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枣花香>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农历八月十八日清晨,荒井带领整个大队,又来到了马头山山口。山口的巨石后面,大枣木带领枣林凹的几十名游击队员,密切地关注着敌人的动向。大枣木觉得这次鬼子一定会大规模地报复,于是,命令大家把几年来准备好的所有的枣木箭都搬了出来。这些箭一捆捆地,用马头山里的葛条捆扎着,放在山口的巨石上,每个游击队员旁边都有几捆,游击队员趴在箭捆上面,这样身子就不至于太凉;有的人干脆把身体藏在数捆枣木箭后面,这是用箭捆子当掩体了。

荒井双手端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越看越高兴,嘴角渐渐浮起阴险毒辣的笑容。他身边的翻译官,惦起脚,手搭凉棚张望了一会儿,不时看一看荒井,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说:“太君,您的锦囊妙计的干活,八路这次一定死了死了的!”

荒井举着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说:“你们中国有个诸葛亮,作战好用火攻,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八十万大军,我这个主意,还是跟你们中国的这位大军事家学的呢。”

“太君神机妙算,真是诸葛亮再世,这次一定能够火烧马头山的游击队,消灭共产党和八路军!”翻译官竖起大拇指,极力恭维着。

过了好久,荒井终于放下了望远镜,然后举起一只手,轻轻挥了挥。他的身后,几门火炮就在鬼子的操作下,炮筒悄悄地抬起了头,炮口直指枣林凹的山口。

日军翻译官跨上一步,走到荒井面前,深鞠一个躬,伸出一只手,作出请他离开的动作。荒井看了看翻译官,挺起胸膛,就转身向火炮后面走去。

荒井刚刚走到阵地后面,鬼子炮兵头目从腰里抽出军刀,高高地举到空中,大喊一声,同时军刀猛地向下一劈,刀尖指向马头山的山口。

顿时,火炮向后猛地摇晃了一下,几乎就在同时,一发发燃烧弹就落到了马头山山口游击队的阵地上。燃烧弹立即将码放在巨石上的枣木箭燃着了,顿时形成了熊熊大火,枣林凹游击队费了三年心血制造的数万支枣木箭,不一会儿就付之一矩。由于枣木箭燃烧得太快,火势太过迅猛,有不少游击队员的衣服、头发、眉毛也被燃着了。

身上着了火的游击队员,很多吓得手足无措,想脱下衣服,惊慌失措之下,又一时无法解开扣子,很多人只是惨叫着迎风狂奔,想不到这样反而使身上的火苗呼呼地烧得更厉害了,不一会儿,狂奔的人便一头栽倒在地,被活活烧死了。

哑巴的身体也着火了,也在拼命狂奔,一边跑,嘴里发出“哇哇”的惨叫。

此时,枣林凹游击队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这时,只要鬼子及时发动一个冲锋,就能占领枣林凹的山口,并将村里的游击队全部消灭。

幸运的是,鬼子并没有发动冲锋,而是远远地望着被烧得鬼哭狼嚎似的游击队员哈哈大笑。也许,他们已经被枣林凹村游击队的枣木箭吓坏了,不敢轻易冲锋,要等到游击队和他们的枣木箭被全部烧死烧光后才打算进入马头山。

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三枣木带着一群八路军战士从山上冲下来了,他冲身上着了火正在四处乱跑的游击队员们大喊道:“不要再乱跑了,赶紧卧倒,就地打滚!这样马上就能将火扑灭。”

“怎么打滚呢?”有人问道。

“咱山里长大的人,还不知道怎么打滚吗?没见过驴打滚吗?”三枣木喊道。

有的人马上明白过来,就地打起滚来,身上的火很快就灭了。但是,有的人仍然迎风狂奔,无论三枣木如何大喊,他们也不听,可能火烧得太厉害了,已经失去了理性思维能力,只能下意识地这样拼命奔跑。

跑得最厉害的就是哑巴,发出的惨叫声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三枣木向八路军战士们一挥手,大喊道:“快,把还在奔跑的人抓住,将他们撂倒了,然后把他们身上的火打灭!”这时,哑巴恰好跑到了三枣木身边,他猛地伸出一条腿,一下子将哑巴绊倒在地,然后脱下上衣,就替哑巴扑打起身上的火来。

于是,战士们一涌而上,把那些仍然乱跑的人截住,撂倒在地,然后用衣服、树枝、草皮等,将他们身上的火扑灭了。

火被扑灭后,三枣木略略检查了一下,发现有十来个人被烧死了,没被烧死的,也大都负了伤,伤情轻重不等,重伤员生命危在旦夕,如不赶紧治疗,估计一会儿就会死亡。

“快!一连全体指战员,抬起伤员,回马头山,送到阎王鼻子下的军区医院,紧急抢救!警卫排掩护!撤回马头山!”三枣木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奇怪的是,枣林凹游击队全体成员,只有大枣木一个人没有被烧伤,原来,他守在山口挨着山涧的一块石头后面,当鬼子向山口放燃烧弹,阵地上到处起火后,他的身体也被引着了,但也一下子跳进了山涧的水中。整个游击队,队员们或死或伤,而他几乎毫发无损。

三枣木冲到大枣木跟前,当胸就是一拳,然后从腰里抽出手枪,指着大枣木的脑袋,大喊道:“今天我毙了你!让你在山口观察敌情,,谁让你逞能与敌人拼死抵抗的。结果导致十多个人被烧死,几十人被烧伤,你,你,你该当何罪!你是党员啊,是二枣木这样的土匪吗?无组织无纪律,党白教育了你这么多年!你这是闹义和团啊!用枣木箭、红缨枪同现代武器武装起来鬼子正面对抗?愚昧!乱弹琴!今天我要用你的脑袋向被烧死的队员谢罪!……”三枣木越说越气,打开手枪的保险,用枪口抵住大枣木的脑袋就要开枪。

这时,恰好枣叶枣花也从山上下来了,姐妹两个赶紧跑上前去,枣花灵活,第一个跑到三哥跟前,伸出手臂一拨拉,三枣木的枪偏了。就在此时,三枣木也抠动了扳机,子弹沿着大枣木一侧鬓角射了出去,将大枣木的一绺头发都烧焦了。等三枣木收回手来,准备再一次开枪的时候,枣叶也跑到近前了,姐妹两个死死抓住三枣木的手,最后,三枣木的手枪被枣花夺了下来。无论三枣木如何咆哮,姐妹两个死活都不把枪还给三枣木。三枣木无奈,蹲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大枣木像傻了一样,呆呆地站着,过了一会儿,他从地上抄起一把大刀,大喊一声:“俺对不起乡亲们,俺不活了,今儿个俺与小鬼子拼了!”说完,就要从山口冲出去。

