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援朝年代>第004章:朝鲜某军事要塞·梁天柱

第004章:朝鲜某军事要塞·梁天柱

梁天柱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夏国华平静地从身上解下塑形炸药扔在了地上,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那张全家福的照片:“连长,将来有一天回国了,请你到我的家里去看看我的母亲,还有我的老婆和孩子,告诉他们,我没有丢我们夏家的脸,没有丢国家的脸。连长,我求你了,快下命令吧。”

梁天柱从夏国华的手里接过全家福的照片,深深地看着夏国华,然后缓缓地用油纸包好,在那一瞬间,大颗大颗的泪水挂在脸庞,冲着夏国华敬了一个军礼,蹲着的战士们都站了起来敬了一个军礼。

梁天柱用低沉的声音说:“国华,坚持住,等我们炸了大桥,回来救你。张志军你带上夏国华的炸药,继续前进。”

看着大家渐行渐远的身影,夏国华嘴角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缓缓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顺利地趟过雷区,大家的心才放松下来,转过身看着夏国华模糊的身影,心情又都异常的沉重。来到了河边,整座大桥展现在战士们的眼前,桥面灯火交织车来车往,一派熙攘的景象。桥头哨所的探照灯来回地照射着河面,隐约可以听到敌人地说话声音。

梁天柱看了一下手表,时针指在12:20,比原定计划推迟了20分钟:“同志们,夏国华同志用生命为我们争取了时间,我们要抓紧时间,保证这次计划的顺利完成。李根连、陈栋廷、张志军跟随崔莱成上尉炸掉靠近河边的那个桥墩,我、侯三宝、陆昌裕、吴海云负责较远的那个桥墩,准备行动。”

崔莱成伸手挡住了战士们:“稍等一下,每人喝口酒暖一暖身子,这个天气河水太凉了,不然将来都落下病根。”

说完从腰间解下一个盛酒的皮囊,带头喝了一大口,战士们传递着每人喝了一大口,一股火辣的暖流顺着胃向全身蔓延,喝完酒战士鱼跃地向河边走过去。11月的河水,结了一层很薄很薄很薄的冰,刺骨的寒水瞬间刺激着战士们的,不由得倒吸着寒气。夜幕下,只见几个黑影在河水里蠕动。

正值隆冬,所幸河水过了汛期,河水几乎停止了流动,这给战士们涉水减少了很大的阻力。

突然,桥面的探照灯向战士们的蠕动的方向照射过来,梁天柱迅速地说了声:“潜到水下面。”

大家立马全部潜到水下面,冷冷的河水,瞬间麻木了战士们每一根神经,两条巨大的光柱,顺着战士们的头上面扫射过去。探照灯灯光过去,战士们又潜出水面,继续迈着麻木的步伐向桥墩靠拢。

夏国华孤单地立在夜色里,寒风顺着耳边吹过,浑身异常的寒冷。长时间的一个姿势,夏国华已经感觉踩着地雷的那条腿,渐渐地失去了知觉。他慢慢地弯下腰,用手轻轻地抚摸失去知觉的腿,小声地告诉自己:“夏国华,夏国华坚持住,不能前功尽弃,大家都在看着我呢。”

稍稍的挪动一下,把全身的重力全部转移到踩着地雷的腿上。忽然,夏国华想起了家里的父母,老婆带着三个儿女,在灯光下谈论着他,女儿夏月冲着他笑了笑,然后竖起了大拇指。夏国华感觉全身暖暖的,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

探照灯来回地照射,战士们来回地潜到水里,就这样艰难地向桥墩方向走着。桥墩越来越近,大家也越来越吃力,全身的肌肉僵硬,每个动作机械重复。崔莱成那队终于到了桥墩下,梁天柱他们那队才走到了河心,河水没过头顶,梁天柱只能靠潜水向前慢慢地挪动。崔莱成这队把塑形炸药分散开固定在桥墩上,就等着梁天柱那队发出信号。

时间缓慢地推移着,好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桥墩的那面传来咕咕水鸟的鸣叫声,崔莱成咕咕回应了两声,对面又传来两声咕咕的叫唤,这是事先预定的暗号,意味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崔莱成下了命令:“张志军、陈栋廷准备点火。”

张志军、陈栋廷哆嗦着嘴唇齐声回答道:“是。”

两个人甩干手上的水迹,从油纸包里取出了火柴,“嚓”的一声,那边桥墩同一时间也擦亮了火柴,四根火柴点亮了桥墩,四根导火索瞬间被点燃,嗤嗤的火花在夜空中似四条火蛇飞舞。

桥面的敌人发现了桥下的火光,刹那间,警笛响彻了夜空,探照灯一齐向桥墩照射。那根桥墩的梁天柱带领其他人已经跃向水中。

崔莱成迅速地说了声:“快撤。”

