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北 撤

沈树根和他所在的诸义东抗日自卫大队,在 1945 年的 9 月底 ,即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5 天后 ,随浙东游击纵队的大部队,渡过杭州湾 北撤。这次北撤是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做出的战略部署 ,为了保密起见,当时除纵队支队以上和地方县委书记以上的干部 参加了会议,其他干部和全体战士 ,都是到了船上以后才知道部队要向 北撤退、到苏北集结。

实际年龄只有 16 岁的沈树根也是这支北撤大军中的一员,他肩扛 着一支破旧的中正式步枪,背着一床小棉被和一套备换洗的旧军装 ,跟 随着大部队,时而行军、时而宿营、时而作战 ……对北撤部队的这种高 强度行军,沈树根倒并未表现出不适或畏苦。坦率说,对于苦 ,他的承 受能力并不会比其他战友差 ,因为他也是从小吃过苦的人 ,什么饥饿、 冻寒、劳累等等 ,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在话下 ,就是再 饿、再冷、再累点儿他也能承受。

但是想到要远离家乡、远离父亲和兄弟姐妹 ,到很远很远的北方去 ,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不知还能不能回来,他的心里 确实有点儿不舍和伤感的。由此 ,他很后悔没有把参军的事告诉父亲、 弟弟和妹妹。虽然他知道 ,父亲因为自己年纪小 ,是不会同意自己去参 军的 ,但不管怎么说,他事后是应该告诉父亲的 ,他心里也确实这么想 过。有一天 ,他还请班里的一位老兵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但是这封信已 寄不出去了 ,因为此后部队不断地打仗、转移。同时他也担心这封信 万一被敌人发现,自己参加新四军的事就会暴露 ,敌人就会去家里迫害 家人。这样一想 ,他也就打消了要将自己参军的事告诉父亲的念头,以 至于他的父亲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在哪里、究竟还在不在世上。

沈树根知道 ,他 “失踪”后 ,父亲是不会放弃对他的寻找的 ,在整 个沈宅村 ,父亲是一个最苦命、最操劳的人 ,母亲去世后 ,家里的重担 全压在了父亲的肩上 ,因为当时他和弟弟、妹妹都还小 ,每天除了张 着嘴要吃的 ,几乎什么忙都帮不上父亲;而现在 ,父亲又要为他的事担 惊受怕 ,还要风里来、雨里去 ,四处寻找他这个不知是死是活的大儿 子 ……想到这里 ,沈树根深感内疚和自责。

那天 ,在大部队纷纷登船时,沈树根的脚步稍稍迟缓了 ,他频频地 往家的方向望去。

此时夜幕降临,风浪渐大 ,沈树根站在杭州湾畔余姚县泗门镇楝树 下村的大丁丘渡口的堤岸上 ,远处的群山、房舍、树木 ……在他的视线 中渐渐模糊了。他想:这时候 ,父亲和弟弟妹妹在干什么呢?怕是已经 吃过晚饭了吧? 父亲一定还在着急地等我回去吧? … …

想到这里 ,沈树根感到有两行热热的东西 ,顺着自己的脸颊,滴到 了脚下的土地上。

“沈树根 ,愣着干什么,快上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