“你没完了是不是?还嫌死人不够多是不是?警卫员,带两个战士,把大枣木捆起来,押回马头山,请求上级给予严厉处分!”三枣木一挥手,警卫员带领两个战士一拥而上,夺下大枣木的大刀,三下五除二就将他五花大绑了起来,然后押着他,随着运送伤员的队伍向马头山里走去。

这时,二连长向三枣木报告道:“魏营长,有情况,敌人正在集结部队,好像要向山口发动冲锋。”

“二连全体战士,跟我来,守住山口,听我指挥,鬼子到达山口的时候,不可恋战,只许稍作抵抗,主要目的是把鬼子引入马头山。咱们八路军的大部队已经在山里给鬼子布下了口袋阵,等着他们往里钻呢,只要他们进了口袋,他们就别想再活着离开马头山了。同志们,咱们把鬼子引入口袋,就是立了首功,到时候,给每个战士换一杆崭新的三八大盖……一切行动听指挥,明白了吗?”三枣木向战士们喊道。

“明白了,一切行动听指挥,营长!”战士们喊道。

为了顺利进入马头山,鬼子放弃了他们的火炮,只带着步枪和轻重机枪,向马头山的山口摸了上来。这次,荒井动员了他的整个大队,近一千人,意图很明显:消灭马头山里的八路军,摧毁山内的八路军后方机关。

战士们在魏营长和二连长的指挥下,稍微向鬼子开了一阵儿枪,便佯装无力抵抗,放弃了马头山山口,且战且走,向马头山里面退去。

马头山里,红枣已经快要成熟了,每一个枣树埝,都铺上一层厚厚的红枣,每一棵枣树的树枝,都被红枣压弯了。

骄横的鬼子丝毫没有疑心山内有埋伏,或者,他们明知有伏兵却并不在乎,他们以为,这么多的兵力集结在一起,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对付深山沟里的八路军,应该绰绰有余。

看到鬼子如此骄横,三枣木气得牙痒痒,心里骂道:“小鬼子,别神气,一会儿等你们全部进了口袋,看你们还横不横!”

在马头山山顶那棵巨大的老枣树下,司令员挺着胸膛屹立着,面色冷峻,眉头习惯性地拧成一个疙瘩,双手端着一架望远镜,认真地向山下观察着。在马头山地区搞一次大的伏击战,这个想法已经在司令员的脑子里酝酿好长时间,今天终于进入实施阶段了。现在,鬼子在独立营战士们的引诱下,逐渐进入了埋伏圈儿。司令员压抑着心中的激动,眉头的疙瘩也逐渐解开了,他侧头望了望一旁的老枣根,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心里说:“小鬼子,你们的死期到了,你们在整个东亚地区横冲直撞烧杀抢掠有好多年头儿了,一直都是骄横无比,可是,今天,就让你们尝一尝太行山里人的厉害,这里的军民,吃着山里的红枣,喝着山里的泉水,养精蓄锐已经好几天了,就等着给你们送葬呢!”

看到最后一个鬼子也走进了第三道山门,完全进入了包围圈,司令员长出了一口气,放下望远镜,转过头,对身边的参谋长说:“鬼子都进口袋了,你,亲自到马头山的第三个关口处,要紧紧扎住口袋,不能放跑一个鬼子!今天早晨新赶来参加会战的两个团,其中一个团交给你,加强入口处的力量,保证万无一失!”

参谋长带领全团战士到达第三道山口后,司令员下达了作战命令:“挥动红旗,给各部队发出开始战斗信号!”

“是!”一位战士大喊一声,立即转过身,几步跃上山顶的一块石头上,跨开步子,用有力的臂膀将红旗高高地举起,拼命地舞动了起来。

马头山的漫山遍野,各种武器立即叫了起来,向着包围圈中的鬼子倾泄着积压已久的怒火。

“轰隆!——轰隆!——”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嗒嗒嗒嗒……”机关枪喷射出一阵阵火舌。

“叭——叭——叭——”步枪射出一颗又一颗仇恨的子弹。

敌阵中,不时传来一声又一声鬼子军官的命令声,更多的是此起彼伏的惨叫。起初的紧张很快就过去了,鬼子从迎头痛击中迅速反应了过来,他们利用马头山到处是石头的特点,各自寻找掩体,相互组成抵抗单元,相互掩护,负隅顽抗。

继续屹立在山顶观察战况的司令员放下望远镜,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几位作战参谋说:“原计划迅速结束战斗的希望可能要落空,鬼子作战经验丰富,单兵素质非常好,又能够很好地配合。他们临危不乱,又利用了马头山多山石的特点,打算负隅顽抗,要想立即结束战斗,可能要负出更大的代价……向各部队传达我的通知,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

“是!”一个作战参谋回答道,然后转身而去。

“回来!”司令员又喊了一声。

“还有什么命令,司令员!”参谋问道。

“还要特别嘱咐各部队,敌人可能会突围,一定要高度警惕敌人狗急跳墙!通往山下的路口,以及通往山后的小路,都要堵死了,不能让鬼子跑了一个。”

“是,司令员!”参谋转身离开山顶,传达司令员的命令去了。

战斗丁丁当当地打了整整一天,鬼子虽然死伤惨重,但他们的战斗力仍然很强,八路军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他们消灭。有的部队对鬼子进行了冲锋,想迅速结束战斗,但是鬼子依仗火力方面的优势,依托身边的石头,极力阻击八路军对他们的一次又一次冲锋,对八路军造成很大的杀伤。看来,速战速决很不现实,这样即使能将鬼子迅速消灭,但付出的代价太大。八路军各部队按照司令部的指示,停止冲锋,将鬼子紧紧困住,然后再想解决敌人的办法。

现在,最主要的是要防止鬼子突围,到了傍晚的时候,双方停止了战斗。

顾不上休息,司令部立即召集各部队首长到马头山山顶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应敌之策。

经过讨论,很快作出决定,暂时不再对鬼子主动进攻,先将其困住,待他们饮食断绝,又饥又渴时,再对他们发起冲锋。鬼子所带食物不多,充其量只有一两天的口粮而已,如果不能得到外面的及时支援,很快就会断粮。另外,鬼子所在地位置,是马头山半山腰的一处山凹,除了石头就是荆子树,没有什么枣树,也就是说,鬼子断粮后,很难像八路军那样,可以通过红枣充饥补充体力。

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司令员特别嘱咐各部队首长,一定要防止鬼子进入山沟的枣树埝,一旦他们从掩蔽身体的石头后面一探头儿,就立即开枪射击,总之,饿也要将鬼子饿死在这个山凹里。

“现在鬼子所处的这个山凹,名叫死羊凹,是当年马头山里的人进行围猎的好地方,走运的时候,一次能围住十几只野山羊呢!那时我还年轻,想不到,几十年后,这里成了围猎鬼子的好地方,派上大用场了!”老枣根看看身边的司令员,哈哈大笑着说。

