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依照礼制,做新娘的公主在进入每一所殿堂行礼时,都由八位嫔从分两行左右行走,公主的步辇则在中央,嫔从扶公主下辇,走至殿门内阶而止。

咸宜公主下辇上阶时,看着左侧的杨玉环,稍微接近,低声说:“杨妹,人人都在称赞你的美貌,我也喜欢。”她稍顿了一下,接着说:“大礼过后,你可以时时到驸马都尉府来看我,驸马都尉杨洄,算起来也和你们是一家的!”

照礼节,新娘在这个时候是不应该讲话的,但是,咸宜公主完全不理会这些。杨玉环在惊愕中,慌忙低声道谢。她想:这位公主怎么如此奇怪,她对自己要做新娘了,好像一点也不以为意。

婚礼之后是宴乐,女嫔从不必再随公主,她们被引入一所殿中看舞蹈和杂戏。

杨玉环杂在许多贵妇中,有些心慌,但她又多了些喜悦,因为,在一日之间,她潜意识已经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和关注,自己今天才好像是婚礼的主角。

回到家,她虽然很疲倦,但又在异常的兴奋中,她很快地进入自己的房间,对着铜镜左右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我真的很美吗?我真的比那许多女人好看吗?”

她对着镜子搔首弄姿,做出种种自己以为是的美丽姿态,然后,她向镜子扮了个鬼脸。

她被众人所瞩目,认作美人,但是,此时的杨玉环依然是稚气未脱的孩子。

后来,在一次参加成宜公主府邸的游宴中,杨玉环见到了大唐的王子,封为寿王的李清。

寿王和咸宜公主是姐弟,同母所生,又同为母亲所宠爱。

寿王只十八岁,是成宜公主的哥哥,生的是风流倜傥,但这仅仅是就风度而言,其实寿王谦和自然,看去很成熟,更是没有王的架子,他和杨玉环两个人相见的时候,婉拒她行大礼,在谈话中,他也自称名字:“清”,以示平等。

咸宜公主看后就笑了,她说:“玉环,父皇有子女五十人吧?有些个名字,我也弄不大清楚,他排行第十八,你呼他十八殿下好了;比叫那寿王殿下自在!”

杨玉环恭敬地叫了声“十八殿下。”一双大眼眨着,欲言又止。

寿王似乎知道她的心意,笑说:“父皇子女很多,依册籍所记,我们兄弟现在有三十人,最小的,是父皇这次到洛阳后才诞生,至于姊妹,现在有二十六人吧?我姐姐比我大一岁多,但姊妹排行反而比我低,在公主中,她排二十一,不过,我们兄弟妹妹夭折的也不少,现存人数,不足五十。”

“这样多——一个人生这样多……”杨玉环脱口而出;但话才出口,她就发觉自己失言,要遮掩已来不及了,自然,她就显现出了尴尬的样子。

咸宜公主和寿王同时发出笑声,这使她感觉很窘迫,幸而,寿王及时收敛,含笑说对杨玉环解释说:“父皇妃嫔甚多——”

“殿下,公主,我的意思……”她欲解释,但一开口,又发觉不对,心中一着急,面颊上便泛起了红晕。

“我知道你的意思,比如前代帝王,有子女五十人者,不算太少吧?只是。本朝开国以来,以父皇子息为最多。”寿王轻松地为她解开失言之窘。

咸宜公主看得出寿王对杨玉环的袒护和爱慕,事实上,今天她安排这宴会就是为了弟弟寿王。

杨玉环以为自己是第一次见到寿王,但其实寿王李清,于姐姐结婚的那一天,就看到美丽的杨玉环了。稍后,他向姐姐暗示,咸宜公主也知道了自己的弟弟喜爱杨玉环,所以便为之安排了这次见面。

寿王人比较谨慎,他并不因母亲的娇惯而放肆,他已到了择妃的年纪,一见到杨玉环,他的内心就孕生了爱慕之意,但他并不焦急,他希望多见一两次,以便自己了解这位家道中落了的名门闺秀,他的用心,非但杨玉环不知道,就连放任粗疏的姐姐成宜公主也不知道。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大朝散了,街道上不断有传告到杨氏府宅。

于是,在一名内谒者的前马之后,一支仪仗队拥着大唐首相李林甫到来,随李林甫同行的,是黄门侍郎陈希烈。

这两位大臣,奉皇帝诏命,持节,担任册皇子妃的正副使。

杨玄琰依照内谒者的教导行礼,将他们引入大厅。由司仪官唱赞,乐仪奏乐。之后,杨玉环被叫了出来,从宰相李林甫手中接过皇帝的诏命册,供在中堂。

接着,又是乐奏,仪礼官唱呼,杨玄琰谢恩。

之后,为皇子册妃的正副使走了!

