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生活的变化

陈梅红新婚次日,日头已经爬得老高,她才悠悠转醒。新婚的喜气似乎还盈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可她却无暇去细细品味。她揉了揉有些惺忪的睡眼,缓缓从屋子里走出来,每一步都带着初为人妇的那种别样的迟缓。沿着那有些年头却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楼梯,她缓缓走下楼去。

刚到楼下,她才惊觉往日这个时候早就背着书包去学堂的莲心,今天竟然还在家中。她的心猛地一揪,脑海里瞬间闪过诸多念头。她知道,自己改嫁这件事,就像一道深深的沟壑横亘在她和莲心之间,这孩子一直未能释怀。想到这儿,陈梅红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愧疚,犹如一阵微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莲心站在角落里,眼睛望向不知名的远方,小脸上满是倔强与失落。她始终忘不了自己的生父——莲裁缝。昨日陈梅红刚进这个家门,就迫不及待地让莲心改口称呼蒲喜凡为“阿爸”。莲心当时抿着嘴唇,眼眶泛红,怎么也不肯开口,那小小的身子像是在坚守着最后的倔强。

蒲喜凡倒是个宽厚之人,他本有个儿子,那孩子却不幸横死街头,蒲喜凡未曾享受过一天的天伦之乐。如今膝下无子,有个现成的女儿,于他而言就像久旱逢甘霖般是件幸事。他看着莲心那小小的、满是抗拒的模样,温和地说道:“不急不急,先叫阿伯也是可以的。”他的声音就像春日里的暖阳,带着包容与慈爱。

莲心本就是个乖巧的孩子,听到蒲喜凡这样温和的话语,她慢慢抬起头,那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像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她轻轻叫了一声“阿伯”,声音轻得如同一片羽毛飘落。蒲喜凡顿时喜笑颜开,那笑容像是盛开的花朵,灿烂无比。他忙不迭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塞到莲心的小手里,还轻轻拍了拍她的头。

蒲喜凡经营的米行,在青莲镇那可是规模颇大。米行的店面宽敞明亮,一袋袋的大米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店里的伙计们整日忙忙碌碌,来来往往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生意兴隆得很。他家境比起莲裁缝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他家除了米行,还有一座青瓦小楼,楼前有个小院子。那青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泽,院子里种着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偶尔有蝴蝶在花丛间飞舞。虽是两层小楼,比不上那些大富大贵之家的深宅大院,但在青莲镇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了,就像言家那种名门望族。

蒲喜凡在二楼特意为莲心安排了一个小房间。那房间不大,却布置得十分温馨。淡蓝色的床帐,雕花的窗户,窗台上还摆放着一个小小的瓷瓶,插着几枝刚采来的野花。他把整个家都交给陈梅红打理,家里还雇了一个佣人。那佣人是个憨厚老实的中年妇女,每日里忙里忙外,做些杂务。陈梅红从此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她身上的衣服变得更加华丽,举手投足间也多了几分富贵人家的姿态。

说来也怪,陈梅红嫁给莲裁缝多年,只怀过一次孕,那次怀孕就像一场短暂的美梦,却未能保住胎儿。可嫁给蒲喜凡的第二年,就为他生下一个大胖小子。那孩子生得白白胖胖,哭声响亮,就像一个小福星降临到这个家。

莲心在家里的地位,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莲心有了小弟弟之后,她的日子开始悄然发生着微妙的改变。陈梅红怀孕后,身体变得慵懒起来,她的心思全都放在了肚子里的孩子身上,对莲心的关注就像潮水退去一般,越来越少。孩子出生以后,陈梅红的眼中就像只有那个襁褓中的亲生儿子,她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时间都给了他。再后来,莲心竟要给弟弟洗尿布了。莲心已经8岁了,放学回来帮忙做些家务,本也无可厚非。毕竟陈梅红并没有中断莲心的学业,家里有些钱财,又雇了佣人,能让莲心做的事其实并不多,也就是偶尔给弟弟洗洗尿布罢了。可每次莲心看着那小小的尿布,心中都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酸涩。

蒲喜凡对莲心也算不错,虽说有了亲生儿子,但也没有亏待这个女儿。莲心乖巧伶俐,新年伊始就改口叫了“阿爸”。莲心还很聪明,不仅读书识字,而且颇有悟性。她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聪慧的光芒,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蒲喜凡自己没读过书,店里的账目一直是由一位老账房先生负责。

那位老账房先生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整日坐在昏暗的账房里,对着那一本本账本,一笔一笔地仔细核算着,老实本分,倒也让蒲喜凡放心,只是到底不是自家人。