司令员也笑着说:“是啊,这个地方就像诸葛亮的八卦阵,鬼子进便进来了,但不可能活着出去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鬼子吃完携带的所有食物,扔掉辎重,集结好部队,向山凹下冲去,看来,真如司令员预料的那样,鬼子孤注一掷,想要突围。

守卫在第三道山门的除了三枣木的独立营外,尚有刚刚从附近军区调来的一个团,兵力足够强大,而且这里地形非常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卫山门的部队,只需将成捆的手榴弹从山上扔下来,就能将鬼子阻止在这里。

鬼子插翅难飞了。

鬼子突围的先头部队来到山门口,疯狂地向山上的八路军进攻,重机关枪“嗒嗒嗒嗒”地直向守卫在山门上的八路军射去。然而,由于占据了有利地形,敌人机枪的扫射对八路军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杀伤,只是白白地耗费子弹而已。八路军居高临下,向鬼子射击,扔手榴弹,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一百多名鬼子的遗体横七竖八地躺在了这里。

亲自指挥进攻山门的荒井端起望远镜,观察了很多,只好下令放弃攻占山门,他知道,这样打下去,自己现在所剩的七八百人,就是全部战死在山门前,也不可能将山门攻下来。

“太君,怎么办!?”站在荒井旁边的翻译官问道。

“怎么办?只有后撤了,撤回到原来山凹的地方,继续依托那里的山石,抵抗八路军,固守待援。”鬼子进退维谷,只好又龟缩在了死羊凹里的石头下面躲藏了起来。

第二天,鬼子躲在石头后面,头都没有露。

“怎么办?鬼子成缩头乌龟了,这样一来真不好办了,他们不出来,八路军的步枪机枪对他们形不成威胁,手榴弹又扔不到那里!”一个战士叹惜道。

“我看老枣根也不是什么高明人,把鬼子引到这里打伏击,结果呢,鬼子躲到石头下面不出来了,我们一点儿辙都没有,如果将他们引到没有石头的地方,岂不很快就能将他们消灭了?……”另一个战士说。

这个战士的话刚停下来,另一个战士冷笑了一声,用手指着马头山,说:“睁开你的眼睛看一看,整个马头山,除了种着谷子栽着枣树的埝阶以外,哪里不是到处布满了石头?你给我找一个没有石头的地儿看一看?”

“那就应该冲下去,把那些像王八一样躲起来的鬼子从石头下面拖出来,把他们打死炖王八汤喝!”

“不行,那样八路军损失太大,你们难道不知道?鬼子个个都是拼刺刀的高手,三个战士,拼起刺刀来,都不一定是一个鬼子的对手,尤其是新战士,更是如此。在以往的战斗中,咱们八路军的新战士,很多刚上战场,还没有实现抗日救国的志愿,就在与鬼子拼刺刀的过程中牺牲了。咱们的部队现在大部分是新兵,冲下山去与他们拼刺刀一定会吃大亏。即使我们仗着人多,将鬼子消灭了,但歼敌一千,自损八百,也算不上胜利,甚至,我们的伤亡很可能会大大多于鬼子!我敢断定,鬼子现在一定盼着咱们下山与他们进行白刃战呢,咱们可不能上了鬼子的当!”一位指战员说。

“说来说去,还是设伏的地点选得不好,山凹里的石头,倒成了鬼子的屏障了,成了他们的王八盖子,咱们的武器又差,明知道鬼子就在石头底下却无法消灭他们!”战士们齐声叹息道。

这时,恰好枣根陪着司令员和几个作战参谋,视察阵地路过这里,大家听到几个战士的议论,都将怀疑的目光投到了老枣根的身上。

“大家别着急,鬼子轻装冒进,现在估计已经断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他们躲在石头底下,饿上三天三夜,我就不相他们还能打仗。到时候,鬼子饿得头晕眼花了,怕路都走不动了,咱们八路军冲下山去,将他们一个个从石头底下拖出来俘虏了。不是都说鬼子宁可自杀都不当俘虏吗?这次看他们当是不当?我年轻的时候,山里每年秋天围猎野山羊,就是这样做的,美中不足的是,这样俘获的野山羊会瘦一些,哈哈,看吧,过不了两天,这伙两条腿儿的‘野山羊’就会从石头底下偷偷钻出来了,我们就有机会逮它们了……”老枣根笑着说。

“敌人现在的策略是固守待援,所以我们要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一定设法迟滞鬼子援兵的到来……命令鬼子援军所经地区的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和民兵,破坏沿线的交通,想尽一切办法骚扰敌人的援军,延迟他们到达马头山的时间;另外,利用现在这段宝贵的时间,在通往马头山的山路上埋地雷……绝对不能让鬼子形成里应外合的形势,一定在敌人的援兵到达之前将被围在死羊凹的鬼子全部消灭。参战各部队,不分昼夜,密切监视死羊凹内的鬼子,安排好狙击手,他们一露头就开枪,出来一个就打死一个!”司令员指示道。

“是!”大家齐声回答。

果然不出大家所料,鬼子在山凹的石头底下又躲了一夜,第三天早晨,他们就受不了了。

尽管有卫兵轮流警卫,但荒井大佐仍然一夜都没睡踏实。昨天晚上,他和几位军官一起吃完了部队仅剩的一包压缩饼干,又将军用水壶里的最后半壶水喝光了,然后焦急地等待着天明。

东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鬼子部队的每一个官兵就开始眼巴巴地仰望天空,似乎会有什么奇迹从天而降。

又过了一会儿,朝霞映红了东方的天空,鬼子兴奋了起来,向着东方“呜里哇啦”乱叫着,有几个鬼子甚至跪了下来,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叩了几个头,头触到了身下的石头上,有个鬼子的额头还碰出了血迹。终于,太阳渐渐从东方露出了头,这时,有个鬼子兴奋地忘乎所以了,居然从石头底下探出了身,然后猛地站了起来,挥舞着双手,向着太阳呐喊了起来……

这个鬼子很快就被埋伏在附近枣树林中的八路军狙击手发现了,于是,悄悄瞄准,轻轻地抠动了扳机。一声清脆的枪声在山间划过,正在面向太阳手舞足蹈的鬼子好像愣怔了一下,停止了挥舞和呐喊,然后用尽全身力气转过身来,似乎是想看一看到底子弹是从哪里打过来的,就在这时,“扑通”一声栽倒了,脑袋重重地磕在石头上,眼睛仍然大大地睁着,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鲜红的血液从鬼子的身体汩汩地流了出来,很快便将他身下的石头染红了,朝阳照射在淌满鲜血的石头上,映射出艳丽的光芒。

