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大国仪兵>第八章 (1)

第八章 (1)

三兄弟沉醉仪仗

22

严师

张起义的慈善始终感化着阅兵队员,队员们也都喜欢让他训。别的教官训练成绩不理想时,用教棍、用拳头甚至用脚踢学员,而狼性十足的张起义没有,他从不用这种惩罚的方法教训学员。他总是用他的慈心善意,用他的温柔,用他的爱来鼓舞,来谆谆诱导,使低落的情绪成倍的回升。鼓舞起来的士气,有冲天回力的气派,让参赛人员热血沸腾,气势澎泊。他编的教案,都是从军营里走过来的教案,简单易行,哲理性强,很容易被学员接收,效果也好。他对院校里走出来的教员要求非常严格,因为院校里走出来的教员,理论空洞,华而不实,怎么看都显不出来军人雄姿英发的气势。而对连队参训的官兵,他却非常的怜悯,常常会因一个真实动作而作为经典在全营、全团、全师甚至全军加以推广,模范效仿,很快便在方队训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对他有看法的官兵,不得不佩服的夸赞说:“我们总想超过他,但次次都逊他一筹。他往方队前一站,士气立马成倍增长,他一离开方队,我们心里就空虚,怎么训也达不到他那个水平。”

“是啊!没有金刚钻,怎揽磁器活。没有慧眼珠,怎识千里马。”程志强听后,心里美滋滋的,他的良苦用心总算没有白费,他心目中敬仰的大哥,还真挂上了全军首屈一指的阅兵桂冠,“要想达到张起义的水平,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就看你有没有入门立宗——‘严师出高徒’!”

程志强的话很简单,送给大哥的五个字中还有一个“严”字。这个严字,在张起义身上,时刻充满着教官的严谨作风。他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一呼一吸,站、坐、走、立,言行举止,全部展示着教官的一日养成。作为一个教官,这就是他的教学之本,成功之道,成就辉煌的强势之基。在所有了解张起义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不佩服他严格执教的执着精神,按他的话说,“只要军队需要我,我就为军队奉献一辈子,只要我当一天教官,在我的眼里,决容不下散漫无规的士兵。”

程志强从内心里佩服他这位大哥,所以他就大胆的放手让他去施展,而且是有意的逼,他这一放一逼竟然逼出来个中国军队史上的大阅兵风云人物。但他又很内疚,他说他们三个弟兄是三军仪仗队缺一不完美的“三桃园”,他虽没出山,没和大哥三弟一起在台前出力流汗,但幕后策划要比他出山的作用还大。自“802”张北大阅兵后,他就隐居下来了,这一隐就是10年,这个10年,可是张起义大显辉煌的10年。程志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说:我若去了,就显不出他张起义来了,只有把担子压到他肩上,才能确保大阅兵胜券在握,因为张广才也听他的,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在某些程度上,他们3人可以起到互争互促的作用。因为他们3个人,可以说既是相亲相爱的兄弟,又是互相竞争的对手。

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因素了,这个因素虽然程志强没有明说,但他们兄弟3人谁都清楚,即便是浑身解数都使上,谁也争不过张起义,只有把他推出去,才是明智之举,也算是确保张起义成才的决定因素。再说了,此时的程志强已经提升为军官,而且身兼数职,他一走仪仗队将会群龙无首。即使他愿意去,卫戍部队首长也不会放过他的。所以当有人提出来让他们3兄弟同去某军当教官时,卫戍部队首长给顶住了。

1981年邓小平主席主持军委工作,空军副军长左印生负责跳伞方队,为了能在张北大演习中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绩,左副军长提出想到仪仗队借用教官。其他几位军首长为难的说:“开玩笑,天方夜谈,不可能。谁能通过仪仗队要人?”

“我!”左印生自告奋勇的说,“我能,这决不是开玩笑,让我去一趟,保险要过来人就是。”军长、政委听他口气那么有把握,就让他去了,“好!我同意。那就烦劳你左副军长走一趟了。”

政委的语气更加利落:“我也同意!”

