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曹丕传>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为了抑制世族、巩固自己的统治,发布《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在《求贤令》中,曹操先讲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括写出人才的重要,只要访求,不难发现,而当前正特别需要访求人才。接着,他引孔子的论断和齐桓公用管仲的史实,讲自己求贤的标准——光廉洁有德而缺乏才干是不行的。而后提出自已求贤才的目标在下层,重点在才干。文中连用史实和典故,使得求贤标准形象地表达出来,突出“唯才是举”。文章虽短,写得起伏交幻,感情如层峦叠嶂,行文似游龙戏水。语言简明、洗练,要言不烦,颇具说服力。

曹植写了《七启赋》,文中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赞美了饮食、容饰、羽猎、宫馆、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此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为主旨。全文据曹操《求贤令》中“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兴感抒论。分类铺叙肴馔、容饰、羽猎、宫馆、声色之妙及游侠、俊公子之奇节异行,赞颂“圣宰”(即曹操)之“翼帝霸世”“举不遗才”“国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绩,说服玄微子“从子而归”,表达了”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的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态度和理想抱负。篇制宏大,铺陈夸饰,辞采瑰丽,气势慷慨。

曹操看后连连称赞:“建安七子,子建居于首位啊……”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一路上,他向父亲提出许多良策。曹操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使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受到了丰厚的奖赏。

曹植又一次出了风头,在曹丕看来,不得不说是对他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他在暗暗与弟弟较劲。他佩服哥哥曹昂,可如今哥哥遗世,他就成了事实上的老大,按道理,他应该比其他弟弟都胜出一筹。

一次荀彧来邺城,曹操把他安排在书房里住,当家人一样接待。曹丕想取得荀彧的支持,鞍前马后的侍候,可荀彧对自己总是冷冰冰的,对曹植却非常亲密。曹丕听到了荀彧给父亲的谈话,内容像谈他们弟兄的,荀彧还是那种不紧不慢不高不低的腔调:“……唯有才有德之人才能成就大事……”

曹丕感觉荀彧这句话像吐出的法气,把他吹到百里开外……

这年春天,曹操带着曹丕和曹植回药都谯县祭祖。

老家药都的春天别有风致,清绿的涡河水象温柔的处子静静地躺在河床上,风儿吹起,她伴着两岸泡桐树上紫白相间的喇叭花香、四处怒放的芍药花香,扭动着美丽的身姿。在药都城南郊的祖茔祭扫之后,父子三人便策马向北,沿涡河游观。曹操诗性大发,令曹丕和曹植每人写一首临涡赋。

一会儿,曹丕来到曹植面前,索看其赋。只扫一眼,便惊讶道:“怎么不谋而同!”

曹植大惊。曹丕便道,“我拿给你看。”便从侍从手中拿来。曹植一见,“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萍藻生兮散荆柯,春水繁兮发丹华?”,墨迹未干,豁然而言,“既是一样,我的赋就不呈父亲了。”于是,曹丕扬鞭打马,追上父亲,呈文让父亲看。曹操看罢,眉飞色舞,“果不辱我曹氏门第!”

这句夸奖让曹丕高兴了好些日子,终于胜出曹植一局。

凉州马超、韩遂造反。

公元211年七月,曹操上表升曹丕为副宰相兼任五虎中郎将,让他与甄宓留守邺城;让卞夫人与儿子曹彰、曹植随军西征。

甄宓小声对曹丕说:“看父亲母亲对子建喜爱有加,每次征讨,都带着子文(曹彰字)子建(曹植字)。子文武功超群随征有因。子建文才优秀,也随父出征就有深意了。你得想法讨得父母欢心呢。”

曹丕听了很不高兴,道:“你休要胡说,如今父亲还是看重于我的。”

甄宓暗想:“他这人看重先娶的任芳夫人,轻视我,不听我劝告,日后不能再给他出主意了。”

曹操定的每月家庭开支都有定数。曹丕走上了官场,要交往人事,手头拮据,父王不在家,私下里向堂叔曹洪借些丝绢。曹操堂弟曹洪,读书不多,却英勇善战。由于战功卓著,受赏颇多。再加上他任骠骑将军,还兼任着都阳侯,又善于敛财,家庭十分富裕。但曹洪为人却很吝啬,是个标准的守财奴,他找理由道:“这事你婶子当家……”让曹丕心里很不高兴,他猜测,荀彧与曹洪是儿女亲家,荀彧可能给曹洪说过自己的坏话,他怎么都想不开,曹洪叔为啥烦自己而喜欢曹植?因为这事,曹洪日后险些丢了性命。当然,这是后话。