太阳升得越来越高了,阳光很快将马头山山腰里的秋雾驱散,鬼子们的眼睛一刻不停仰望着蔚蓝色的天空,侧耳倾听着什么。从山凹的上空掠过的一只小鸟,都能引来他们特别的关注;山间忽然响起的一声野兽沉闷的叫声,都能牵动他们敏感的神经。

整整一个早晨,鬼子一次次盼望,又一次次失望,终于,到了半上午的时间,从遥远的东方传来一阵飞机的马达声,鬼子们骤然兴奋了起来,一个个目不转睛地望着东方的天空。

八路军指战员知道是鬼子的飞机前来增援了,好在大家都有准备,每位战士都已经选择好了掩身的地点,漫山遍野的枣树林和荆子丛都是藏身的好去处。战士们还用荆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这样鬼子的飞行员很难发现八路军所在的位置。

几架轰炸机在空中盘旋了好久,始终找不到八路军,然而又不甘心携带这些沉重的炸弹返回,最后,一架飞机飞到枣林凹村上空,个一架飞到庄窝镇,将炸弹悉数投到了那里,然后就飞走了。

枣林凹村,以及庄窝镇,一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

下午,又飞来几架飞机,又在马头山上空转悠了好久,最后,又将炸弹投向庄窝镇的民房,就又飞走了。

“可惜咱们没有高射机枪,更没有高射炮,鬼子的飞机才敢这样嚣张。”战士们叹息道。

到了第三天,又有两架飞机来了,飞机的体型比较大,富有战斗经验的参谋长说:“不好,这次鬼子出动的是运输机,一定是为鬼子运食品来了,看来,将鬼子困死在马头山的计划要破产了。鬼子吃饱喝足了,就可安心等待援军的到来了,鬼子的援军一到,就不好办了……”

“命令潜伏在死羊凹附近的狙击手,只要鬼子一露头就立即开枪消灭,尤其不能让鬼子的旗帜出现,这样,敌人的飞行员发现不了鬼子藏身的地点,看他们将食品投到哪里!”司令员说。

果然,就在飞机飞临马头山上空时,一个鬼子手握着一杆太阳旗,不要命地从藏身的石头下面窜了出来,“噌”地跃到了一个石头上,正要举起军旗准备向空中挥舞,八路军的一名狙击手一个冷枪,就将这个鬼子从石头上撂了下来。

然而,紧接着又有一名鬼子绰起丢在地上的太阳旗,又窜上了石头,几乎就在同时,这名鬼子也被八路军的狙击手撂倒,一命呜呼了。

紧接着又有第三名鬼子窜了出来,然而这个鬼子更不幸,他还没有窜上石头,就被八路军的狙击手击毙了。

这时,鬼子恼羞成怒,两名机枪手扛出一挺重机枪,隐藏在石头后面,朝着八路军子弹飞来的方向胡乱扫射了起来,“嗒嗒嗒嗒”的子弹射击声在马头山回响了起来,子弹打到八路军的阵地上,将很多枣树的枝条和叶子打得“辟哩啪啦”地向地上掉去。

利用这个机会,又一名鬼子兵从石头底下钻出来,拾起军旗,向石头上面窜去。

由于鬼子的机枪纯粹是乱打一气,根本起不到压制八路军狙击手的作用,所以这个鬼子同前几个一样,还没有搞清楚八路军的子弹是从哪个方向打过来时,就被击中毙命了。

这些精选出来的八路军狙击手,大都是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老红军,或者是抗战爆发不久入伍的射击方面的佼佼者,一个个都有百步穿杨技能,躲在荆棘丛中,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平心静气,所以能够百发百中,鬼子想举着太阳旗登上山凹的那块高高耸立的石头,给自己的飞行员发信号,真是枉费心机。

鬼子的飞行员无奈,只好耐着性子在空中绕着圈儿仔细寻觅。

“轻重机枪,一起向飞机射击,即使不能将飞机打下来,也要威胁它们,使它们不敢低空飞行,干扰他们投掷!”司令员高声命令道。

“是!”大家回答道。

一时之间,马头山上的各种火力,一齐对准鬼子的两架飞机,猛烈地开起火来。鬼子飞行员大吃一惊,急忙提升飞行高度。紧接着,装满了军用压缩饼干的箱子和饮用水的水壶被抛了出来,胡乱地落到马头山的山谷里,一部分甚至落到了八路军的阵地上。一架飞机在重机枪的威胁下向胭脂河方向躲避,好几箱食品居然随着飞机落到了胭脂河,溅起一阵阵水花。

鬼子的很多士兵从石头底下探出头来,眼巴巴地看着成箱的食品和水投到了八路军的阵地上,气得不由大骂起来。荒井也探出肥大的脑袋,皱着眉,眯着眼,转动着脖子看着天空,同时对着步话机大骂着,好像在诅咒老天似的。

投完后,飞机迅速上升,立即飞走了。

第四天早晨和下午,鬼子的运输机又两次飞临马头山上空,盘旋了好久,最后,犹豫不决地将一箱箱食品投了下来,飞走了。这两次与第一次一样,大部分食品仍然投到了八路军的阵地上。

荒井大佐从腰里拨出军刀,刀尖指着天空,张牙舞爪地挥舞着,一边大骂着。

这样下去,即使空投一百次,也只能白白帮助八路军,或者便宜了马头山里的百姓,所以,鬼子最终放弃了空投。

饿了三天三夜的鬼子,实在坚持不住了,他们只好铤而走险,自己另想办法了。

早在断粮断水的第二天,又饥又渴的鬼子,就将目光盯在了山凹中那棵唯一的枣树上了。说来也巧,这棵枣树正好长在荒井藏身的那块巨大的石头前边。由于石头很大,在石头下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石堂,石堂里能容纳上百个人,以荒井大佐为首的鬼子军官就主要藏在这里,于是这里就成了鬼子的一个临时指挥部。坐在这个“指挥部”的外沿,向外伸出头,一眼就能看到枣树上即将成熟的通红鲜艳的红枣。

尽管饿得非常难受,但是,鬼子们一直没有吃树上的枣子,不是不想吃,而是他们担心枣子有毒,他们不认识这是什么树,也不知道树上结的这鲜红的果子到底叫什么名字,他们只知道八路“狡猾狡猾”的,果子一定施了毒,共产党与八路军搞坚壁清野,这次到根据地扫荡以来,所到之处,连一粒粮食都没找到,却偏偏将树上的果子留下来了?其中一定有乍!