蒲喜凡见莲心识字,心中一动,便试探性地把账本拿回来,让小姑娘看看。莲心接过账本,那小手翻着账本的页面,眼睛专注地看着上面的数字,小脑袋快速地运转着,没想到她竟能算得清清楚楚。蒲喜凡大喜过望,他的眼睛里满是惊喜,觉得自己也算后继有人了。毕竟儿子还小,要等他长大,还需要很多年,而这个现成的女儿,竟然已经能够派上用场了。

蒲喜凡还专门带着莲心去了一趟米行。米行里弥漫着大米的香气,伙计们正忙着搬运货物。蒲喜凡拉着莲心的小手,走进米行,他站在米行中央,声音洪亮地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这是“大小姐”。店里的伙计们听到这话,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个个都对莲心恭恭敬敬。他们低着头,眼睛不敢直视莲心,嘴里说着讨好的话。

莲心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许多,她的脸上像是被春风拂过,增添了不少笑意,愈发显得楚楚动人。她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开始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左邻右舍见状,都夸赞蒲喜凡白捡了一个漂亮女儿。蒲喜凡听在耳里,喜在心头,逢人便夸自己这个女儿,不仅长得水灵,那皮肤就像刚剥壳的鸡蛋一样光滑白皙,而且会读书写字。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人惊叹不已了,要知道在那个年月,女孩子可不是人人都有读书的机会。更让人惊讶的是,蒲喜凡还说,这个女儿会洋文,每天早晨都会在阳台上叽里呱啦地读洋文书,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鸟儿在歌唱。蒲喜凡愈发把莲心当成宝贝了。

这天,莲心因为答应了言龙腾的请求,放学后就跟着他去了言家花园。

这些年言家的变化颇为巨大。言家是青莲镇的大户人家,青莲镇附近十里八乡,成千顷的桑田几乎都是言家的产业。那一片片桑田就像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桑叶沙沙作响。言家还在镇上开办了一家缫丝厂。那缫丝厂整日里机器轰鸣,女工们忙碌地穿梭其中,一缕缕丝线就像银色的瀑布从机器里流淌出来。如此庞大的家业需要专人管理,于是言家又在沪海开设了丝织厂。原本青莲镇的祖业都是由言太公言善德亲自打理,沪海的丝织厂则由长子言紫君管理。

近年来,言善德年事已高,他的背已经有些佝偻,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就像干枯的树皮。他深感力不从心,便把在沪海的长子叫回来管理祖业,又让在法国的次子言紫书回到沪海打理丝织厂。

言紫君回到青莲镇,可儿子言龙生却仍留在沪海读中学。龙生比莲心大六岁,已经十四岁了。他长得眉清目秀,透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气息。言紫君不想耽误儿子的学业,便把儿子托付给弟弟照看,自己带着大太太陶氏回到故乡。陶氏是个温婉的女子,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这些年兵荒马乱,言紫书独自回国接管丝织厂,却把妻子柳芭莎和女儿言凤佳留在了法国。

莲心来到言家,见到了大老爷言紫君。她知道言紫君是龙生和龙腾的父亲,而言紫君却未曾见过莲心。莲心走进大堂,就看见上面坐着一位威严的男子,他的眼神犀利,仿佛能看穿人的内心。旁边有一位太太,面容甚是慈眉善目,她的眼神中透着温柔与和蔼。另一侧站着徐氏,徐氏的打扮精致,眼神里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莲心猜想这便是大老爷和大太太了,于是乖巧地走上前去打招呼。

“大伯好,大伯母好,姨娘好,莲心见过几位长辈。”莲心的声音清脆,如同山间的清泉。

莲心是言太公的干孙女,这在府上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言紫君和陶氏虽然没见过莲心,但也知晓此事。

言紫君微微点头,侧身对大夫人低语了一句。

陶氏便笑着朝莲心招招手,说道:“真是个乖巧的囡囡,常听龙生说起你的聪慧呢。”

说着,陶氏摘下自己手上一只祖母绿的手镯,直接套在了莲心的手腕上。

“大伯母也没什么好东西,这只镯子就当是见面礼了。”

莲心连忙推辞。

“这可使不得,大伯母,这礼物太重了。”

徐氏却在一旁冷笑一声。

“这算什么,你只管收下就是了,要是将来做了老爷的儿媳妇,好东西可多着呢。”

言紫君轻咳一声。“咳咳,依芬,你这是什么话?这些事怎么能当着小孩子的面乱说呢?莲心,你先下去吧,让人带你去书房,太公想见见你。”

莲心听了,连忙随着龙腾退下。

莲心出来后,问龙腾:“阿爷找我有什么事呢?”

