携带的钓竿钓起鱼来。纪王的浮标一动,就知道鱼儿已经吃钩,他不慌不忙稍紧吊线慢慢收杆,未料,一条大鱼浮出了水面……

纪王见是条大鱼心中惊喜。这条大鱼很是配合,乖乖游到岸边……他左手一扬将大鱼甩上岸,大鱼在暗绿色的草坪上,不停地翻动着肥胖的身体, 鱼鳃有规律的上下扇动……

纪王看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心花怒放,嘴里喊着:“我钓到了,钓到了, 钓了好一条大鱼……”他忙将大鱼捡起放入罐中,又迫不及待地把鱼钩挂上饵食继续垂钓,不一会儿,罐子里就盛了数条鱼。

青衣道人却不然,摆出一副安心钓鱼的样子,长时间钓不到一条鱼。见青衣道人鱼竿上的浮标长时间不动,纪王心中疑惑:此处水深鱼多,半个时辰就能钓几条大鱼,而老道钓鱼多时,为何钓不到鱼呢?

他心中好奇,走过去,提起青衣老道的鱼竿一看,鱼钩是垂直的,且无鱼饵。

纪王笑道:“常言道:且将香饵吊金鳌。我教你一法,将吊针用火烧红, 打成弯钩,用上香饵,线上系浮子,鱼来吞噬浮子自然晃动,将鱼竿往上一提,钩挂鱼鳃,才能钓到大鱼,此是钓鱼诀窍,像你这样钓鱼法,莫说一晌午, 就是三天也钓不上一条鱼来。”

纪王忙从小罐中捉起几条鲜活的虫子,为其做鱼饵。青衣道人忙摆手制止道:“且慢,王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贫道钓鱼,从不挂鱼饵,其意不在鱼。贫道在此名为钓鱼,实为守青云而得路,拨阴霾而腾霄,宁在直中取, 岂可曲中求,乃大丈夫所为也。”

纪王内心一动,似有所悟,道家以慈悲为怀,忌讳杀生,青衣道人钓鱼不挂鱼饵也在情理之中。

就在这时,青衣道人又认真地说道:“王爷若想探知其中奥妙,可陪贫道静心钓来。”

纪王出于好奇,就模仿青衣道人的神态两腿盘坐闭上眼睛,渐渐地臻于静境。只听流水如拨琴鸣瑟,阵阵松涛声从浮标中传来,还伴着几声鸟鸣…… 过了一段时间,他感到体内一股热流在涌动,随之飘飘忽忽,身体轻如羽毛, 飘在空中打转,忽然又似一阵春雨,从头顶淋到脚跟。他的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被青衣道人看在眼里,忽听青衣道人在耳边提醒道:“心勿着物,耳勿着声,休要睁眼,勿动杂念!”

再后来,纪王感觉自己与宇宙融为一体,真是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渐渐进入了梦境。他梦见自己在宇宙时空隧道中穿梭遨游,脚下是峻峭陡壁的山峰,深山幽僻,万壑无声,江河不息,平原无际,刹那间又进入

了云雾缭绕的仙境,一个浑厚响亮的声音始终在耳旁回响:“宇宙空濛兮,生命无限;万物运化兮,生生不息;纪王至此兮,神游徜徉;大道渺茫兮, 世人痴迷;正身肃心兮,为民行道;不宜结怨兮,交朋四方;仁义治国兮, 切记心房;国之兴衰兮,人力不及;观己祸患兮,祸起潇墙;甲子四百兮, 文武具散;遇兔而遁兮,幸免祸殃;箫声低吟兮,百转愁肠;兴衰左右兮, 天道运化;得鱼十三兮,藏于离方;我欲乘风兮,子孙绵长……”这话语犹如洪钟般响亮,入骨化思在耳边回响。

只听青衣道人在他耳边说了声:“睁开眼吧!”

纪王这才敢睁开双眼。此时,话语声已渐渐消失,他如梦方醒。

面色红润的道人依然在他身边,道人说:“天近中午,时候不早了,王爷也该回府了。”青衣道人的声音,听起来那么熟悉,与梦中听到的声音并无两样。

出来时还是旭日东升,朝霞满天,这时太阳已在正南,梦中所见所闻, 像是刚发生过一样。这青衣老道真乃奇人也,莫非他就是姜子牙?

姜子牙,人称太公,自幼从师修道,练得一身绝伦道业。年轻时怀才不遇, 八十岁上垂钓于渭水,幸遇周文王,建功立业,做了周朝的宰相和领兵元帅。在兴周灭商的战斗中,他指挥军队,撒豆成兵决胜千里,终于迫使暴虐的商纣王自焚于鹿台,宣告了殷商的灭亡。太公不仅有文才武略,还能看天象占八卜,神机妙算。

纪王很快否定了自己的判断,姜子牙远在西岐周室,千里迢迢何故到此? 看这位青衣道人相貌平平,又怎会是赫赫大名的姜太公?

“王爷,你可查点罐中钓了几条鱼?”青衣道人低头看着瓦罐,示意纪王清点。

纪王忙弯腰仔细清点完毕道:“十三条,中午可做佳肴了!”

青衣道人却不动声色,提起瓦罐,呼啦啦将鱼倒于河中,鱼儿撒着欢游往远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

“道长,本王费了功夫钓来,你又把鱼儿放了,这是为何?”纪王皱起眉头,不明白青衣道人的用意。

“以虫为饵已伤及虫,怎可再祸害鱼儿?此为大不善!王爷若不食禽兽之肉,而食百草之粟,各全生命以养天和,无伤无害,岂不善哉!”青衣道人目光扫过巨洋水,吟道:“唯有青山流水依然在,古往今来尽是空。”

纪王心想:遇见大贤也!遂说道:“多谢道长指点,本王谨记在心。” 天值正午,阳光铺满大地,河面波光粼粼,犹如锦缎。

二人依依不舍分别,纪王走出了很远,又传来青衣道人浑厚响亮的声音: “忘记告诉王爷了,贫道名唤却尘。今天梦中嘱咐之事实属天机,王爷可谨记于心,不可轻慢。今日暂别,后会有期!”说罢,道人快步如飞匆匆离去, 很快不见了踪迹。

常言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孟侍卫虽武功高强,也没见过来无影去无踪的高人,被惊得目瞪口呆。

纪王恍然大悟……

纪王为了铭记谶语,将其刻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立于家庙中警示后人。此后,纪王铭记却尘道长的教诲,再没去河边钓过鱼。他还颁布了法令:

纪国境内禁止毁林、狩猎,在河湖捕鱼、钓鱼,违者按犯罪论处。

纪王爱才如命,求贤若渴。他本想将这位高明的道人留在身边辅佐。话未出口,道人便匆匆离去。

这位通知通慧、道破天机的青衣道人到哪里去了?且看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