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震州在沾化县可是个有名的人物,闹义和团的那一年,于震州着实火腾了一阵。一九零零年农历三月,为反清灭洋,义和团在沾化、滨州等地兴起,沾邑大师兄赵玉庆与滨州大师兄勒盛然在流钟口设沾化、滨州、阳信、利津、蒲台五县总拳场,于震州就是赵玉庆手下的得力干将。农历七月,新任山东巡抚袁世凯派遣其先锋队后路左营管代张勋来沾化弹压,双方经过激战,因官兵势大,义和团战败逃散,于震州身体失去了刀枪不入的功能,被清军砍掉了一只胳膊,好歹保住了性命。于震州参加义和团前,就是沾化有名的厨师,虽说没了一只左臂,但炒勺在那只右手里照样上下翻飞。前几年,于震州投奔在周村开饭庄的拳友,凭一只右手,竟把一个饭庄在周村弄出了名气。
表哥和自己村里的人闹了纠纷,于震州自然不敢怠慢,见到秀云男人的当天,就一块启程回家,好在东家提供的马车很快,第二天下午就回到了于家庙村。他先是到了于洪庭家,自然是好一通安慰。于洪庭答应看在于震州面上不报官,但提出了要刘建顺家十亩地的条件。那十亩地可都是离于家庙村很近的水浇田,足可以养活七八口人。于震州觉得于洪庭太过分,心里很生气,可表面上不露声色,答应于洪庭去刘家庄子表哥家周旋。
于震州到了表哥家,把对方不报官的条件说了一下,没等表嫂子月娥表态,自己抢先说,于洪庭提出的条件太过分,最多给他五亩地。
月娥虽说很能干,但毕竟是妇道人家,知道表弟不会亏待刘家,也就依了表弟的意见,只是心里心疼那五亩水浇地,没办法,谁让疯子打断人家的腿呢!南关的丁先生都说了,于洪庭恐怕要瘸了。
于洪庭一家听说只给五亩地,起先嚷嚷着不同意。于震州脸拉得老长,和于洪庭家人说,这条件还是看在秀云是于家媳妇的面上,刘家往好里处,才答应的,如果不同意,于家尽管报官就是,不过,疯子打人,恐怕县里也会偏袒,到时候就怕连五亩地也没有。
于洪庭的家人也不傻,害怕抻久了,会抻断缰绳,再说了,要是不给于震州面子,恐怕也没好果子吃,于震州那一伙人可都还在啊!一家人略作商量,也就答应了刘家的条件。
大义通过这件事,受打击不小,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了,连续好多天不去私塾,就算他志国哥求他也不去。在表哥家吃饭的于震州,听月娥说起大义的情况,和表嫂商量,要不然把大义送到县城高小读书。月娥说好是好,就怕大义不答应。于震州说,把大义领到县城看看学校,也许大义就答应了。
沾化县高等小学堂就是原来的将陵书院,光绪二十九年,将该书院改为新式学校——沾化县初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建立为高等小学堂。于震州之所以敢说让大义读高小,是因为他和学监在周村有过一面之缘,学监在周村城被地痞欺侮,被他解救过。学监许诺,家中有求学的小子,可来找他。
大义并不知道高等小学堂是什么,只是表叔要带他去县城玩儿很高兴。刘墩子套了骡子车,拉着于震州和大义去往县城。刘家庄子离县城不是很远,也就是十二里路。他们从沾城的东大门进去,没走多远,就见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们排着队伍,举着各色旗子,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不平等二十一条”的口号,正由西往东来,就在队伍与骡车擦肩而过的时候,于震州发现了学监。看上去,学监很兴奋,也很紧张,他并没有看到于震州他们。于震州喊住了他。
“哥,您怎么回沾化了?”学监很高兴地朝于震州一抱拳说。
“我这不是在找您嘛,这是咋会事?”于震州疑惑地说。
“唉!别提了,咱们国家也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列强不但不答应,还要把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咱中国人能答应吗?上个月,北京的学生闹起来了,咱们沾化也不能不行动呀!”学监很气愤地说。
于震州一听,叹了口气说:“将军无能,累死士兵,北京的段祺瑞政府和南边的政府,都是他妈的窝囊废。”
“哥,说话小心点,县公署有人跟着呢。对了,您找我有什么事?” 学监问。
“这个孩子是俺的表侄,您看看能不能让他来您的高小上学?”于震州指着车上的大义问。
学监看了一眼大义,说:“孩子不是很大,也不知能不能跟上趟,那就来吧,不过,学校有规定,学生离家无论远近,都得住校。”
“那行,俺回家和表哥商量一下再来找您,这次来,表哥还给您买了点心,拿了鸡蛋,您看放哪儿好?”于震州指着车上的一个篮子说。
“您别那么客气,把东西带回去吧,我也没法拿,可不敢离开学生队伍,万一出了乱子,可就不得了了,现在快放假了,也学不了几天,您商量好了,等开学的时候,把孩子送来就行,今天这种情况,实在是不能招待您了。”学监歉意地说。
于震州见学监执意不收,也就作罢。
于震州一行和学监道别后,继续向西走,走到一个挂着木牌牌的大门口时,于震州对大义说:“大义,这就是沾化县高等小学,愿意来这儿上学吗?”
“俺不来,打死也不来。”大义连寻思都没寻思,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