卞夫人在随君出征的路上,见到路上年长多病的老年人,便让车停下来。她下来车,赏赐他们些衣服吃食,哭泣着说:“看见你们就让我想起我可怜的父母,他们吃苦受罪,没能活到你们这个年龄就去世了,盼你们健健康康地活着啊。”

大军行进到孟津,卞夫人患了病,曹操把她安排在驿馆里疗治。

信使来邺城报告曹丕:“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了孟津。”

甄宓感觉这是难得的尽孝的好机会,对曹丕说:“我不能及时照顾问候婆母,一定会寝食难安的,我想去孟津照顾她老人家。”

信使对曹丕说:“转曹丞相话,丞相只让报信于大人,让大人克勤克俭,管理好邺城事务,不让任何人探视。”甄宓听后不住哭泣。

甄宓屏退丫环,小声对曹丕说:“父亲大人不让探望,说不定也是对咱的考验。依我之见,还是去看看为妥。”

当时曹丕对对任夫人有些冷淡,对甄宓宠爱有加,考虑到路上的风险,不想让她去,甄宓急得直哭。曹丕哄她,宠她。

曹丕两道倒立的剑眉混如黑漆,细眼睛里射出寒星般的光泽,为了安慰她,就派人去看望母亲。暗中嘱咐探视的人回来就说,母亲大人的病已经痊愈了。等探望的人回来说老夫人病情痊愈,甄宓仍然不信,说:“夫人在家,一犯腰酸腿疼病,每次都得很久才痊愈。离家在外多有不便,怎不让我担心呢。”

曹丕派人再次到孟津前去探望,带回了一封卞夫人的亲笔信,卞夫人在信里说她已经安然无恙,甄宓才放了心。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曹操冒着猎猎朔风,带领大军得胜返回邺城。曹丕与任夫人在父亲车旁施礼问安。甄宓悲喜交加,施礼后快步走上前去,拉住卞夫人胳膊问寒问暖,竟然流出泪来:“婆婆患病,实在让俺挂心了。”

卞夫人见甄宓这样关心自己,也忍不住落下泪来:“我只是偶感风寒,腰腿痛老毛病了,没有几日便好了。”对迎接她的侍妾说:“你们看,我的气色不是很好吗。”众侍妾纷纷祝贺。

甄宓道:“公婆安康,是俺小辈的福分。”

卞夫人当着众人面夸她:“丕儿不断派人看我,听探望的家人说,儿妻甄宓,因为牵挂我寝食难安,真是让你们挂心了。她是位孝顺的媳妇啊!”

曹操的侍妾看到她们婆媳这样亲密连连赞美。牵马的仆人曹知,与跟车的曹嬷嬷等许多人被感动得落泪不止。

曹操高兴得捋捋胡须“哈哈”大笑,对曹丕夫妇的表现甚为满意。

曹丕的正妻任夫人将脸扭向一边,对甄士的“占尽上风”很是嫉妒。她感觉自己被冷淡了,带着丫鬟头前走了。

回到家,甄宓亲自为公婆做饭。饭后又陪夫人聊天。卞夫人看着甄宓,感觉她就像个贴身的小棉袄,比清河公主还会体贴人,任氏更是无法与她相比。

任氏几年没有生育,甄宓为曹丕生下了儿子曹睿、女儿东乡公主,更得到了曹操与卞夫人的喜爱。卞夫人夸她:“丕儿说,你对他的宠妾多有劝勉,对失宠的女人给以安慰开导,并常常在闲宴上劝丕儿多纳贤淑的女子,好使子嗣旺盛。你是个识大体的媳妇呀。不像别人尽吃醋,简直是醋坛子一个。”

任芳听着就红了脸。

曹丕纳了甄宓便冷落了任芳,任芳告到了婆婆那,卞夫人耐心劝任芳多体谅丈夫,别与甄宓争风吃醋。任芳生气,不理曹丕,连向公婆母问安都懒得去了。最后惹怒了曹操,打发她回了娘家中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