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七年农历六月初一,火红的太阳照耀着蒲州大地。
在蒲州一个富丽堂皇的宅院里,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传说因为她出生的时候,手腕上戴着一只玉镯,众人奇之,所以他的父亲杨玄琰给她取名叫杨玉环。
大唐开元二十二年,这时候杨玉环已经15岁了。
此年正月二十六日。
这一天天气刺骨般格外地寒冷。
冬日的洛阳,寒冷的空气已然凝结成冰,淹没了整个城市。阳光昏暗无力,犹如被冰雪所吞噬。街道上的行人穿着厚重的衣服,脸上被寒风刻下深深的纹路。
白雪覆盖着大地,洛河的水面凝固成冰,冰层上充满了裂痕和坑洞,仿佛一个被岁月打磨的巨大冰面。孤独的树在雪花的装点下,变得更加萧条和苍凉,没有了一丝生命的气息。风吹过,树枝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如同疼痛的呻吟。
大唐开元皇帝李隆基在这正月的数九寒天,带了百官以及皇族中主要人员、侍从、兵卫等两万多人马,来到了已有两年又四个月不曾来东都洛阳了,至于能把时间选在正月间驾幸东都,那时间就更长,前后足足隔了有十二年。
开元二十三年春天,皇帝到东都一年稍多一些,此时杨玉环的哥哥杨铦,也已经成了一名进士。
那一天,杨玉环受邀在杨慎名家中宴会时,中宗皇帝的长宁公主忽然来了,长宁公主也是皇族中最受宠的公主,她先是嫁给杨慎交,后慎交死了,这个时候她已人到中岁,又嫁了苏彦伯,这次来,其实就是为着她和前夫所生的儿子杨洄的婚事,杨洄将和皇帝最宠爱的咸宜公主结婚。
杨玉环意外地拜见了皇帝的堂妹,真是坐立不安,很是局促。可是没有料到,著名的长宁公主一见她,就极为喜欢,问明她的世系,便从头上拔下一根金钗作为见面礼。杨玉环受宠若惊,在她这一生中,这是她第一次和大唐皇族中要害人物见面。
开元廿三年的七月,大唐皇帝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场面极大的婚礼。
开元皇帝曾经命制使皇家的婚礼从俭的规定,公主的封户:皇妹千户,皇女五百户,但因为咸宜公主是武惠妃所生的,武惠妃是则天女皇帝之侄武攸止的女儿,开元皇帝于废王皇后之后,不再立后,所以武惠妃是实际上的皇后。开元皇帝后宫佳丽虽多,武惠妃却是他最得宠和最有权力的一人。武惠妃要求铺张自己女儿的婚礼,皇帝自然答应,而且还自行改变制度,封赐千户。
因为长宁公主喜爱杨玉环,所以作为地方小官的杨玄琰,这次居然也收到了杨洄的请柬,杨玉环更是受到特别的邀请,在婚礼中伴公主,作嫔从。
请柬和特邀,都是由杨慎名转来的。杨慎名很会做人,为了打消杨玄琰的顾虑,他轻描淡写地说杨洄世系亦出弘农,只是不同房支而已。
杨玉环在完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参与了大唐皇朝最高级的社交活动,她是八名伴从公主的闺秀之一;其他七人,都是皇亲国戚,豪门之女,只有她不是。但是,在入宫迎公主的时候,她的姿色,她的风华,立刻把七位国秀压倒了。宫中的女官悄悄地以羡慕的口气告诉了新娘咸宜公主。
娇纵惯了的咸宜公主听到有一位特出的美女为伴,心中很不服气,就快步走出去,想要看一看这个美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八位公主的女嫔从,在一间宽大的起居室中等待,她们和宫廷女官、侍女们闲谈;皇宫这个地方,即使豪门子女,也是不容易进入的地方,所以八位年轻的女嫔中没有一人曾入过内廷。她们今天入宫,虽然只见到这里的冰山一角,却早已经是那样惊奇和喜悦,俟机互相询问,也希望找机会多看一两个地方。
咸宜公主的突然出来,使她们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异,执事女官连忙招呼列队行礼。
咸宜公主很自然地随口说:“不用行礼那一套,今天有劳大家了,我来看看诸位嫔从女弟。”她说着话,目光看向八人,并逐一点头招呼。执事官则报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其实,咸宜公主在扫描了第一眼的时候,私下便认定其中排在第五位的那个一定是杨玉环,后来一问,果然是她。咸宜公主就笑了;正要说话时,两名内侍自另一道门匆匆入内,报告咸宜公主,惠妃和寿王殿下驾临。
咸宜公主知道自己必须去恭迎母后和弟弟,她笑着吩咐执事,时间还早,可以引领女嫔从们去苑中小游。
公主说罢,再看了杨玉环两眼便走了。
随即,公主婚礼在典丽堂皇中进行。
依照礼制,做新娘的公主在进入每一所殿堂行礼时,都由八位嫔从分两行左右行走,公主的步辇则在中央,嫔从扶公主下辇,走至殿门内阶而止。
咸宜公主下辇上阶时,看着左侧的杨玉环,稍微接近,低声说:“杨妹,人人都在称赞你的美貌,我也喜欢。”她稍顿了一下,接着说:“大礼过后,你可以时时到驸马都尉府来看我,驸马都尉杨洄,算起来也和你们是一家的!”
