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共和国之梦>第13章:家史昭昭,前路迢迢

第13章:家史昭昭,前路迢迢

在姑苏城悠悠流转的岁月里,黄瑶璐曾是名动四方的传奇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情之高,声名远扬。一时间,求亲的媒人如过江之鲫,险些将黄家的门槛踏破。直到君鸿的出现,彻底改写了黄瑶璐的命运轨迹。

那时,君鸿刚高中状元,又承蒙皇恩,获派出使法兰西。衣锦还乡的他,意气风发,在享受大登科荣耀的同时,也动了小登科的心思,想着为君家开枝散叶,迎娶一位才貌双全的名媛为妻。回到姑苏后,他的耳边总是萦绕着关于黄家奇女子黄瑶璐的种种事迹,好奇心顿起,倾慕之情也油然而生,于是,他亲自登门求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黄瑶璐竟落落大方地应允了这次会面。两人在黄瑶璐那满是墨香的书房相见,屋内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古籍善本,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皆是黄瑶璐的得意之作。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地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金辉,整个书房都笼罩在一片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之中。君鸿初见黄瑶璐,便被她身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高雅气质和不凡谈吐深深吸引;而黄瑶璐望向君鸿,见他一袭长衫,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间尽显才华横溢,两人四目相对,仿佛时间都停止了,那一刻,一见钟情的种子在彼此心间悄然种下。就在这充满诗意的书房里,黄瑶璐亲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婚后,两人的生活甜蜜而温馨,君鸿对黄瑶璐宠爱有加,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很快,黄瑶璐便从丈夫口中知晓了孙文,也了解到了同盟会的存在。她心里非常清楚,投身革命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这可是关乎改朝换代的大事啊!一旦成功,那便是新朝的大功臣,荣耀加身;可要是失败了呢?叛逆的罪名一扣下来,自己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更可怕的是,还会牵连一家老小,说不定就是灭门诛九族的大祸。但黄瑶璐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毅然决然地支持丈夫,尽显姑苏奇女子的非凡气魄和大义凛然。

婚后不久,君鸿要出国赴任了,他满心希望能带着黄瑶璐一起去,可无奈当时黄瑶璐已经生下了舒同,孩子还小,正需要母亲的悉心照料,而且她腹中又怀着舒华,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她长途跋涉,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留下。在那段日子里,黄瑶璐独自挑起了操持家中大小事务的重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她的心里却时刻牵挂着远在异国他乡的丈夫,同时,也默默地关注着国内革命形势的风云变幻,一颗心始终悬着。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统治中国多年的满清王朝被推翻,孙文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然而,好景不长,孙文很快就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自己则再度流亡日本……这一系列的变故,黄瑶璐都了如指掌。说心里话,她打从心底里对孙文充满了钦佩之情。黄瑶璐今年五十岁了,和孙文年纪差不多大。当年孙文成立同盟会的时候,丈夫君鸿便秘密加入了,而且君鸿对妻子毫无隐瞒,甚至还满心期待着黄瑶璐也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瑶璐,先生那可是咱们炎黄第一奇男子啊!同盟会一心想要推翻帝制、主张共和,还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呢,你不如随我一起加入吧!”君鸿满怀期待地看着妻子,眼中闪烁着对革命理想的炽热光芒,仿佛看到了炎黄光明的未来。

黄瑶璐听了,并没有立刻答应,她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君鸿,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夫君,你知道我不是那种寻常女子,我这心里同样也燃烧着一腔热血,可我毕竟是个女人啊,家里上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年幼的孩子离不开我,我要是不顾这个家,随你去投身革命,那这个家可怎么办呀?”她的声音温柔却又透着坚定,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君鸿听了妻子的话,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他不得不承认,妻子说的句句在理。虽说新政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可在现实生活中,男女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处的处境终究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家庭的责任和革命的理想,就像天平的两端,在这一刻,产生了微妙而又艰难的平衡。

那一夜,夫妻二人秉烛长谈,话题从家庭琐事聊到国家大事,从革命理想谈到未来的规划,聊了很多很多。黄瑶璐感慨万千地说道:“咱们炎黄民族积弱已久,遭受了太多的苦难,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光靠革命还不够,还得大力发展实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拯救咱们的炎黄啊!”于是,夫妻二人立下了一个庄重的约定:夫追随革命,致力于改变炎黄的政治格局;妻经营实业,努力改变炎黄的贫困面貌。二人下定决心,要为炎黄的未来倾尽自己的一生,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黄瑶璐怎么也没想到,丈夫壮志未酬,就先一步离开了人世。如今,儿子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父亲的志向。黄瑶璐的心里既感到欣慰,又不免为儿子担忧。她虽然是个奇女子,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但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心系家庭、疼爱儿女的母亲。炎黄革命的道路,就像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山路,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而且敌人又强大又狡猾,黄瑶璐即便再有远见卓识,也难以预见炎黄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黄瑶璐沉思良久,终于缓缓开口:“舒同,你可清楚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吗?”她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就像一阵轻柔的风,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君舒同坚定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执着和坚定:“母亲,儿子自然清楚。我追随先生,就是为了实现炎黄的共和,让咱们炎黄彻底摆脱列强的欺凌,走向繁荣富强的光明未来!”他的声音激昂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仿佛已经看到了炎黄崛起的那一天。

