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版本的真实破案情景讲述,一千个人讲述,除了基本内容不会变化外,但因讲述人的阅历不同、知识掌握、普通话水平等,加上每个人对情节细节的描写,一定会有一千种的感受和效果:而吴国庆的讲述:即尊重了案件客观事实的真实,又在讲述中,强化了每个步骤中重点所在。
特别是在他标准的普通话中,亲切生动得令人如亲临其境,情感表达使人如身感身受,特别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国人还不了解李昌钰的情况下,在场的刑侦人员,也只是了解个大概,并不会此般地详知:绝大多数人听得就像评书一样:深深陷入其情、其景、其人、其物、其案之中了……
以至于案例讲完了,有人对其中的有些情节、步骤和细节,还不是很明白和清楚,吴国庆又一一地做了解答。
而在那个只有传呼机,没有手机,只有老式的大脑袋电脑的年代,特别我们国家还没有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在座的警员们绝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华人神探,神奇的侦破案件的真实故事……
总指挥打断了大家的提问:“谁还有想不清楚的,或者没听明白的,会后再个别请教吧!现在还是请我们的研究生,讲讲我们应得到的启示吧。”
待总指挥说完,没想到吴国庆志建议:“大家听得很用心,很入神,我看还是先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所受到的启示,此后我再讲一下,我对眼前这个案件的看法。”
担任总指挥的副厅长,也觉得调动一下大家积极性,也是不错的主意,便同意了:于是,大家开始发言谈出自己的感受:
有人说李昌钰脑子特聪明,是个破案的天才;有人说李昌钰是见多识广的,办法手段多;有人说美国的检验设备比我们先进,专业能力与技术先进融合起来的运用;有人说资本主义国家是精兵强将,靠信息发达与破案经费充足破案;也有人说有技巧发挥,有一定的机遇成分,更有人说:社会制度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刑侦手段与检验水平不同,所获得的薪金和福利不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吴国庆最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事们说的有的是对的,有的部分是不对的,有的则是完全错的!我不做过多的评价了:因为这个案件,给予人的启示,还是很多的!但针对我们眼前的事件,我觉得还是有三点重要启示的: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代传奇侦探李昌钰:他是世界刑侦界的传奇人物。他多年来解决了无数复杂案件,始终保持着100%的破案率。他不仅聪明过人,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最后,总指挥还是叫吴国庆,对眼前正在侦破的案件,谈谈他自己的看法:吴国庆先是谦虚了一下,而后谈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我要肯定的:这起案件是罪犯蓄谋已久内外结合的案件,我们对外逃线路封锁及时,所抢盗资金仍在市域内,现在需要继续强化对外路径的封销力度,查找资金这是肯定的,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做得非常好。
二、疑犯行为既然是内外勾结作案, 我们就要重点对银行内部和相关被害人,调查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社会的联系:为了尽早地破案,我们专案组应该进行细化分工,应该建立专门的内查侦缉组,找出内外联系的嫌疑人或相关线索。
三、现场嫌疑人动用了枪支,我们在现场发现了弹壳和弹头,这是最重要的实证:我们应重点扩大勘查范围,特别是查找关于枪支来源线索,应该要成立专门的枪弹侦缉组,因为我们国家在售卖这些狩猎枪支时,都是有登记的,是可以从源头上查起的。当然不能否定,这中间肯定会有转卖行为,我们也可以一边查枪的原始来源渠道,还可以以枪找人,现在我们只找到一支枪,是单位的,可发现的弹壳和子弹,却是两支枪打出来的,我们应该调查当地的所有狩猎爱好者,不管枪支的来源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我们都可以从中查出相关线索,或者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
四、现场发现作案者有多人参加犯罪,他们直系亲属更会多一些,应该加大人力物力,广泛地开展社会排查:查找这些死者的通讯记录或社会联系,主要查找他们社会关系,在排查中也需要成立通信调查组,或相互关联的侦缉组。
五、应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悬赏,用一定的悬赏资金,鼓励知情者举报,这样会打造出无形给人们,相互自动监控的势态,形成震慑性的社会压力,会造成犯罪嫌疑人,惊恐慌乱中露出马脚,促成案件尽早侦破。
六、整个案件既然在全国都公开了,指挥部领导的侦破方案,也应该在专案组中,有针对性进行必要的公开,以便相互了解支持,叫一线刑警心里有数,便于相互的沟通,不应再进行这种铺地毯式的全面大排查式的侦破,而是成立刑侦专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侦缉组,这样才会系统性的刑侦操作,会更利于尽早侦查破案。
吴国庆的看法或想法,令在场的警员们,十分的震惊!