“八路一定是用这树上的果子来引诱皇军的,他们一定将果子施了毒,皇军只要吃一个,就会被立即毒死!”荒井大佐想。

基于这样的判断,鬼子自被包围在这里之后,荒井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晓谕全军,任何人不准动这树上的果子,树上的不能摘,掉到地下的也不能捡,甚至警告大家不能靠近这棵树,荒井还命令自己身边负责军法的士兵,对胆敢靠近这棵树、试图拾枣吃的士兵果断开枪,格杀勿论!

所以,尽管这七八百名鬼子,在这个山凹里又饿又渴地苦熬了三天三夜,枣树上的枣子却一个都没有减少。一阵秋风刮过,鲜红的枣子在树上摇摆着,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不断有熟透的红枣接二连三地从树上掉下来,有的滚落到了鬼子兵的脚下,好像在刻意诱惑他们似的。

看到红枣滚落到了脚边,胆子小的赶紧躲闪;胆子大的,或者饿得实在动不了身的,就一动不动地看着红枣,两眼通红通红的,死死地盯着,想一口将红枣吞进肚里去,但最终还是极力忍住了。

这时,有一个鬼子,可能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一下子扑上去,将枣子抓到了手中,就要向嘴里塞。

说时迟那时快,荒井拨出军刀,跨上一步,飞起一脚,踹到了鬼子兵的手腕上,然后用刀尖指着这个士兵。鬼子发出一声惨叫,手里的红枣掉在了地上,向荒井“哈依”一声,就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石堂内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了,有的鬼子仍然死死地盯着地上的红枣,有的鬼子竭力将目光从红枣身上移开。荒井仍然紧紧握着军刀,刀尖寒光闪烁。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儿,鬼子的翻译官含着媚笑,轻手轻脚地走到荒井面前,将嘴巴附到荒井的耳朵上,双眼骨碌碌转着,轻轻地说了几句日本说。

荒井听后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然后,他从地上拾起一个红枣,走到一个伪军面前——这个伪军就是枣竿儿。枣竿被迫屈服后,鬼子不再难为他,将他的父母释放了,还给了几块大洋,让他们回家安心种田。

“只要做良民,皇军是大大有赏的!”荒井大佐对两个老人说。

枣竿儿也想跟着父母一起回家,可是翻译官说:“你还敢回去!?共产党和八路军能饶了你,他们还不剥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这样吧,给你发一身军装,跟着皇军干算了,每天白面大米的,比你回家种地不好得多吗?咱们中国人不行,打不赢皇军的,天下最终是人家的。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也是中国人,还到东洋留过学呢,不也跟着皇军干了吗?你看我混得不是挺好吗?如今连国民党的副总裁汪先生都反正了,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口号是和平反共建国……”

说完,翻译官喊过一名伪军,让他替枣竿拿来一身黄皮子和一杆步枪,扔给枣竿儿,让他穿上。

“这不是当汉奸吗?我可不敢!咱可不能打中国人,葬良心的……”枣竿儿连忙将这一身黄皮子塞回到翻译官手里,吓得连连后退。

刚才还和颜悦色的翻译官突然恼羞成怒,大喊一声,“今天你想穿也得穿,不想穿也得穿,还能由你了?我这是为你好,跟着皇军干,兴许你还能保住一条命,如果不从,你早晚得让八路抓住杀了。”

“可我不想当汉奸,咱中国人不能杀中国人!你们放了我吧,我离开马头山,逃得远远的,既不跟着八路干,也不跟着皇军,俺只想做个安分守己的小老百姓。”枣先竿执意不愿当伪军。

翻译官从腰间拨出手枪,枪口抵着枣竿儿的额头,喊道:“敬酒不吃吃罚酒,是不是?我一枪打死你!”

“太君,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想杀咱中国人!太君,您也是中国人啊!……”望着翻译官黑洞洞的枪口,枣竿吓得战战兢兢的,他哭着哀求道:“太君,看在咱都是中国人的份上,看在我还有老爹老娘要养的份上,您饶了我,让我走吧,我远走高飞,离开这是非之地!……”枣竿的双膝软了下来,缓缓地跪到了翻译官面前。

“捆起来,用铁铲继续烙!”翻译官大喝一声。

听到翻译官的这句话,枣竿的身子一下子瘫软了,有气无力地说:“……太君……我……我跟着皇军干……”

翻译官和荒井大佐想互看了一看,不由哈哈大笑。

就这样,枣竿穿上了他痛恨的黄皮子,成了马头山里人人唾骂的一名伪军,在荒井率领他的部队进入马头山时,就是逼枣竿儿给他们“带路的干活”的。

结果歪打正着,枣竿却将他们带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儿,为此,荒井大佐气得一边大骂枣竿“良心大大的坏了”,一边抽出军刀要砍死他。还是翻译官拦了下来,然后向荒井呜里哇啦地解释了一番,荒井的气才消了,把腰刀收回到了刀鞘里。

果然如翻译官所料,现在枣竿儿又派上用场了,荒井用戴着白手套的手小心的拿着一颗枣,如同捉着一条蛇,走到枣竿儿面前,把红枣递给他。

枣竿儿不敢不接,他虽然不像鬼子们那样对红枣如此恐惧,但也有些忐忑不安,鬼子狡猾得很,他们不吃肯定有不吃的道理,他明白,他们是担心这枣子被八路军下了药,施了毒。八路军会不会真的给这些红枣施了毒呢,枣竿儿自己也吃不准。八路军经常来枣林凹,也经常进马头山,但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对红枣施毒,但是,为什么八路军把鬼子包围在这里了呢,这一定是枣根叔向八路军出的主意,枣根叔能着呢,马头山的十八个山峁,每一个犄角旮旯他都熟得很。枣根叔的大女婿和三儿子都是八路军的大军官,他出的主意他们一定听,不用说他们,就连八路军的司令员,都经常向枣根请教呢!鬼子这次完了,这个山凹,名叫死羊凹,听老人们讲,是老人们围猎野山羊的地方,只要将野山羊围到了这里,就别想跑了。野山羊爬起山来,比猴子还要灵活,尚且逃不出这个包围圈,况且是腿长得那么短的鬼子呢!好,把鬼子全打死在这里,这样才解气呢!可是,鬼子被全部打死了,自己也会落入八路军手中的,自己现在穿着这一身黄皮子,拿着鬼子发给的枪,落到八路军手里,还想活?不用说八路军,枣林凹的百姓也不会饶了自己的,游击队长大枣木也放不过自己啊……想到这里,枣竿就又恨起自己的爹来,若不是他坚决反对自己跟着大枣木打游击,自己也不会落到如此田地……

枣竿儿正在浮想联翩,突然荒井大喝一声:“吃!”