龙腾摇摇头。

“不知道啊,反正阿爷找你肯定不会是坏事。不像我,一进书房就挨训。”

龙腾有些玩世不恭,虽然这么说,但脸上却是满不在乎的神情。

莲心略带嫌弃地白了他一眼。

“龙腾哥哥,你不好好读书啊,你看看,我本来和你一起读中级班的,先生说我可以升高级班了。可是你读了四五年,还在中级班,什么时候才能升班啊。”

龙腾依旧满不在乎。

“再读两年总归是要让我离开的。这私学是我们言家自己的。”

莲心却幽幽地说:“也不知道高级班读完之后,还有没有书可读?青莲镇又没有中学。”

“你要是想读书,我和你一起去湖州读中学。我就算考不上,也有办法,你肯定是能考上的。”

青莲镇没有正规的学校,只有言家的私学,更别说中学了。要读中学的话,不去沪海,就得去湖州城。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朝着言家书房走去。

莲心自然不知道,徐氏刚才那番话是事出有因的。言紫君回来不久,就得知父亲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很想把孙子的婚事定下来。言善德是个开明之人,并不强求门当户对。要不然,当初也不会答应儿子去法国留学,还带回一个法国老婆了。

这些年言太公一直在留意青莲镇的女孩子。自从莲心出现后,言太公就颇为上心。巧的是,言太公是个大善人,弗拉西斯来到这里以后,就和言太公成了朋友。言太公还是教堂最大的资助者,自然也是育婴堂最大的捐献者。言太公便从弗拉西斯口中得知了莲心的身世来历。

言太公觉得,莲心这个小姑娘的未来,说不定别有一番天地。抱着这样的想法,言太公有意把莲心许配给自己的孙子做孙媳妇。至于说是许配给龙生,还是龙腾,还需要和两个孩子的父母亲商量。

言紫君带着陶氏回到言府后,第一时间去见了自己的父亲。先是谈及让自己接手青莲镇的祖业之事,也想让陶氏接手府里的内当家。这些年,因为家中没有其他女眷,内当家一直由徐氏暂代。也正因如此,姨太太徐氏在言府里混得风生水起,得意洋洋。她不让下人称呼自己为“姨娘”,而是要求称之为“二太太”。柳芭莎在的时候,就称“二夫人”,以作区别。

除了这些,言紫君还提到要给孙子定下亲事。言太公的意思是想定下莲心做孙媳妇,至于说是许配给龙生,还是龙腾,让做父母的商量决定。

一开始,按照言紫君的想法,龙腾比莲心大三岁,龙生比莲心大六岁,把莲心许配给龙腾似乎更合适。只是龙生是兄长,先定下他的亲事比较合适,不如先给龙生找一户合适的人家定亲,之后再定龙腾和莲心的事。

陶氏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凡事都听言紫君的,也不想管事。

“老爷,这个内当家,还是让妹妹来当吧。我不喜欢这些琐碎之事。龙生的亲事,全凭老爷做主。”

言紫君又来到徐氏的房间。

徐氏比陶氏年轻,也比陶氏漂亮,才三十出头的年纪,一身旗袍穿在身上,更显妩媚动人。这些年言紫君一直在沪海,很少回来,这次回来后,自然要先住在徐氏这里,所以她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

看见言紫君缓缓踱步而入,徐氏扭动着腰肢,款款迎上前去,一下子扑进言紫君的怀里。

“老爷,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么多年,就把我一个人丢在乡下。”

说着,她还委屈地抹了抹眼角。

言紫君呵呵一笑,搂紧徐氏,走进里屋。

两人亲热了一番后,躺在床上。徐氏趴在言紫君胸前。

“老爷,姐姐这么多年不在府里,怎么能当得了这个家呢?你不知道,当家是多么麻烦、多么辛苦的事。不如还是交给我吧。”

言紫君搂着徐氏。

“她也不想接。不说这件事了,说说给龙腾定亲的事儿吧。老太爷看中了莲心。这姑娘我还没见过呢。你比我熟悉,她到底怎么样?”

“莲心啊,模样倒是长得不错,还在私学上学呢,乡下读书的女孩子可不多见,只是和咱们言家,门户不太匹配。她生父原来是个裁缝,现在这个继父是米行老板。我想给龙腾找一户青莲镇的大户人家。咱们青莲镇素来有四龙八虎十二金狗的说法,是吧?”

“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我们言家就是四龙之首。”

“就是啊,言家是四龙之首,娶个孙媳妇,不从龙,也该从虎,最不济,也得从十二金狗里选一户吧?”

青莲镇是江南的首富之地,全镇有钱有势的人家按照地位高低分为三等。第一等有四户人家,分别是言、钱、吴、陶。陶氏便是陶家的女儿。第二等有八家,即马、林、张、陈、俞、李、刘、王。第三等是十二户人家。这便是所谓的四龙八虎十二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