黄瑶璐又问:“那你有几分信心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她紧紧地盯着儿子的眼睛,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深处探寻到那个最真实的答案。

君舒同听了,昂起头,胸脯挺得高高的,语气斩钉截铁地回答:“无论生死,儿子都将誓死追随先生,继承辛亥革命未竟的伟大事业,我坚信,咱们炎黄一定会有一个无比璀璨的未来!”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在房间里回荡,充满了力量,让人热血沸腾。

黄瑶璐听了儿子的话,心中既欣慰又感慨。她站起身,迈着缓慢而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向床后的那只紫檀木雕花嵌金丝三门大橱。她从腰间小心翼翼地取出钥匙,轻轻打开橱门,俯身打开下面的暗屉,接着又开启里面的夹层,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本子。她的动作轻柔而缓慢,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带着对过去岁月的深深缅怀,像是在开启一段被岁月尘封已久的珍贵记忆。

黄瑶璐走到君舒同面前,默默地将小本子递给他。君舒同接过打开一看,顿时惊讶地脱口而出:“同盟会会员证!原来父亲竟是同盟会会员?”他的眼中满是震惊与疑惑,从小到大,他从未想过父亲的身份竟然如此特殊,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黄瑶璐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追忆的光芒:“是的。所以我认识先生。”她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却隐隐透露出一丝淡淡的骄傲,那是对丈夫曾经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豪。

“母亲,您见过孙先生?”君舒同满脸好奇地追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了解更多的期待。

“见过,就在咱们家的散居轩里。咱们君家当年还为孙先生的革命筹措过不少款项呢。”黄瑶璐神色淡定地回答,仿佛这些在她看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在君舒同的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一切都大大出乎君舒同的意料,父亲是同盟会老会员,母亲也早已为革命筹款。他一把抓住母亲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母亲,我真的没想到啊!难怪您刚才如此谨慎小心,行事这般老练沉稳。难道您也是革命党?”

黄瑶璐听了,轻轻摇了摇头,否认道:“我不是革命党,我当年和你父亲有个约定。”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缅怀之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和丈夫约定的那一刻,那些美好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您和父亲的约定?到底是什么约定呀?”君舒同好奇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答案,眼神中满是急切。

黄瑶璐用一种充满缅怀的语气幽幽地说道:“夫追随革命,改变炎黄之政;妻经商实业,改变炎黄之贫。”她的声音轻柔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却在君舒同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让他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母亲,原来您是在用实业拯救炎黄啊?”君舒同看着黄瑶璐,此刻,母亲在他心中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不再仅仅是那个操持家务、温柔慈爱的母亲,更是一位为了炎黄的未来默默奉献、有着伟大抱负的英雄。

黄瑶璐肯定地点点头,认真地说道:“是的。咱们炎黄积弱多年,可不是一场革命就能彻底改变贫穷与落后的局面。炎黄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必须先强大起来。当初送你出国,让你弟弟学经济,让你妹妹读女校,都是基于这个想法。我没想到你会走上你父亲的路,不过也好,殊途同归,只要能拯救炎黄,一切都值得。”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也饱含着对炎黄未来的殷切期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君舒同听了,惊喜地追问:“这么说,母亲您同意我即日前往羊城了?”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就在前方不远处,心中充满了期待。

黄瑶璐看着儿子,眼中满是不舍,但还是坚定地说:“你去吧。先生所需的钱款,我会想办法筹备,等准备好了,我会设法通知你。”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和不舍,但更多的却是对儿子的信任和鼓励,她相信儿子一定能在革命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天地。

君舒同紧紧握住黄瑶璐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谢谢母亲!您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激,若没有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他的革命之路必将更加艰难险阻。

黄瑶璐微笑着抽出手,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慈爱地说:“看着你还是个孩子,可一转眼,你终究是要长大了。另外,有件事得和你商量商量。”

“什么事呀,母亲?您尽管说。”君舒同好奇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就是你和对面府上大小姐沈婉茹的婚事,你如今是怎么打算的呢?”黄瑶璐语气关切地问道,这毕竟是君鸿当年定下的婚事,她觉得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搁置不管,得给人家一个交代。

