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指挥开掘花园口黄河大堤之前,熊先煜还干了另一件大事。还是在四个月之前的2月12日,新八师(由黔军改编)奉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之命,由郑州火速开赴黄河大铁桥两岸布防,并奉命在强敌逼近北岸之际,毅然炸毁黄河大铁桥,使敌机械化部队不能入侵河南,无法实现长驱直入郑州的战略意图。就在那时,他才知道国民政府还新组建的一个铁道兵团,兵团中最优秀的干部教导连共约800人,在少校连副(正营级)詹化球率领下已在大铁桥上阻击日军。

詹化球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按军校规定:每一届前三名毕业生可留校工作,詹化球先行留校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宣传员。随后就参加了北伐、历任第九军第三师军区处上尉指导员、总司令部特务营上尉副连长、两浙盐务缉私局第三营营部稽查员、缉私局特务队队长等职,后转入税警团。1936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已经感觉到中日战争一触即发和战时保护铁路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下半年的11月份开始从原来的交通兵团中剥离出来了一部分人员,组建了铁道兵团这一特殊兵团,詹化球就在这时从税警团抽调到了新组建的铁道兵团。在当时培养专业干部的干部教导连(学员都是一些有专业知识的少尉军官)任少校连副。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日寇占领平津后,即分兵四路向华北扑来。一路由平绥路进攻绥远;一路由同蒲路进攻山西;一路由津浦路进攻山东;一路由平汉路进攻河南。中原大地,战火千里,生灵涂炭。沿平汉路南下的是日军土肥原贤二率领的侵华主力第14师团。按作战计划,14师团欲于1938年2月8日以前攻取河南新乡。新乡位于平汉、新焦铁路交叉点,其北制安阳,南扼郑州。新焦线为通向晋南之捷径,占领黄河大铁桥,则可卡住南下的咽喉。所以新乡为豫北的重要战略据点。日军连日来不断增兵,并以强大的空军轰炸新乡、黄河大铁桥。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与强敌殊死抗击,在残酷的消耗战中挫敌凶焰,粉碎了土肥原贤二师团2月8日前攻取新乡的美梦。

2月10日,第一战区长官程潜将军命令新八师开赴郑州黄河铁桥两岸防守,并命令在河南境内新组建的铁道兵团即刻派部队奔赴前线,一面修复被炸的黄河铁桥,一面准备强敌逼近北岸之际,在万不得已下忍痛炸毁黄河铁桥,使敌机械化部队不能长躯直入郑州,直下鄂湘大地,为正在积极准备的武汉会战清除后患。派往黄河大铁桥执行任务的就是铁道兵团中约800人的干部教导连,带队的就是少校连副詹化球。

詹化球自幼发奋读书,成绩优异。1925年年底,黄埔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招生,他告别了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只身前往广东报考,被录取在工兵科。同科同时被录取的还有宁海璜溪口人邬子匀(抗战胜利时晋升为少将副师长),异地遇同乡人,分外感到亲切。为了表明要在革命大洪炉中冶炼自己,彻底改造世界观,他改名“化球”,字“赤生”。次年3月开学,他正式成为一名五期“本科生”。经过了一年半紧张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并通过了严格和全面考试,1927年8月15日,以前三名的优秀成绩毕业。同期毕业的有共产党人赵尚志、陶铸、许光达、宋时轮等;国民党人有黄剑夫、邱行湘等人。尽管各人信仰不同,但一心救中国的目标都是相同一致的。随后,詹化球被调至新组建的铁道兵团,在培养基层干部的兵团干部教导连任少校连副。

这一次,詹化球带领的兵团干部教导连是2月10日星夜急行军至大桥南岸的。刚一到达,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桥梁的抢修工作。经过两天两夜奋战,终于完成抢修任务。13日从北岸来的列车又开始从大桥上驶过。但一个十分不利的消息也随着大桥的畅通传来:日军的一个联队(一个旅),尾随列车向大桥扑来。而在大铁桥两岸除了詹化球率领的兵团干部教导连800多官兵外,加上原防守河岸的警戒部队一个团的一千官兵,要与3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决战,实在相差悬殊,胜负立判。詹化球急忙向正在向大桥进军的新八师师部报告和请示。蒋在珍师长在电话中斩钉截铁地说:“大部队以最快的行军速度,也要一天一夜后才能赶到。你们现在一定要把这个缺口堵住,这关系到整个武汉会战的胜负,我们已派小部队快速增援你们,只要能守住大桥一天半日,就是胜利,纵余一兵一卒,亦不得自行擅自撤退!”詹化球回答:“请师座放心,只要我们还有一个弟兄在,大桥就决不会放弃!”

