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春秋纪国>第五章 问道返天观

第五章 问道返天观

郝燕儿断竿退敌,夷人再也不敢超越边界,越雷池半步。周围诸国也不轻举妄动,起到了震慑作用,纪国的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又过三年,郝燕儿接连生下两个儿子纪哲和纪贤。纪王后继有人,更是对她宠爱有加。

纪王有桩心事,沿巨洋水西南方向十里处有座返天观,却尘道长能占卜未来,老谋深算,实为高人。自从三年前在河边惜别,久未谋面,纪王要以道友之谊前往拜访高人寻求治国之道。

这日秋高气爽,大雁南归。纪王坐着辇车,带了侍卫孟柱和十几个卫士, 沿巨洋水西岸大道驱车南进,朝返天观而来。

十几里路程,仅用了半个时辰就来到观前。纪王下了辇车朝道观抬头望去,见大门上方悬挂着“返天观”的匾额,三个大字闪闪发光。

有两个约十几岁的道童在门前嬉戏,显得顽皮可爱。道童见有人过来, 其中一个道童恭敬地打了个稽首问道:“无量天尊,请问施主,来上香还是化缘?”

小小年纪就习礼仪、知礼节,可见道长教导有方。纪王随谦恭答道:“烦劳小师傅进去禀报却尘道长,就说纪国一个姓姜的人前来拜访。”

道童说了声“稍候”就蹦蹦跳跳禀报去了。

不多时,那道童折了回来,向纪王深深一礼,说了声“请”纪王随即还礼道了声“谢!”吩咐孟柱等人在外守候,孟柱道了声;“末将遵命”纪王只身一人便跟着道童朝里面走来。当来到大殿的前院中,见有十几株古松, 树冠参天,浓荫蔽日,古老苍劲,茂密青葱,枝如铁,干如铜,疙疙瘩瘩, 凹凸不平,暴漏出时光的皱纹,长满了岁月的寿斑。松树下有数个石墩,每个墩子上都坐着一个正闭目修行的老道,道士们鹤发童颜,脸上显出如初夏连天的青草和涌动的绿水一般青碧的颜色,看那年龄都在七八十岁。

来到门前,见一位一身青衣打扮的道长早已迎了出来,乐呵呵地道:“贫道还以为是哪位道友,原来是王爷,善哉善哉,稀客到了。”

纪王道:“久慕道长高名,今日专程拜。得见道长尊容,实乃本王之幸, 只是未先通报,冒昧造访,还望道长见谅!”

道长曰:“唉,王爷来得巧,往日贫道云游四方,拜师访友,谈玄论道, 归无定期。今日正巧在家诵经修道,实乃缘分,快里面请!”

纪王又谦让了一番,便跟着道长直向观中而来。

纪王边走边四下观望,但见殿堂森列,楼阁飞惊,梆梆的木鱼声和道徒诵经声从大殿中传来,不由肃然起敬,此处真是一方修炼净土。

纪王心下想:当年我去昆仑山从师修行,道观虽大,古迹虽多,也无此豪华殿堂,不料在这巨洋水之滨却有此景观。”

二人拐弯抹角来到道长的净室,宾主落座。

纪王首先开口道:“道长,这返天观规模如此之大,道人众多,不知建于何年何月?”

“王爷有所不知,此观建于商朝中期,至今已经重修过两次,才有今天这规模。”道长娓娓道来“道长,为何起名返天观?次观因何得名?”纪王刨根问底。

道长答道:“这个观的起名,还有一个典故。先祖伏羲氏创立了后天八卦,勤加修炼,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被道家视为楷模。而西伯侯姬昌遭人陷害, 在狱中苦炼数载,将后天八卦演练成了先天八卦,后天返先天,返天观因此得名。”

“妙哉妙哉,这观名还与西伯侯姬昌有缘,起得好,名字起得好!”纪王连声称赞。

“返天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进来的人每天盘坐静修,了却尘缘, 涤荡私念,久而久之,返老还童。观里修炼多年的道人,年龄过七八十岁者有十几人。”

“甚好,甚好!每日修行,能让年轻人更加年轻,中年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老年人延年益寿,老当益壮。”纪王连连称奇。“今日冒昧造访,有一事想问,还望道长赐教。”

“客气了,贫道知无不言,王爷请讲。”道长爽快答道。 “只为询问治国之道。”纪王言归正传。 “作为道家,传经讲道乃本职所在,分内之事。只是从师修道至今旷日已久,诸多年来忙于尘世琐事,道义经典有所荒疏,又因贫道才疏学浅,恐难尽人意,贫道尽而为之。王爷若真心询问,贫道当知无不言。”道长诚恳答道。