留在杨家,尚有司典礼的人员,大厅上,除陈供皇帝的诏命册之外,尚有聘礼六门。

大唐皇帝大诏令的大意就是要册封杨玉环为寿王李清的王妃。

这是天大喜事,杨玉环在典礼完毕之后就入内拜母,再回自己的院子,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和哥哥杨铦则在厅上照料和接待宾客。

他们父子,看似是在喜悦之中,但他们的心情却依然很沉重,他们知道,有女被选为皇子妃,这当然是大喜事,但同时也可能会是一项大负担。他们杨氏这一支,以前从没有被皇家选过婚,这样子一开始可能会对家族命运产生不可预估的变化,至于会变好和变坏,在此时是很难预言的。

杨玉环被册封为寿王妃,在册妃礼之前,要经过三个多月的礼仪培训时间,至于大婚日期,则要在过了年才能定出具体的日子,不过按照常规估计,他们的婚期会在三月份的下旬举行。

开元二十四年的新春,杨家很热闹,有不少朝官,平时与杨玄琰并无深交的,也来拜年,宰相李林甫的春宴,亦邀请了他,而最重要的是,岁首朝贺,杨玄琰以椒房之亲而得以参与。

正月十六日,宫廷宣布杨玉环的婚期。

这个时候,杨玉环也很想念未婚夫李清,但两个人没有机会私见。在二月间,皇帝下诏,所有皇子都改换名字,寿王李清,改名为李瑁,诸皇子改名后,循例谢恩。这一天,武惠妃通过女儿咸宜公主,召见杨玉环,李瑁在母亲那儿和自己的未婚妻杨玉环才又见了一面。

之后,在三月里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杨玉环做了新娘,成了大唐皇子寿王李瑁的王妃。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大朝散了,街道上不断有传告到杨氏府宅。

于是,在一名内谒者的前马之后,一支仪仗队拥着大唐首相李林甫到来,随李林甫同行的,是黄门侍郎陈希烈。

这两位大臣,奉皇帝诏命,持节,担任册皇子妃的正副使。

杨玄琰依照内谒者的教导行礼,将他们引入大厅。由司仪官唱赞,乐仪奏乐。之后,杨玉环被叫了出来,从宰相李林甫手中接过皇帝的诏命册,供在中堂。

接着,又是乐奏,仪礼官唱呼,杨玄琰谢恩。

之后,为皇子册妃的正副使走了!

留在杨家,尚有司典礼的人员,大厅上,除陈供皇帝的诏命册之外,尚有聘礼六门。

大唐皇帝大诏令的大意就是要册封杨玉环为寿王李清的王妃。

这是天大喜事,杨玉环在典礼完毕之后就入内拜母,再回自己的院子,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和哥哥杨铦则在厅上照料和接待宾客。

他们父子,看似是在喜悦之中,但他们的心情却依然很沉重,他们知道,有女被选为皇子妃,这当然是大喜事,但同时也可能会是一项大负担。他们杨氏这一支,以前从没有被皇家选过婚,这样子一开始可能会对家族命运产生不可预估的变化,至于会变好和变坏,在此时是很难预言的。

杨玉环被册封为寿王妃,在册妃礼之前,要经过三个多月的礼仪培训时间,至于大婚日期,则要在过了年才能定出具体的日子,不过按照常规估计,他们的婚期会在三月份的下旬举行。

开元二十四年的新春,杨家很热闹,有不少朝官,平时与杨玄琰并无深交的,也来拜年,宰相李林甫的春宴,亦邀请了他,而最重要的是,岁首朝贺,杨玄琰以淑房之亲而得以参与。

正月十六日,宫廷宣布杨玉环的婚期。

这个时候,杨玉环也很想念未婚夫李清,但两个人没有机会私见。在二月间,皇帝下诏,所有皇子都改换名字,寿王李清,改名为李瑁,诸皇子改名后,循例谢恩。这一天,武惠妃通过女儿咸宜公主,召见杨玉环,李瑁在母亲那儿和自己的未婚妻杨玉环才又见了一面。

之后,在三月里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杨玉环做了新娘,成了大唐皇子寿王李瑁的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