照礼节,新娘在这个时候是不应该讲话的,但是,咸宜公主完全不理会这些。杨玉环在惊愕中,慌忙低声道谢。她想:这位公主怎么如此奇怪,她对自己要做新娘了,好像一点也不以为意。
婚礼之后是宴乐,女嫔从不必再随公主,她们被引入一所殿中看舞蹈和杂戏。
杨玉环杂在许多贵妇中,有些心慌,但她又多了些喜悦,因为,在一日之间,她潜意识已经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和关注,自己今天才好像是婚礼的主角。
回到家,她虽然很疲倦,但又在异常的兴奋中,她很快地进入自己的房间,对着铜镜左右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我真的很美吗?我真的比那许多女人好看吗?”
她对着镜子搔首弄姿,做出种种自己以为是的美丽姿态,然后,她向镜子扮了个鬼脸。
她被众人所瞩目,认作美人,但是,此时的杨玉环依然是稚气未脱的孩子。
后来,在一次参加成宜公主府邸的游宴中,杨玉环见到了大唐的王子,封为寿王的李清。
寿王和咸宜公主是姐弟,同母所生,又同为母亲所宠爱。
寿王只十八岁,是成宜公主的哥哥,生的是风流倜傥,但这仅仅是就风度而言,其实寿王谦和自然,看去很成熟,更是没有王的架子,他和杨玉环两个人相见的时候,婉拒她行大礼,在谈话中,他也自称名字:“清”,以示平等。
咸宜公主看后就笑了,她说:“玉环,父皇有子女五十人吧?有些个名字,我也弄不大清楚,他排行第十八,你呼他十八殿下好了;比叫那寿王殿下自在!”
杨玉环恭敬地叫了声“十八殿下。”一双大眼眨着,欲言又止。
寿王似乎知道她的心意,笑说:“父皇子女很多,依册籍所记,我们兄弟现在有三十人,最小的,是父皇这次到洛阳后才诞生,至于姊妹,现在有二十六人吧?我姐姐比我大一岁多,但姊妹排行反而比我低,在公主中,她排二十一,不过,我们兄弟妹妹夭折的也不少,现存人数,不足五十。”
“这样多——一个人生这样多……”杨玉环脱口而出;但话才出口,她就发觉自己失言,要遮掩已来不及了,自然,她就显现出了尴尬的样子。
咸宜公主和寿王同时发出笑声,这使她感觉很窘迫,幸而,寿王及时收敛,含笑说对杨玉环解释说:“父皇妃嫔甚多——”
“殿下,公主,我的意思……”她欲解释,但一开口,又发觉不对,心中一着急,面颊上便泛起了红晕。
“我知道你的意思,比如前代帝王,有子女五十人者,不算太少吧?只是。本朝开国以来,以父皇子息为最多。”寿王轻松地为她解开失言之窘。
咸宜公主看得出寿王对杨玉环的袒护和爱慕,事实上,今天她安排这宴会就是为了弟弟寿王。
杨玉环以为自己是第一次见到寿王,但其实寿王李清,于姐姐结婚的那一天,就看到美丽的杨玉环了。稍后,他向姐姐暗示,咸宜公主也知道了自己的弟弟喜爱杨玉环,所以便为之安排了这次见面。
寿王人比较谨慎,他并不因母亲的娇惯而放肆,他已到了择妃的年纪,一见到杨玉环,他的内心就孕生了爱慕之意,但他并不焦急,他希望多见一两次,以便自己了解这位家道中落了的名门闺秀,他的用心,非但杨玉环不知道,就连放任粗疏的姐姐成宜公主也不知道。名伴从公主的闺秀之一;其他七人,都是皇亲国戚,豪门之女,只有她不是。但是,在入宫迎公主的时候,她的姿色,她的风华,立刻把七位国秀压倒了。宫中的女官悄悄地以羡慕的口气告诉了新娘咸宜公主。
娇纵惯了的咸宜公主听到有一位特出的美女为伴,心中很不服气,就快步走出去,想要看一看这个美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八位公主的女嫔从,在一间宽大的起居室中等待,她们和宫廷女官、侍女们闲谈;皇宫这个地方,即使豪门子女,也是不容易进入的地方,所以八位年轻的女嫔中没有一人曾入过内廷。她们今天入宫,虽然只见到这里的冰山一角,却早已经是那样惊奇和喜悦,俟机互相询问,也希望找机会多看一二个地方。
咸宜公主的突然出来,使她们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异,执事女官连忙招呼列队行礼。
咸宜公主很自然地随口说:“不用行礼那一套,今天有劳大家了,我来看看诸位嫔从女弟。”她说着话,目光看向八人,并逐一点头招呼。执事官则报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其实,咸宜公主在扫描了第一眼的时候,私下便认定其中排在第五位的那个一定是杨玉环,后来一问,果然是她。咸宜公主就笑了;正要说话时,两名内侍自另一道门匆匆入内,报告咸宜公主,惠妃和寿王殿下驾临。
咸宜公主知道自己必须去恭迎母后和弟弟,她笑着吩咐执事,时间还早,可以引领女嫔从们去苑中小游。
公主说罢,再看了杨玉环两眼便走了。
随即,公主婚礼在典丽堂皇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