“真心求教,还望道长赐教!”纪王诚恳答道。

“今日先谈何为道?”老道手捋胡须道:“自从仓颉创造象形文字以来, 文字得以流传。所创的汉字一开始就是利用大自然启发灵感,依据日月星辰,飞鸟游鱼等形神造字。告诉世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自然这一规律。从广义上讲,道者混元之气也,广漠无际,其大无边,非人之智力所能包容。凡是宇宙间日月星辰,天地万物万事,皆称为道,道即宇宙, 宇宙即道。道者,气也,先天地而有之,名曰太极。太极化生两仪,何为两仪, 阴阳二气,阴阳再进化为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在不断进化中,又有生生灭灭之像,犹如星辰陨落,草木枯荣,人之生死,包罗宇宙之万象。从狭义上讲, 修行亦是修道,修其德,练其身。在日常生活中,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皆符合道之运化,此乃小道。胸怀天下,善事善为,破私立公,安民修己,造福于黎民,惠及苍生,此乃大道。道之本性为公,人之本性为私。破私立功犹如逆水行舟,非轻易之举,善事虽小,须勤为之,循序渐进,可成大善。远处不谈,就说周文王求贤若渴,久慕姜子牙大德,在渭水相遇,聘为宰相, 辅助文王终成霸业。姜太公晚年垂钓渭水,本是为私,遇文王后,抱负得以施展,继而为公。在辅佐周武王讨纣灭商大战中,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名, 那是得大道也!”

“依道长之言,道家是善事善为,惠及苍生。那姜太公戎马半生,在灭商大战中,打打杀杀,伤人无数,岂不是违背了这大道之理?”纪王疑惑不解。

“问得好!那纣王无道,造炮烙,制虿盆,刨孕妇,罪恶累累。荒淫酒色, 远贤近佞,残害忠良,诸侯变乱,民不聊生。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怨声载道, 实为大恶。姜太公替天行道,举兵讨伐,出胸中之奇谋,解救黎民于水火, 乃是大善,抑恶扬善正是大道!”道长声若洪钟。

“何为道?本王懂得了。常言道德道德,何为德呢?”纪王继续发问。“德者,常与道并称为道德。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也是道的具体体现,是规范人们品行和品质的准绳。贫道只讲人伦道德,孝敬父母,敬仰长辈。夫妻、兄弟、邻居和睦相处,与人为善,与物为善,此乃大德也!”

“奥,本王领悟了。本王初来纪地,愿大道治国,只是才疏学浅,还望道长多多关照。”纪王谦虚地说。

“善哉善哉,贫道虽身在寺中,却常闻寺外之事。纪国虽是初建,久闻王爷讲道义,惠民生,节衣食,亲力亲为。削减赋税,减轻民众负担。南部粮食丰盈,北方大兴鱼盐。夷贼来犯,夫人郝燕儿不费一枪一弹,不伤一兵一卒断杆退敌,成为佳话,换来国泰民安,诸侯敬仰。如今百业兴旺,国富民安,纪国子民,谁不夸赞王爷是一位仁德之君?此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鄙观之福也!老朽虽为道人,与世隔绝,虽文不足安邦,武不足定国,但凡利国利民之事也要尽道家本分,王爷如有所求,贫道当竭尽全力为之!”

纪王见道长如此仗义,深情道:“道长言重了!纪城与道观相邻,往后少不了叨扰请教,本王愿拜道长为师,修行道业,强身健体,长见识,增智慧, 多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王爷过谦了,请教可以,拜师一事贫道万万不敢当。以后咱们以道友相称就是了……”道长深深作揖道。

“道长,本王还有一事不明,望赐教。”纪王虔诚相问。“但讲无妨。”道长答道。

“纪国与诸国该当如何相处?愿闻其详。”纪王问罢,道长侃侃而谈:“自商朝灭亡以来,天下豪杰并起。仅东夷地区就有纪、齐、鲁、斟、东夷数国。鲁国占据曲阜一带,占据天时地利,民殷而国富,乃礼仪之邦,可与其结盟, 共御外敌,不可图之。东海边的夷国,人心野蛮,长期占据沿海地区,虽水路通达,陆路匮乏,时有野心,梦想西扩。对此宜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令其诚服,方为上策。其它小国,势力薄弱,只求自保,皆不为惧。距离纪国最近的就数齐国了,齐国东临白狼河,西频巨洋水,仅存百十里的弹丸之地, 然该国虽小,切不可冒犯。此乃周朝功臣姜太公封地,姜太公功高盖世,天下妇孺皆知,众望所归,上有周天子做后盾,下有诸国应附,国君治理有方, 民众心齐。然落地凤凰怎能久居此地?日后必有良图。王爷当效仿尧、舜与民皆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戮,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于庭,芝草生于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骤晴,稻生双子, 此乃有道兴隆之象。今商灭周兴,此乃天时,占据巨洋水两岸,此乃地利。以大贤之礼,与齐、鲁世代修好,共谋发展,再占人和,三者皆占。王爷修行仁义,通达道德,则和气贯于天下,自然民富财丰,与百姓共享无穷之福, 王室可兴,大业可成……”

道长未出道观,却知晓天下,真是高人!只一席话,说得纪王大彻大悟茅塞顿开。

天近中午,道长欲留纪王在观中用些斋食,纪王不忍打搅,就起身与道长告别。

刚走到门外,就见一道白光闪过,忽听“啪”地一声从门外打进一物。纪王看了一眼,心中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