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惨遭失败,回邺城丞相府后,整日闷闷不乐,忧虑不安。这一年,曹操五十三岁,身体有些消瘦,胡子头发添了些许斑斑霜点,只有眼睛依然犀利明亮。
曹操的儿子曹丕倒想得开些,他私里下盘算,赤壁之战失败,是坏事,但从某角度看,对自己不尽然是坏事,好像也有有利的一面:战事失利,所有的参战将士都无功而返,当然,出征的曹彰、曹植也是耷拉着脑袋。并且,曹丕从中吸取了“不可贪功激进,战而应有充分备”教训。他及时安慰父亲。曹操嘱咐道:“刘备不足虑,日后对东吴孙权当十分留意。”这句话刻在了曹丕心里。
曹丕安慰父亲:“刘备在关键时候连他的妻儿都能抛弃,失败后关羽能在华容道出手相助也算是义薄云天了!”
曹操道:“我对关羽还是很赞成的,人说他在华容道感恩我放过了我,那只是一种传言。真实的情况,我军强大,孙刘弱小,他们只求我军不得渡过长江,不被我灭,好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根本无力抽出兵力设伏。但失败后我心中仍十分难过。”
曹丕对父亲又是一番劝慰。
卞夫人对曹操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煎汤侍药,多方劝解安慰,很是尽了贤妻的义务。曹操感激地拉着卞夫人的手:“夫人呢,我这一病,你受劳累了。”他看着他的夫人,虽然已经四十八岁,但瓜子面脸上仍然布有浅浅的红晕,新月眉毛下的一双杏子眼还像姑娘时一样,流露着聪颖、善良、智慧的颖光。特别是她的腰围,虽是生四个孩子的母亲了,仍是细柔的柳腰,便备感喜爱。
公元210年,曹操主持修建的邺城铜雀台竣工。铜雀台高十余丈,台上又建起了层台累榭。那丹楹刻桷、亭坊殿宇,在周围新栽的翠柳黑松的衬托下,更显得雕刻精细,鬼斧神工。铜雀台四周绿树成荫,成荫的绿树外面是一周神秘的荷塘,荷塘里碧绿的荷叶滚圆清洁。早早扬起的花骨朵像马良举起的只只神笔,期待画出满塘美丽的画卷。
前文书对汉代的邺城有所交代。汉代后期,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里,南北宽5里。有两重城垣:郭城和宫城。郭城有7座城门(南面3座,东、西各1座,北面2座);城中有一条东西干道连通东、西两城门,将全城分成南北两部分。邺城北城是政治中心,分左、中、右三个区域。中间地带,主要有社稷宗庙、听政殿与文昌殿等;干道以北地区为官员所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内有举行典仪用的建筑和广场。宫城以东为宫殿、官署。官署东的地方叫戚里,是王室、贵族的居住地区。左侧区域叫做禁苑区,大名鼎鼎的三台铜雀、金虎、冰井等三台便修建在这里。其中有粮仓、武器库和马厩,平时供游览和检阅城外军马演习之用,战时作为城防要塞。右侧区域,是曹魏集团主要成员的居住区。南城主要为多功能性质的生活与贸易区域。站在古代城市发展的角度上,它出现了明显变革:在此之前,“城”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邺城的南部,主要由“坊巷”“里闾”与“市”构成,说明那时候“城”与“市”已经初步结合在了一起。
四月四日,是黄道吉日。曹操在铜雀台用自家酿造存放十年的九坛春酒大宴宾客。文臣武将、平民百姓济济一堂;男男女女呼朋唤友、好不热闹。曹操让登台在座的文士以“眺临”为题,饮酒作诗献赋。曹操更是意气风发,诗兴大发。他当场吟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依然雄姿英发的曹操慷慨激昂,由于激动禁不住怅然泪下,他在诗歌中流露了思贤若渴的情怀。
“好诗!”“好诗!”曹操吟诵完毕,众人纷纷鼓掌,赞不绝口。
众文士都挥毫运笔,想一吐为快。当大家还在酝酿文稿时,十九岁神清骨秀的曹植第一个上台吟赋:“……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一篇《铜雀台赋》一蹴而就,才思敏捷,文采斐然,气势惊人。越发显示出他的英俊潇洒,文气脱俗。惹得人们交口称赞。曹操听后心中大悦。
曹植的才名,一时传为美谈。
曹植,字子建,七八岁,便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曹植十岁,对诸子百家广泛涉猎,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曹操每次考试曹丕、曹彰、曹植,结果常常是,曹丕武不如曹彰,文不如曹植。曹操夫妇比较喜欢曹植。
曹操有一次看了曹植的诗文,称赞他说:“植儿是个优秀的孩子啊!”卞夫人见夫君喜欢曹植,自然十分高兴。因为自己也特别喜欢他,七八岁时的子建一幅女儿模样,特别像她。父母对曹植的偏爱让曹丕对曹植心生妒意。