枣竿儿看了看荒井,荒井的脸上布满了奸笑。

“吃!”翻译官也怒喝一声。

枣竿儿转头看了看翻译官,翻译官满脸又堆起了笑容,脸变得比五月的天还快。

枣竿儿明白,鬼子是想让自己先尝,以确定红枣是否被八路军施了毒。

这几天,枣竿像鬼子们一样,一个枣都没有吃,除了也害怕红枣有毒外,还有就是荒井对偷吃枣的属下真的毫不客气,昨天,一名鬼子因为吃枣,被荒井用军刀给砍了,对鬼子兵尚且毫不手软,自己一个刚刚穿上黄皮子的伪军,更不敢贸然违命去吃地上的红枣了。

不过,枣竿儿潜意识深处却隐隐觉得,红枣很可能并没有毒,鬼子在根据地吃亏太多了,以至于成了惊弓之鸟,对什么都害怕。

枣竿儿这样想不是没有理由的,马头山里人爱枣树、爱红枣,山里人哪里有给红枣施毒的习惯?!马头山里人的观念中,红枣是枣神爷爷和护枣娘娘赐给大家的神圣之物,关键时刻是能救山里人的命的,山里人耕地不多,又几乎无法灌溉,完全是靠天吃饭,尽管只能勉强混个温饱,但山里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饿死人的事儿,相反,倒是平原界产粮食多的地方,一到灾荒年头,就经常跑到马头山里来逃荒,凡是逃荒到这里的人,靠着山里的红枣,一般也都能捡一条命,等荒年过后,再回到平原地区。

所以,马头山里人对枣树像神一样敬着,对红枣像圣物一样崇拜着,从来没听说过有人给红枣下过毒。马头山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山里的红枣不管是谁家的,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只要进了山,都是可以随便吃的,吃饱都成,吃饱后若想带的话,也可以装满自己的衣兜,只要是不用麻袋装,都不算偷。所以,山里人谁家都不能给红枣下毒,万一吃死了人咋办?

只是不知八路军会不会这么干,为了毒死进山的鬼子,也可能会这样做吧,尽管他知道,八路军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部队,不但打鬼子,还帮助老百姓干活呢,这样的部队,大约只有宋朝的岳家军才能做到吧!但是,他们恨鬼子,因为经常有八路军被鬼子打死,他们为了消灭鬼子,会不会不择手段呢?但这样做,不管目的如何,总是违反了马头山里人几千年的规程,总是不够好的,老枣根如果知道了,更是会反对的,而司令员又特别尊重老枣根的意见……

想到这里,尽管仍然有些犹豫,枣竿还是将眼一闭,将这个大大的红枣塞到了口中,可能由于有些紧张,或者是由于太饿了,他没有来得及咀嚼,就将这颗红枣囫囵着咽进了肚里。

看到枣竿儿将枣儿吃下去了,不光是荒井大佐和翻译官,其他鬼子也“乌隆”一下子围了过来,一个个大睁着眼睛,注视着枣竿儿,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倒是枣竿儿并不像他们那么紧张,他索性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反正也是个死!这样跟着鬼子干,杀中国人,让马头山的乡亲们骂祖宗,还不如现在就这样死了呢。再说,跟着鬼子这样干下去,总有一天会被八路军给抓住的,到那时,枪毙还是轻的,说不定会被愤怒的百姓千刀万剐了呢。鬼子被困在这个山凹里,粮尽水绝,用不了多久,很快就饿得腿都抬不起来了,到时候还不被八路军一个个地从这个石堂下揪出去干掉——鬼子也许还能活命,因为八路军的政策是优等俘虏,但优待的对象绝不包括汉奸,无论八路军还是山里的百姓,都最恨给鬼子当狗的中国人。

“就这样死了也好!”想到这里,枣竿儿反倒松了一口气,靠在石头上,闭上了眼睛。

围观的众鬼子一阵“呜哩哇啦”叫喊,荒井向人群一挥手,鬼子的一个军医跑到跟前,将手放在枣竿儿的鼻子前试了试,然后又从医药箱里取出听诊器,将听诊器头放到枣竿儿的胸部仔细听了一会儿,然后取了下来,转过头,带着疑惑的神色,向荒井大佐说了一句什么。

荒井大喊一声,伸手抓住枣竿儿的衣领,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用中国话大声问道:“说!你到底有没有事儿?有没有中毒?”

不知什么时候,翻译官又捡起几个红枣,走到荒井面前,用日语说了一句话,荒井就松开了抓着枣竿儿衣领的手。翻译官将手里的红枣递给枣竿儿,满脸含笑地说:“这几个红枣,你的,也吃了!

枣竿用手抚摸了一下憋得通红的脖子,伸手接过红枣,重新坐下来,将其中一个红枣放到口中,咬开红枣,将核吐出来,然后仔细地咀嚼着。这次,枣竿吃得慢了很多,一边吃一边吧咂着嘴,很快,枣竿儿将翻译官给他的几个红枣都吃光了,肚子里有了食物的枣竿儿,脸色很快变得红润了起来,原来恹恹的眼睛也变得有神了。

一旁观看的鬼子,一个个大睁着眼睛,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鬼子军医又摸了摸枣竿儿的额头,翻看了枣竿儿的眼睑,向荒井说了一句日语。

“那么,这种红红的果子叫什么名字呢?”荒井又一次抓住枣竿儿的衣领,用中国话逼问道。

“枣儿!红枣!”枣竿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就在这时,鬼子们像炸了营,“嗡!”地散开,一边口中吆喝着“早!早!……”一边趴到地上开始仔细寻找了起来,他们拾起地上的枣儿,也像枣竿儿吃第一个枣时一样,囫囵着就咽进了肚里。

地上的红枣很快就被众鬼子抢着吃光了,大家抬起头,看着那棵枣树,疯了似的叫喊着。

一个粗壮的鬼子几步跑到树前,伸出双手,紧紧地抱住枣树的树干,使劲儿摇起来,然而,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摇晃的只是他的身体,树干却纹丝不动。红枣仍然挂到树上,风一吹,“哗啦啦”直响,好像在嘲笑树下的鬼子们。

仍然抱着枣树使劲摇晃的鬼子兵累得满脸通红,额头也已经渗出了汗珠。看到同伴累得够呛了,另有两个鬼子猛地窜出来,抱住枣树,三个人一起使劲儿地摇晃了起来。

三个人由于心中焦急,没有协调,只是各自抱住树干乱晃,劲儿不往一处使,所以,枣树的树干反而更不易撼动了。

要想将树上的枣子弄下来,是要用打枣杆子来敲的,但鬼子自东洋来,怎么会知道这些?看着鬼子们的狼狈样,枣竿儿心里觉得一阵好笑,想不到鬼子这样笨!枣竿儿开始担心鬼子会逼问自己,如果还要用烧红的铁铲烙自己,那也只有说出来了,有什么办法呢,谁有那么好的骨架承受如此惨重的酷刑呢?想不到,鬼子竟然没有逼问自己,那好,自己就站在旁边看他们的笑话,抱着树干摇,想把树上的枣子摇下来,做梦去吧,又傻又呆的鬼子!