左印生到北京卫戍区找到老战友舒参谋长说明来意,舒参谋长见是老战友千里求贤,就召来仪仗营长刘俊章交待任务说:“左副军长是我的老战友,他们需要阅兵教官,你给他们挑几位,一定要派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包括身高,当过班长的技术尖子。”

刘俊章遵照舒参谋长的指示,从仪仗队挑选程志强,并对程志强说,我准备让你带两个同志去外训,你看谁同你一起去?舒参谋长插话说,就从你们排里调两个人吧,一好管理,二好教学。程志强说:“行,这样也好,就让张起义和张广才随我去吧。”

“802”军事演习阅兵胜利结束后,左印生再次提出要让张起义三兄弟随空降兵部队,继续帮助他们培训阅兵教官,便带军务科长贾善才和他一起到北京邀请,程志强虽然有单独锻炼张起义之意,但又不便当面推辞左副军长的盛情相邀。就在他和张起义3人准备出发之时,舒参谋长伸手拦住了他说:“你不能去,另有任务需要你去执行。”

舒参谋长截下程志强怕左印生心里不乐意,便一副难为情地样子对左印生说:“哎呀,老战友,实在抱歉,仪仗队的迎宾仪式工作全由他来主持。你们培训阅兵骨干,我们理应支持,但我这3个尖子不能全放。程志强就不用去了吧,你们总得给我留个干部在家执应门面吧?那么多仪仗兵要靠他组织指挥呀,就让张起义和张广才两个班长去吧?他们俩个保管给你们训练出一群阅兵教官。”

“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程志强被参谋长截留正合他意,虽说不去起码要圆个场吧,逢场作戏的话还是要说两句吧,便不失时机的向左副军长敬个礼说:“都是兄弟部队,不去吧不够情谊,去吧家里没有看门人,那就只有仰仗我那二位兄弟在贵军大显身手了。”

“程教官的情我心领了!”左印生还了个礼转身对贾善才说,“贾科长,我在北京还有点事要办,你先和二位一起回军部,尽快拿出培训方案。”

5月9日上午,张起义和张广才随贾善才一起从北京坐火车到湖北广水,开始了为期半年的阅兵大训练。

程志强送张起义五个字,将他逼成了风云人物,感到莫大的自豪,见人就说逢人就夸:“不愧为咱仪仗队走出去的教官,有气魄!行,我这位大哥没白交!”

是啊,这“气魄”二字从程志强的嘴里喷发出来,它饱经世故,沧海笑语。既有各级首长的良苦用心,当然也有他不可抹灭历史功绩,说话的脸上总流露着三分的光彩。

可一提起善弟张广才,他却总有一股难以清除内心的三分苦衷。他对张广才也送了五个字“酷、奋、拼、狠、坚”,这五个字却让他留下了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每当他提起此事,内心里总是愧悔不悦愁眉不展。他说,“不该呀!不该呀!张广才他不该走这么早啊!20多岁,正是风华正茂时,就这么草率地结束了宝贵的一生,可惜呀可惜!他这一走,等于砍了我一只胳膊啊!”

无论程志强怎么样的愧疚忏悔,可逝者如斯的张广才再也没有回应的灵息了,往日的情感只能留作记忆,慰心祈祷他九泉之下瞑目长安。

张广才面目清秀,高条身材,文尔文雅的书生意气,与他的阅兵教官名字难以匹配,训练场上那种龙腾虎跃的气势,又与他内向的性格格格不入。

然而,他却以严酷的兵头将尾这种律条严格鞭策着自己。由于内向型的性格,养成了他遇事闷在心里,没有一点儿张起义那种泼辣的竹筒子皮气,但他有与张起义同样争第一、扛红旗的气势。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张起义的争是豪放型的争,是大张旗鼓、大刀阔斧的争,士气高昂,冲天霄汉,大有一争必胜的斗方名士之奇。而张广才的争则是拉屎攥拳头,暗使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争法有利有弊,利者——低调行事,不显山露水;弊者——重符荷爬坡,累死英雄好汉。

23

善弟

程志强的言语里充满了忏悔,他十分欠疚的说:“人说世上难买后悔药,我虽然不是事后诸葛亮,可在那种嗷嗷叫的阵势面前,在那种排山倒海、气冲霄汉的阵容里,我那鞭打快牛的愣劲一上来,谁讲情也不行,趴也要让他趴在训练场上。所以说张广才酷虐自己的作为,完全是我给他逼出来的。兄弟呀!谁让我们吃这家饭哪?只要端起了这个饭碗,就要忠心耿耿,永往直前。你做到了,我的好兄弟。”

张广才的“奋”与张起义的“勤”有着密切的情缘,张起义由于勤,才使自己从一个连小学文化程度都没有的文盲,变成为一个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教官。张广才的奋力拼搏,把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被广众誉为不爱出风头的“秀才”,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他既是个文尔文雅的秀才,又是位能同情达理的好兵,受人敬仰的“兵”。兵与兵不同,能在军委主席面前,和庄重威严的天安门广场一展雄风的兵,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见识和胆量的问题,他是一个中国军人必须应具备的胆识和强胜的综合素质。他只所以具备了这样的良好素质,这与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分不开的。别看他文绉绉书生气很重,但他训练很认真爱抠字眼儿。踢腿摆臂,划线定位,一招一式严肃认真,达不到要求,他是坚决不会让你松口气的。十遍百遍的教,手把手的做示范。十冬腊月,零下10多度的天气,几十个连贯动作下来,队员们没感到多么大的活动量,可他却大汗淋漓满头冒白气。