此时,卞夫人带领曹府女眷临席观赏。甄宓听了曹植的诗文,心中甚为喜爱,止不住落下泪来,忙背过脸去,看着荷塘深处。自从进了曹家门,她喜欢曹植白白胖胖微笑敦厚的模样,喜欢曹植行云流水的诗文。
曹丕也上台献了一篇《登台赋》,“……飞间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两句最为出色。甄宓感觉丈夫的诗句虽然也美,但与曹植的诗文相比,显然略逊一筹。
铜雀台上,众文士觥筹交错,对酒当歌,吟诗作赋,又有歌舞相伴,其盛况渲染了天下太平之乐。
此时,曹操统一了北方大部,对于稳定社会解救人民的疾苦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操“设天网”罗致文学之士,虽有他的政治目的,但是客观上给东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条件。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中,曹植及众文人的才华才得到了哺育和发展。
日后铜雀台的出名就源于它建成以后,成为建安文学的一个基地。邺城文学集团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帧、陈琳、徐幹等人,这些文人常常会聚于此,用笔抒发雄心壮志,歌词诗赋多有流传,被后世称之为“建安文学”。曹操对于发展北方的文化事业也是功不可没的。
铜雀台众文人献艺的当晚,晚饭后,曹操仍兴致勃勃。
习习的夏风透过窗子吹进卞夫人的卧室,不远处传来杜鹃的歌儿。
曹操放下书叹口气:“杜鹃的叫声很凄惨哪!”
“凄惨?”卞夫人不解,“杜鹃叫声不是很美吗?”
曹操道:“你看过杨雄的《蜀王本纪》吗?书中记载,蜀王杜宇把王位传给了鳖灵,使蜀地哀鸿遍野,妻离子散……”
卞夫人歉意地笑笑:“为妻说的是眼下,没想古人。”
他问卞淑曼:“你看咱的几个孩子谁最优秀?尽可实言相告。”
卞夫人答道:“丕儿沉着冷静,瘦得精神;彰儿机灵英武,能徒手斗虎;植儿英俊多才,丰腴善良;他们都继承了你的优点,我说不出谁更优秀,都优秀吧。”她言语中一点也没流露出对曹植的偏爱。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纵然他们个个优秀,最后继承我爵位的只能一人。我想听听你对孩子的看法,但说无妨。”
卞夫人道:“哪个孩子都是咱的孩子,大事安排有你作主。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有夫君看人准确,全听您的安排也就是了。”
卞夫人平时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她嫌丕儿虽聪明却有些阴沉;彰儿虽英武却有些鲁莽。其实她心里最喜欢曹植,她感觉这孩子相貌性情更像自己。卞夫人认为子建儿性情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是个孝顺诚实的孩子。
喜欢归喜欢,她只能通过事情表现出对曹植儿的支持,但万万不可明讲的。卞夫人担心自己说得不合夫君口吻,会弄巧成拙,或欲速则不达。她认为,像这种大事自己不便多说什么。
其实,曹操也有些偏爱曹植。因为曹植前来问安时,曹操每有问难,他总能随口答出令曹操十分满意的答案。显着他思维敏捷,智力过人。曹操宠爱他,当曹植十七岁那年,曹操就封他做了临葘侯。
曹操对卞氏不露声色的态度十分满意,他认为在大事上,一个妇道人家不应该说三道四。他小声对妻子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对此语懂者不多。用人欲以重之,必先轻之。”说完,曹操神秘地笑笑,笑得卞淑曼一脸茫然。
曹丕前来问安。夫妻俩话题中断。
卞夫人想起曹丕给她说的华三彪子担任随军校尉的事。这消息很是让她吃了一惊。她万没想到,自己反复给丈夫讲低胖子华三彪子的可恶,夫君竟然不明是非,乱用小人,继而心里有些生气。她故意向曹丕说起此事。
曹丕跪安后,给父母倒上茶水,然后低头沉思,不置可否。
曹操要给曹丕安排事宜。卞夫人离开前抱怨说:“夫君忘了华老三作恶多端了?我怀疑,那天晚上,就是他派人射你的一箭。你怎么还黑白不分……”卞夫人说着都落了泪。可以这样说,这是她进曹家门后第一次当着儿子的面对夫君表示不满。她也有意思让儿子记住仇人。
曹操“嘿嘿”一笑道:“你治理家务是个内行,处理政务却是外行了。对于凶残的坏人要像猎人对付野兽一样,要么把它处死,要么把它看管起来……再说,我与华佗本是同乡,我的头痛病还需要他料理哪。丕儿学着点,对事情看得不能太短,但是绝不能让奸邪小人人有好下场。”
曹丕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