很快,三个鬼子都摇累了,气喘吁吁地坐到了地上,一边抹着头上的汗珠。

这时,一个身材粗壮的鬼子,脱掉军上衣,只穿着军裤和雪白的衬衣,从石堂口几步跑到枣树下,抱住树干,就向上爬去。由于体型矮胖,他爬得很是吃力,好容易爬到了树冠的位置,再一努力,他的头就进入树冠了,他就能伸手摘树上的红枣吃了,希望就在眼前,他兴奋极了。于是,他双脚攀住树干,然后双手向上一伸,就紧紧地抓住了树冠中的一个树枝,双臂猛地一用力,就带动着肥胖的身体向上升,他肥胖的脑袋眼看着向树冠钻去……

可就在这时,这个鬼子却发出一声惨叫,随即双手一松,就从树上掉了下来,“扑通”一声落到了地上。枣树不高,完全不至于摔死,但树下面是一些乱石堆,鬼子又胖,体重大得很,所以这一次他一定跌得非常重,没准屁股都被石头硌成八瓣了吧。

不远处的枣竿儿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了起来,紧接着他吓了一跳,自己这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要是让鬼子看到还能有命?于是赶忙将嘴捂住。可是,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他发现在场的鬼子们也都在哈哈大笑,于是便也不再掩饰,跟着大家一起继续笑。

有两个鬼子兵,一边笑着,一边跑到枣树下,竭力忍住笑容,扶起躺在地上仍在唉哟惨叫的鬼子。胖鬼子一边呻吟着,在两个鬼子兵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一手捂着屁股,一手捂着头,一瘸一拐地向石堂走来。

大家都很疑惑,不知道胖鬼子为何在即将成功地爬上枣树的一刹那突然重重地摔了下来,难道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胖鬼子的双手力气用尽?可是不对啊,胖鬼子在爬枣树前,抢着吃了好几颗红枣,体力得到相当的恢复,再说,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力气很大的军人,整个大队,他称得上第一大力士。

“一定是他的头部在进入枣树树冠的一刹那受到了什么特别的伤害,才使他不得不突然松手!难道是被马蜂蜇了?枣树丛里住马蜂是很正常的,马蜂蜇起人来也的确很厉害,可是,没有看到马蜂飞起来啊!……”枣竿儿一边疑惑地想着,一边围了上来想看个究竟。

不是被马蜂蜇了,如果胖鬼子的脑袋触到了马蜂窝,马蜂不但会到处乱飞,而且不一会儿鬼子的脑袋就会肿得像馒头……

胖鬼子仍然一手抱着头,一手捂着自己的屁股,哭爹叫娘地躺在石堂口的地上惨叫着。

军医赶紧跑了过来,为胖鬼子检查伤情。军医仔细观察,却看不出胖鬼子的头部有什么伤,只好“呜哩哇啦”地用日语问胖鬼子。胖鬼子一边继续惨叫着,一边间或说着什么。军医又仔细地观察了一番,仍然看不到胖鬼子脑袋到底伤在何处,于是,他用手试着去摸胖鬼子的头。胖鬼子像是被蝎子蜇了似的更 加剧烈地惨叫起来,同时去推军医的手,,拒绝他再摸自己的脑袋。

军医用手轻轻在胖鬼子的脸上抚摸了一下,然后耐心地向他解释了一番,胖鬼子的叫声终于稍稍平静了一些。军医于是赶紧从医药箱里取出一把剪刀,将鬼子的头发细心地剪掉。这时,在旁边围观的人,包括枣竿儿,才发现胖鬼子的头部被一些又粗又黑的圪针刺伤了,圪针多半截深深地扎到头皮里,只有少部分露在外面。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什么东西造成的伤?”一旁围观的鬼子兵们望着军医。然而军医也非常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只在枣竿儿知道,这是被枣树上的圪针给扎的,胖鬼子急于吃树上的红枣,根本没有发现枣树的树枝上长着又粗又锋利的枣针,头猛地伸向树枝,岂有不被扎之理?

军医用镊子夹起一块儿酒精棉球,在这些正在往外渗血水的伤口处擦了擦,然后,他非常认真地用镊子夹住圪针露在外面的部分,轻轻一使劲儿,就把一根圪针从鬼子的头皮上拨了出来,随着枣针的拨出,一股殷红的血液立即从针眼处涌了出来。

胖鬼子杀猪一样嚎叫起来,军医向周围的鬼子兵示意了一下,大家一齐动手,按住胖鬼子的胳膊腿,防止他挣扎影响治疗。

最后,军医将胖鬼子头上的圪针都夹了出来,每根针都是又粗又锋利,每一根都深深地刺入胖鬼子的头皮里——这么长的枣针,一定刺到胖鬼子头骨上了,怪不得鬼子疼得从树上掉下来了呢!

这时,荒井看了看躺在地上的胖鬼子,回过头,向旁边一个瘦小灵活的鬼子发布了一个命令。瘦鬼子看了看仍然躺在地上的胖鬼子,略略犹豫了一下,随即向荒井“哈依”了一声,就要向枣树走去。

荒井摘下瘦鬼子系在身后的钢盔,然后帮他戴到头上,又拍一拍瘦鬼子的肩膀。小鬼子激动地向荒井“哈依”了一声,然后向后转,飞快地向枣树跑去。

瘦鬼子走到枣树面前,双手抓住枣树的树干,双脚向上一跃,身体就贴在了树干上,然后,他手脚并用,像一只猫一样轻手轻脚地向上爬去。

三下五除二,瘦鬼子就爬到了树冠中的树杈中,由于戴着钢盔,大家根本不用担心他遭到胖鬼子那样的厄运。

果然,瘦鬼子顺利通过树冠,然后又向最高处的一个枣树枝爬去,他发现,最高的树枝上的红枣结得最稠,个头儿最大,色泽也最鲜艳。

这个鬼子沾了身材瘦小的优势,像个猴子一样,“噌噌噌”地向树枝爬去。由于爬得过快,头上的钢盔不慎从头上滑落,瘦鬼子不管不顾,他稳住身子,喘了一口气,伸手摘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枣子,然后向口中塞去……就在这一刹那,“叭——”地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从八路军的狙击点射了过来,从这个鬼子的后脑勺射进去,又从他的口腔部位打了出来,一颗刚刚被放到口中的又大又红的枣子,恰好被这颗子弹射中,带了出来,并被击了个粉碎。随即,鬼子紧紧抓着树枝的手松开了,踩在树杈里的双脚也倏地软了下来,然后,瘦鬼子像秋天的一片树叶一样,飘飘忽忽地从树上掉了下来。

