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贴身宫女>第四十二章 钱惠惠的信

第四十二章 钱惠惠的信

第二天上朝后,到中书院,着礼部办理迎娶太子妃事宜,不料吴建中递上折子,钱中志上书的,此时如何如何不合礼节。

明月率下折子看吴建中,合礼吗?

吴建中吱唔好半天才道,迎娶太子妃,当然合礼,可此时,不合。

再说一遍。

吴建中不敢言。

王成站在一侧,心想这朝里难得有这样刚直的大臣,吓破了胆,却还是说真话。道,吴大人,殿下有自己的想法,大人还是照殿下的话做。

吴建中略抬头看看二人,点头,太子,说合,说合。

明月轻哼,即合礼,就按祖制办,不得削减,不要鼓乐,寻近期黄道吉日,迎太子妃入东宫。

吴建中称是,下去后,明月见太傅王东华等人,忙忙碌碌在处理折子,走出中书院,来至后宫,进泰和殿,见母后依然坐在榻前,看明月进来站起身,叹口气。

明月伏身看,父皇不见任何好转迹象,两个太医守着,却不见郑冀。

母后去休息,儿子陪父皇。

皇后摇摇头,皇儿,多陪你父皇一日,母后心中便多一日安宁。

母后,这不是三五天的事,时间久着呢,这么熬可不行。

皇儿,郑冀说一两年也是有的,母后想着,一两年啊,说不定哪天哪个时辰,你父皇便醒了。

明月叫太医过来,问郑冀怎么不在。

太医说刚有家人来报,郑太医家孩子出水痘,很急,郑太医说去去说来。

水痘?郑太医家几个孩子?

只一位公子。

哦,多大了?

十一岁。

明月让宫人去郑府送信,父皇已是如此,守着也无多益,不急回宫,孩子出水痘也很险,多陪陪孩子。

宫人离开,明月一定扶皇后去休息,这几日,皇后身子都轻了许多,然后又坐回床前,湿着眼,定定看着紧闭双眼,呼吸微弱的元帝,不时轻轻摸摸他的手,抚抚他的脸,心中不住道,郑冀没有骗儿臣,不是为江山,就是说的真话,父皇,一年,两年,坚持下去,如母后说的,或者这在其中的某一天,父皇就醒了。

一直陪到天大黑,才回东宫,更衣,洗漱,用膳,然后丁全递过一封书信,说是钱府送来的,交与太子。

明月抽出信看,一笔上好的小楷书,非常秀美。

太子殿下,小奴钱惠惠,听闻太子不顾父亲大人相劝,不顾皇上病重,执意迎小奴进宫,小奴惶恐之至,太子英明之名,皇朝以孝治国,竟不知父子之情,君臣之义吗?值此朝堂众臣不稳之际,天下皆以太子为重,若此时东宫结喜,四海之内当如何看待太子,况且父亲大人也染病在床,为女儿者,当床前尽孝,此时离家出嫁,惠惠将抱憾终生,也会对太子心生幽怨,思来想去,太子万不可任性为之,做不忠不孝之人,惠惠直言,请太子三思。

明月看完,扔在案桌上,想这信,果然是钱惠惠写的吗?是她自己的意思,还是钱中志授意,钱中志这般不同意钱惠惠入宫,是怕自己失了太子之位,甚至性命,连累他的女儿吗,还是如王成所讲,有仁心?抱病,去老家,明月不信,这些,都不过借口罢了,以钱中志的心智,绝不可能轻易做出倒旗之事,除非有十足把握,按道理,他是应该全力支持自己的,难道他知道更多内情?

丁全看明月心神不定,小心递上茶,道,爷,王妃做了点心。

王妃?明月看看他,王香香?

是。

不用。

丁全想想,爷,老奴有话,不敢讲。

讲。

老奴是想,三位侧妃,爷都没让侍寝呢,这,侧妃的家族,会不会多想,老奴多嘴。

明月心知肚明,脸色缓和,丁全,知道你忠心,是想此时当得各大家族支持,可,侧妃侍寝,怎可再用避子汤。

是,不宜用。

明月不再说话,丁全也未再讲。

凤藻宫内,赵明清和袁妃讲起明月欲迎钱惠惠入东宫,袁妃一脸不屑道,这还看不出吗,拉钱中志站队呢。

赵明清得意,钱中志已和礼部上了折子,此时东宫娶太子妃不合礼宜。

想必太子不会让步。

是啊,想坐稳皇位,必然要得到左相支持啊,钱中志这老儿,提醒他多次,也未明确表态。

让你外公去谈。

谈过了,也许过保他一生做左相,赵明清摇摇头,还是未有明话。

那,可还有办法?

赵明清轻哼,左相之位不行,只有中宫之位了。

皇儿的意思是?

母妃,我想亲自去谈,那钱惠惠本就有母仪天下之相。

袁贵妃站起身,心中不安,踱了几步回头道,钱中志是个迂腐之人,不懂变通,皇儿若是明讲,被他告于太子,如何是好。

确是险棋,可现在,不得不做了。

不,袁妃过来盯向赵明清,皇儿你不能出面,还是等神医入宫见过你父皇之后,我们再做道理。

赵明清有些急,母妃,朝堂上,那赵明月好不霸气,私下里又频频行动,我怕等不及了。

郑冀说你父皇一两年也说不准的。

赵明清冷笑一声,母妃,郑冀是谁的人,看不出来吗,这么多年,就是中宫的走狗,还有,我甚至怀疑他和中宫有染。

袁妃一惊,一双凤目在赵明清脸上转,声音在轻抖,皇儿这话,可有凭据。

若有,岂能容他母子至今日。

袁妃喃喃道,兵不血刃是最好的,你看如妃母子,佳妃母子,这样的结局,中宫那位也是毫发无伤。

赵明清扶袁妃坐下,轻道,母妃是,怕了?

有谁能不怕吗?这么多年,你父皇什么都不知道吗,不,什么都知道,可他就眼睁睁的看中宫那位做恶,你说为什么。

母妃,父皇是重情之人,与中宫的情谊,不是后宫女人争宠的手段就抢去的,所以,睁一睛闭一眼罢了。

袁妃摇头,一对母子还则罢了,又一对母子,岂会这么简单。

赵明清不解,袁妃接着道,我这么些年都没想明白啊,这位太子,手段比起中宫那位,毫不逊色,他怎会是这样的人啊。

赵明清咬咬牙,的确,现在的赵明月,坐在朝堂,足以威慑百官啊。

娘俩沉默,袁妃深吸口气,周老头,教的好。

太傅,左相,有这两人,坐不成天下的。

赵明清眼中凶光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