话音未落,敌人的子弹密集地布满了水面,发出刺耳的咻咻声音。崔莱成和张志军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一头倒在水中,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鲜红的鲜血就染红了河水。陈栋廷,李根连赶紧一头扎在水里,拼命地划动着胳膊,身边的子弹声,在水中呼啸而过。

轰隆隆一声巨响,巨大的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火光映红了半面天空。随着爆炸声过后,整座桥面坍塌下来,桥面的敌人挣扎着哭爹喊娘,发出最后的哀号。

李根连和陈栋廷一个潜水,扎出有80米远,岸上的敌人乱成一锅粥,疯狂地向河水中扫射。李根连和陈栋廷又一头扎在水里,也不知道游了多远,身后的枪声渐渐停了下来。陈栋廷、李根连爬上了岸,就看见岸边一瘸一拐地走着一个人,身形和走路的姿势极其像连长。李根连喊了声:“是连长吗?”

“我是梁天柱,是根连吗?”对面传来微弱的声音。

李根连和陈栋廷喜极而泣,忘记了疲劳,奔跑过去:“连长可找到你了,其他的同志呢?”

梁天柱叹了一口气说:“全都牺牲了,我腿上也中弹了。”

李根连、陈栋廷赶紧过来,扶着连长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在一阵轰隆隆巨响过后,夏国华在黑暗中坚持了2个多小时,看着爆炸声中升起的火光,像节日的焰火照亮了夜空。夏国华带着微笑,带着麻木的身躯,慢慢地慢慢地倒下……

一声爆炸声响起,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3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1958年2月,梁天柱的部队接到回国的通知。

1958年的3月,春寒料峭,一缕暖暖的春风,吹绿了枝头,墨如粉黛的嫩芽,装饰了枝条,在风中摇曳;三两簇鹅黄色的迎春花缤纷斑斓,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几分慵懒。

大同镇是如东最小的一个镇,镇的东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梁天柱、李根连、陈栋廷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在这座小镇的石板街道。此刻,梁天柱的心情是复杂的,用手摸了摸上衣口袋的照片,不经意间的皱了一下眉头。侦察连牺牲的同志,无一落下,战士的遗物送到家里,并做了慰问。夏国华安排在最后,为什么把夏国华排在最后,梁天柱自己的内心也说不清楚。对于夏国华的牺牲,梁天柱感觉没有兑现他自己的诺言,回去救他。当时自己腿部受伤,又是那个环境下,真的不允许回去。可是,这一年多来,一直是梁天柱心中的结。

迎面走来一位大嫂,李根连热情拦住了她:“大嫂,请问夏国华家怎么走?”

大嫂看是解放军,立即满面笑容地回答:“你问的是生了双胞胎的夏国华家吧?夏国华回来就好了,他媳妇在家拉扯三个孩子,还要照顾残疾的婆婆,不容易呀!解放军同志,你往前走,前面有个路口,右转第六家就是他家了。”

李根连听了大嫂的话,回过头望了望梁天柱、陈栋廷两个人,赶紧满脸堆笑地说:“谢谢你,大嫂。”

目送着大嫂离去,李根连愁容满面地说:“怎么把国华大哥牺牲的消息告诉他们这一家呀。”

梁天柱沉默了一下:“走吧,该来的总要来,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不到100米的路程,梁天柱他们走了足足有20分钟。一个篱笆的小院子,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小女孩,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正带着两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一个30岁左右的女人,正头顶着一条花毛巾,晾晒腌制的咸菜,院子朝阳的一角,自制的木轮椅上坐着一个60多岁的老大娘在晒太阳。

那个略大一点的女孩,看见有人走进来,欣喜地大声说:“妈妈,妈妈,快看,爸爸回家了。”

那个女人先是一愣,端在手中的簸箕,“扑哧”滑落下来,咸菜撒了一地。缓缓地转过身,看到三个陌生的解放军同志站在院子里,便笑着迎上前说道:“这孩子,想爸爸都想疯了。请问同志你们找谁?”

梁天柱走上前问:“请问这是夏国华的家吗?”

女人笑着答道:“是的,你们是……?”

梁天柱紧接着回答:“我们是夏国华的战友,也是侦察连的连长,我叫梁天柱。你是杨雪娥大妹子吧?”

“是的,是的,我是杨雪娥,大哥你快来屋里坐吧。”杨雪娥一边笑着回答,一边盛情地邀请梁天柱三人进屋。陈栋廷、李根连跑到晒太阳的大娘面前:

“大娘,我把您也推进屋吧。”听说是儿子的战友,大娘满脸是笑容,赶忙说:

“好,好,好。”一连说了三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