看到瘦鬼子掉到地上,军医和另外两名鬼子兵立即向枣树底下跑去,三个人把中了枪的瘦鬼子抬回到石堂下,瘦鬼子的身体软得像一根面条一样。军医对他稍作检查,无奈地摇了摇头。但是,大家却惊异地发现,这个鬼子的右手,仍然紧紧地攥着刚才他在树上摘到的红枣。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鬼子兵们眼圈儿都红了,有一个鬼子跪到死去的瘦鬼子面前,伏到他的身上,号啕大哭了起来。

不怕死的还真有,又有一个鬼子系好自己的钢盔,一面喊着“早!早!……”一面向枣树扑去,到了枣树面前,抱住树干就向上爬……然而,他的命运比瘦鬼子还要惨,他刚爬到树杈上,还没有来得及伸手摘红枣,就被八路军狙击手开枪击中,然后被架在树杈里,气绝身亡。

紧接着,又有一个鬼子向树上爬去,很快又被八路军打死了。

连续三个鬼子在树上被八路军打死,从鬼子身体冒出来的血液,顺着枣树的树干淌下来,然后再渗到枣树基部的乱石堆中,将砂石和荒草都染成了一片殷红。

看这阵势,即使有一百个鬼子爬上去,还是要被八路军打下来的,对于解决目前面临的窘境完全于事无补,鬼子再不怕死,也不会再爬到树上白白送死了。

荒井气得双眼通红,他“噌”地从腰里拨出军刀,将刀高高举起,“嗷嗷”大叫着冲到枣树面前,挥刀乱砍一气。可是,枣树树干的外面生着一层厚厚的甲皮,如古代武士的铠甲一样坚硬,鬼子的军刀尽管锋利,砍了好几刀,都很难将枣树的甲皮砍透。荒井简直被气疯了,尽管震得双臂发麻,他仍然连续不断地砍下去,不一会儿,他就累得砍不动了,他瘫坐在枣树下面,揩了一把汗,再看自己的军刀,刀刃已经被砍锩了。

这可是大日本帝国最好的兵工厂生产的一流军刀,经历无数场战役,杀人无数,都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可是,今天,竟然在这太行山深处,在砍一棵小小的枣树过程中锩刃了,而枣树却安然无恙。这可真是大日本帝国的耻辱!荒井气急败坏,他后退几步,回到石堂口,用日本话大喊了一声。

鬼子的两名机枪手应声快步跑到荒井大佐面前,“哈依!”一声,恭听荒井的命令。

荒井又“呜哩哇啦”地发布了一通命令,两个机枪手立即调整机枪,将枪口对准枣树,抠动了扳机。

机枪“嗒嗒嗒嗒”地响了起来,密集的子弹像雨点、像冰雹一样向枣树的树冠射去。枣树顿时像遭到了狂风暴雨一样,树叶和红枣被子弹击中,纷纷落了下来,不久,一些树枝也被打折了,然后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整棵树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了。没等机枪手停止射击,鬼子们便一涌而上,跑到枣树下面,捡起枣子就向嘴里送,尽管很多枣子被子弹打得只剩下焦黑的一块,有的连枣核都被打飞了,但鬼子们不管不顾,仍然不断地捡起来,送到嘴里,连嚼一下都顾不上,再咽到肚里去。

“要做好准备,鬼子狗急跳墙,什么样的招数都能使出来,那一棵树上的枣儿只能缓解一时只需,一会儿他们还会打死羊凹外面红枣的主意,估计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抢,他们会将各种武器用在抢枣上。尤其他们的重机枪,如果目标准确,会对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抓紧时间,再向山凹周围的枣树林里埋一些地雷,要让鬼子一接近枣树林,就会踩中地雷被炸死;另外,命令八路军各部队,要将警戒的重点放在枣林,一旦发现鬼子向枣林靠近,各部队的火力要立即射击,全力阻止他们进入……”司令员果断而睿智地下达了命令。

“是!”参谋长回答道,向身后的几名通讯员详细地交代了一番,通讯员随后转身而去。

此时,再看在那棵被机枪打得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干的枣树底下,鬼子们仍在疯了似的捡枣吃,突然,荒井大喊一声,鬼子们都停了下来,然后,荒井发布了一道命令。于是,鬼子们立即放慢了捡枣的速度,而且捡起来的枣子不再往自己的嘴里塞,而是装进盛粮食的袋子里,这些袋子本来是为抢粮而准备的。

很快,鬼子们就将枣拾了个干干净净,连一个枣核都不剩,连被打散的枣皮都捡了起来,总共装了整整两大口袋。接着,荒井大佐又发布了一个命令,于是由两名鬼子兵背起装满红枣的口袋,在另外几名鬼子的押运下离开了。他们拨开荆棘和草丛,寻找藏身于这片山凹石头下面的鬼子,每找到一个,便抓给这个鬼子一两把枣,最后,将所有的红枣平均分配给所有的战士。

看到有食物了,每个鬼子都激动地流下泪来,双手颤动抖着捧着红枣,问道:“这是什么食物,怎样弄来的?”

前来送枣的鬼子兵也不多加解释,只是喊着:“早!早!米西米西……”然后指一指山凹四周的枣树林。

鬼子们于是都明白了,扑通跪下,将红枣塞到嘴里,吃了起来。有的可能没有吃过红枣,也可能是饿极了,核都没有吐就向肚里咽,枣核卡到了咽喉,疼得哇哇乱叫;有一个鬼子很快就喘不上气来了,双手捂着脖子在地上打起滚来,很快,鬼子的脸色被憋得乌黑,渐渐地,再也无力挣扎,两眼圆溜溜地大睁着,眼球好像要从眼眶中迸裂而出,舌头慢慢地从嘴里吐了出来,双手撕抓着脖子和胸脯,将胸衣撕烂后,又继续抓胸前的皮肉,直抓得鲜血淋漓,如同吊死鬼一样,非常瘆人,最后,鬼子双手从胸前挪开,双腿一蹬,死了。

在又饥又渴中熬了四五天的鬼子,本来大部分已经奄奄一息,连站都快站不起来了,只是手里抱着枪,拼死坚守着,苦苦等待援兵的到来。现在,由于吃了红枣,他们苍白的脸上很快又泛起了血色,身体也感觉有了些力气,精神头儿也足了起来。

“早!早!……”

“早!早!……”整个山凹,都能听到他们的叫喊声,不远处隐藏在枣林里的八路军,包括上了年纪的老枣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鬼子的叫声好难听!”一个八路军小战士说。

“听起来有些瘆人!”另一个战士说。

“像饿狼的叫声!”枣根说。

“同志们,做好准备,接下来的战斗可能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性比我们想像得可能要大得多,鬼子可能要同我们拼命了!”司令员警惕地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