张广才最大的特点是责任心强,这对于一个中国军人来说,是成就伟业的最基本要素,有了责任心就有了万事必胜的心理基础,就有了敢于冲锋陷阵的勇气。在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勇者面前,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没有攀不上的高峰。在10多个分列式,数百人组成的方队面前,他能群情鼎沸,以豪迈的气势将军威、国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那些霸道的帝国主义不敢小瞧我们。

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有事自己扛着从不给部队添麻烦。张广才出生于革命老区,家境贫困,加之兄弟姐妹多,使其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艰朴作风。为了培养他,全家几个姐妹都不让上学,父母起早贪黑养猪种地,将所收入的心血钱全拿出来供应他读书,由于常年的积劳成疾,二位老人一直身体不好。自打他入伍、提干,全家人把唯一的兴家希望全都寄托在他身上。父母亲想让他回家相对象成家报孙子,他说他训练任务紧没时间;父母想来部队医院诊治一下常年的老病,他说部队紧张,不要给部队增添麻烦。

有一首歌叫“爱拼才能嬴”,拼是张广才的志向,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可以说是拼的一生。“802”初训时,他负责的排面为了拿第一,硬是咬牙坚持每天18个小时以上的苦练。说是叫苦练,道不如说是在拼命。上战场拼刺刀堵枪眼那叫拼命,那种拼命是为了赢得战斗的胜利!明知道肉体堵枪眼是死路一条,可我们的英雄硬要往上趴,小的牺牲,减少更多的伤亡,用一个人的生命换来整个战场的胜利——值!训练场上的拼命,完全是为了拿第一,那个第一与战场上拼刺刀、堵枪眼有同样的崇高价值——扬我国军威!

凡是阅兵的行家里手都懂得,排面行动,气势靠教官,队员八分力,教官要花费十二分的心血。一天下来,累得他吃不好睡不好。他本来就身体消瘦,加之超强度的训练,就更觉得力不从心,虚汗淋漓,几次晕倒在训练场上。有几次我真想上去将他替换下来,但我没有,始终没有鼓起上前的勇气。当他从地上爬起来时,我的心又是那样的冷酷无情,完全没有了一丝怜悯。因为我有一种想法,细想起来,这种想法有点自私。他和张起义一样,同是从三军仪仗队我们一个排里走出去的,同是我的战友兄弟。张起义能成钢他为什么不能成?张起义能威震三军,他为什么不行?所以我想让他也成钢,让他也有群雄威胆,让他和张起义一样,成为一名有群雄威胆、有钢铁意志的教官。为此,我就让他摔打,严师出高徒,精兵靠强训。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阅兵场的大舞台,可比那个演戏的小舞台气势磅礴得多了,数10个方队,万人挺进的大场面,全靠平时的训练。先后50多场的强化训练,张广才硬是坚持了下来,大阅兵那天,他负责训练的排面响当当的拿下了第一名。

狠对张广才来说,同样与张起义的狠不无两样,但张起义的狠是狠在教案上,可以说他这个教案是书本上前所未有的。完全是别出心裁的狠,狠在阅兵队员身上、狠在数百人的阅兵群体上。这个群体完全融化在他的狠字里,所以人们在他的狠字头上加一点,就变成“狼”性了。而张广才的狠则完全是狠在自己身上,狠在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上,狠在书本上的言传身教,以切身的示教来感化群体、激发群胆。他所用的心血和力量,虽然都是和张起义有着预期的目的,可张起义耗费的能量相应比他要轻松得多。这不单单是他身大力不亏,而是他豪情逸致的发力点完全在群体意识上。

同是仪仗队的三兄弟,张广才当然不服输,缥着劲的和张起义争强势。由于长期的坚持苦练,结果感染上了肾炎,此病是不能劳累的。他为了不使自己的排面拉整个阅兵方队的后腿,一直瞒着领导、瞒着同志、瞒着和他同时执行仪仗工作的好兄弟,咬牙坚持苦练。最后竟然晕倒在训练场上,经医生检查后强行命令他住院治疗。但是已到晚期,医护人员费尽心血也没有保住他的生命。

24

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