詹化球心里明白,以一个800多官兵的教导连加上警卫部队1000官兵去对付一个联队的日军,兵力相差太悬殊!况且铁道兵团除了自卫武器外,弹药也不多,没有重武器,只有旧式步枪和修理工具,而敌人有备而来,武器精良,士气正旺,要在大桥上堵住,实在是难上加难。但已没有时间容他想得太多,他马上下令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挖好掩体和战壕,收集原守卫部队留下的所有武器弹药,集中在桥南岸。他立在大铁桥上向全体士兵说明情况之后说:“我们已到了为国尽忠的最后时刻,已没有一步后退的路,要用我们的肉血之躯挡住日寇过桥,誓死守住大桥,中国不会亡!”

千余官兵齐声喊道:“誓死守住大桥!中国不会亡!”

宏亮的声音,伴奏着黄河滚滚波涛,在怒吼,在咆啸!

这是一场动天地、泣鬼神、彰显民族魂的阻击战!

战斗从午前打响,日军组织了一次次冲锋,妄图迅速占领桥南岸,但詹化球凭借有利地形,沉着指挥,一次次将其打了回去,日军寸步难行,死伤数百,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日军也不知守桥的中国军队有多少,不敢贸然行动,只是一味用炮火轰击。好多士兵被土填埋,伤亡也不在少数。但炮声一停,他们又抖落泥土,拿起枪杆,向冲上来的日军射击。就这样来来回回,一直打到傍晚,日军始终无法突破大桥南岸。但半日激战下来,我军已死伤大半,所有的弹药已全部告罄。

夜幕很快降临,日军最后一次冲过来了,詹化球上好刺刀,纵身跳出掩体,高喊:“弟兄们,考验我们军人“保家卫国”的时候到了,死也要守住大桥!”然后,第一个冲上前与日兵拼刺刀肉搏,剩下的士兵也奋步紧跟而上,日兵也被中国士兵的英勇气概所震慑,纷纷后退,一场铁和肉的拼搏在铁桥上展开,激烈程度可用“血肉磨坊”来形容。鲜血染红了黄河第一大铁桥。日军经不住教导连的搏杀向北岸退去,南岸仍飘着中国的军旗!

当天夜里,硝烟尚未散尽,第八师李昌容的一个团终于赶到。只见大铁桥南岸到处是敌我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在铁桥上已凝结成厚厚一层。掩体里除了有几名奄奄一息的重伤员外,不见一个活着的战士,但是却意外听见有一小女孩的哭声,李团长连忙将大衣裹住小孩,问:“你是谁?”,但小孩的耳朵已被震聋,听不到声音,再三问后才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回答:“我是詹……化球女儿,叫若娟,父亲……还在桥上……”李团长奔到大桥,只见詹化球还背依着钢栏杆圆睁着双眼,面朝北岸,没有倒下,全身布满弹孔,浑身是血,早已停止了呼吸。

“英雄啊!”李团长摘下帽子,深深鞠了一躬,叫人抬回南岸安葬,同时将他8岁女儿带回后方,复交给后勤人员抚养并送入遗孤学校读书。

民国29年(1940)3月2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以阳字第5806号下发对詹化球的一级褒奖令和抚恤令,晋升他为中校,牌位送南京英烈祠(今迁台北忠烈祠,牌位号码K8-05),每年享受春、秋二季的国殇公祭。民国36年(1947)12月编成的《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浙江省宁海县卷)》第一名就是詹化球。

其女詹若娟,已于2013年去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