“母亲,如今都已经是民国了,这种指腹为婚的老传统怎么还能作数呢?”君舒同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在他看来,这种封建的婚约早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该被摒弃。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的想法是,如果你对这门婚事确实没什么想法,那就得和婉茹说清楚。这孩子似乎一心都在等你,咱们可不能辜负了人家,得给人家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黄瑶璐语重心长地说,她深知感情之事不能勉强,但也不能伤害到别人,做人得有担当。

君舒同听了,思索片刻后,忽然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母亲,您放心吧,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仿佛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主意。

黄瑶璐看着儿子,突然话锋一转,问道:“这些年,你心里可有喜欢的人了?你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你父亲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都已经有你了。”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作为母亲,她自然希望儿子能找到自己的幸福,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

黄瑶璐这一问,君舒同的心中突然闪过吴楠琪的身影。不过这只是一瞬间的念头,他赶忙把这个想法抛到脑后,摇摇头回答:“母亲,现在还顾不上这些儿女私情。革命的事业还未成功,我怎能分心呢?”在他的心中,革命的理想高于一切,儿女私情只能暂且放在一边,等革命成功了,再考虑这些也不迟。

这时,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君舒玉像只欢快的小鹿一样蹦了进来。“大哥,母亲,你们在聊什么呢?聊得这么热闹,也不叫上我!”她眼睛亮晶晶的,一脸好奇地打量着两人,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黄瑶璐笑着说:“舒玉,你来的正好,我们正说起你大哥的婚事呢。”

君舒玉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像一阵风似的凑到君舒同身边:“大哥,你真的要和婉茹姐姐成亲啦?我可太喜欢婉茹姐姐了,她又温柔又善良,还特别漂亮。你们要是成亲了,我可就有一个好嫂子啦!”她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拍着手,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君舒同无奈地笑了笑:“三妹,还不一定呢,我和母亲正商量这事呢。”

君舒玉一听,立刻撅起了嘴,满脸不高兴地说:“大哥,你可不许辜负婉茹姐姐,她等你都等了好久好久了。你要是不娶她,我可饶不了你!”她双手叉腰,一副“护姐狂魔”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黄瑶璐看着这一幕,笑着摇摇头:“你们呀,都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君舒玉又转向黄瑶璐,一脸期待地说:“母亲,我刚听说大哥要去羊城,我也想去!我不想待在家里,我也想为咱们炎黄出份力。”

黄瑶璐一听,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不行,羊城局势复杂,到处都是危险,你一个女孩子家,乖乖待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君舒玉可不依不饶,撒娇道:“我不管,我就要去!大哥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我也想为炎黄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母亲,您就让我去吧!”她拉着黄瑶璐的胳膊,不停地摇晃着,就像个小孩子一样。

君舒同走过去,摸摸君舒玉的头,温柔地说:“三妹,你还小,有些事情你还不懂。羊城真的很危险,等你长大了,再去做你想做的事,好不好?”

君舒玉不服气地说:“我不小了,我都能帮家里做事了。我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不想被关在家里,我要出去闯荡!”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倔强和坚定,丝毫不肯让步。

黄瑶璐板起脸,严肃地说:“别任性,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要是再不听话,母亲可就要生气了。”

君舒玉听了,委屈地低下头,眼眶也微微泛红:“好吧,我听母亲的。”虽然嘴上答应了,但她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暗暗想着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时,黄瑶璐不知想起了什么,突然起身朝窗下的春兰看了一眼,然后回头对君舒同说:“去羊城的时候,带上两个人,一则生活上能有个照应,二来有事也能给你跑跑腿。”

君舒同连忙答应道:“一切听凭母亲安排,您考虑得周到,我都听您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着想,也就没有多问,心里对母亲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黄瑶璐再次走到窗前,对下面的春兰招招手。春兰会意,搬起靠椅退回楼里,不一会儿便走了上来。她身姿轻盈,面容清秀,一双大眼睛里透着一丝羞涩和紧张。“老夫人,还有什么吩咐?”她的声音轻柔得像蚊子哼哼,微微低着头,不敢直视黄瑶璐和君舒同的眼睛。

黄瑶璐看着春兰,又看看君舒同,笑着说:“春兰,过几日大少爷就要去羊城做事了,你和阿强跟他一起去羊城吧。你主要负责照顾少爷的生活起居,阿强就跟着大少爷,帮他跑跑腿、办办事。”

春兰一听,顿时一愣,脸上一阵发烫,偷偷看了君舒同一眼,脸更红了,像熟透了的苹果。她低下头,小声地答应:“是,老夫人。”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心里却像揣了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君舒同虽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心思全然不在此事上,此刻他的心早已飞向了羊城,那里有他的理想和抱负,有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