以前发生多大的案件,在专案组指挥部确定侦查方案后,是不对警员们公开侦破方案的,警员们只是听指挥部的安排,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他一个小警员,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竟敢谈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而且还显得很专业,令人感到惊奇,又多少让人感到,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在第二天指挥部领导会议上,领导讨论了吴国庆的意见,普遍地支持与赞同:这么个震惊全国特大案件,已经都宣传出去了,都上了中央电视台了,吴国庆提出的如何破案,指挥部原来是保密的,不了解专案组指挥部机密的吴国庆,提出如此专业清晰的侦破思路,十分值得肯定!
指挥部宣布:增加了吴国庆为指挥部核心成员,参加案件侦破的领导工作,并接受了吴国庆的建议,尽速地成立了相关的各侦缉组:因为吴国庆在实习时,有过学习和查枪的刑侦经历,任命吴国庆兼任枪弹侦缉组的组长……
——吴国庆的言行举止,潇洒帅气的体态形象,引起了一位英姿飒爽、漂亮美丽、身材高大而挺直的女警员的高度关注,甚至打动了她那颗爱慕的心,她就是龙江市局刑警大队,抽调来的市局刑侦支队三大队的副大队长楚淑英:在她破案的过程中,与吴国庆之间接触并不多,只是知道专案组时,有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帅哥。
楚淑英自省公安大学毕业后,做了三年的刑警,立功多次。当时二十五的她,在那个年代,年岁已不小了,吴国庆立刻就成为她的心仪之人,开始春心萌动了:不管做梦也好,还是想象也罢:吴国庆那可是省厅的人才呀?又受到专案指挥部领导的重视,被纳入了指挥部的核心成员,还被任命为枪弹侦缉组的组长,她不敢沉思的。
可他当了枪弹侦缉组的组长后,她和吴国庆就几乎是天天在一起工作了,也越来越了解他了,但她感觉自己与他的差距太大了!
但有一条是她原来不知道的,只是知道他是省厅派来的,没想到他也是龙江市的人,而且在上高中时是同级的同学,虽然不是一个班,但他们毕竟是同校两组的校友,回忆起来还多少有些印象,这多少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可她没有勇气,向对方说出自己的爱恋之意,直到破案专案组解散时,她最终还是没有把揣在兜里,珍藏多时爱慕的信柬,找个什么机会巧妙地传递给对方,而是在一个夜晚,自己掏出来伴着泪水撕碎了……
负责枪支子弹侦缉的吴国庆,因他在研究生实习时,参加过一起贩卖枪支的案件侦破,对枪支的查找还立过三等功,还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他对枪支的了解和学习掌握,就更加强化了:这也是他特意强调在这起案件中,死者都是死于枪支射杀的,这将成为最主要的方向。
他甚至向总指挥建议:不管哪个侦缉组在侦查时,都要注重这个方向的证据采集,特别是收集枪号和子弹的相关线索和证据……
总指挥肯定了吴国庆建议:专门安排警员,上找销售卖枪支历史记载,下发动群众寻找当地,持有枪支的狩猎爱好者,以调查枪支来源。
吴国庆的建议,发挥了重要作用:案件终于在12月14日,开始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负责找枪线索的侦缉组长吴国庆,在与楚淑英几个警员,在重点人群中进行摸排时,掌握到了社区12委有个叫冯三的,是个狩猎爱好者:他在今年四月份,到五三小学旁,一个叫姜劲松的家,去看过一支键卫牌口径步枪,冯三要买,但因价格没谈下来,最后没买成。
吴国庆马上把这个线索,报告给了总指挥,总指挥部安排他:带队亲自指挥这条线索,他便开始进行了深入的摸排。
吴国庆又带领楚淑英几位缉枪组的警员,又找到那个姓冯的冯某君,从他身上抽丝剥茧地挖出了一个线索:他有个好朋友叫张某友,在工商银行当业务员,和人民银行经常发生业务联系,与其中被害的二位死者,经常吃吃喝喝,有重大的嫌疑!
吴国庆汇报指挥部,建议马上把这两人“上手段”监控起来。
同时,吴国庆所安排的另一组成员,也有了成绩:住在19委的姜劲松。他也是个狩猎的爱好者,他先是自行买过一支小口径步枪,后又在一个狩猎爱好者手里,买了一把口径步枪。其妻知道后,不让他再有这种东西,她知道国家1996年10月1日起,就全面收缴枪支了,再藏着这东西要惹祸的,姜劲松就张罗着卖那支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