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惊心动魄的马车惊魂,让烈序章与孟蛾婉二人命运的轨迹自此交织缠绕。烈序章英勇救下险些香消玉殒的孟蛾婉后,小心翼翼地护送着她们主仆二人回到孟府。孟秀廉早已在府中焦急地踱步等待,当看到女儿平安归来,他那颗高悬的心才总算落回原处。望向烈序章的眼神中,满是感激与庆幸,口中更是千恩万谢个不停。孟秀廉一生仅有孟蛾婉这一个宝贝闺女,视为掌上明珠,今日爱女险些遭遇不测,幸得烈序章及时出手相助,这份救命之恩,他自是铭记肺腑,没齿难忘。
在随后与烈序章的交谈中,孟秀廉心中的惊喜如涟漪般层层扩散。眼前这位身形挺拔、气质不凡的青年,竟然是热河巡抚家的公子。更令他刮目相看的是,烈序章全然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之气。尽管身为旗人,且是正黄旗的皇族远亲,父亲又位居巡抚之职,有着令人艳羡的优渥出身和背景,完全可以逍遥自在地游手好闲、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烈序章却有着远超常人的志向与追求。他对读书有着浓厚的热爱,主动投身科举考试。要知道,以他皇亲国戚的身份,本无需通过科举之路也能顺利步入仕途,可他偏偏凭借着自身扎实的才学,一路过关斩将考中了举人。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以及积极进取之心,让孟秀廉对他的好感愈发强烈,心中也暗自为女儿能结识这样一位青年才俊而感到欣慰。
孟秀廉敏锐地察觉到女儿孟蛾婉看向烈序章时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再加上烈序章尚未娶妻,心中便自然而然地萌生了促成这桩美事的想法。然而,命运的无常总是让人猝不及防,正当他满心期待着这段姻缘时,烈家却突遭飞来横祸。烈序章的父亲被人恶意参奏,指控其在任上大肆贪墨大批银两。消息传到老佛爷耳中,老佛爷顿时盛怒不已,当即下令将烈父投入大狱。不仅如此,还抄没了烈家的全部家财,并且将烈父流放至苦寒之地宁古塔。尽管皇恩浩荡,未对烈家子嗣进行株连,但烈序章的举子身份却被无情剥夺。这一连串沉重的打击,让烈家瞬间从荣耀的巅峰跌入了绝望的谷底。遭此变故,烈序章的母亲本就身体孱弱,又急又气之下,一病不起,最终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一夜之间,烈序章从高高在上、备受尊崇的巡抚公子,沦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罪臣之子。生活的重击让他的世界天翻地覆,失去了经济来源,又背负着沉重的冤屈,他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几乎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冷暖与艰辛。就在他感到走投无路、绝望无助之时,孟秀廉的举动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因为烈序章如今的落魄处境而改变主意,反而毅然将烈序章请到家中,给予他温暖与希望。
堂中,气氛略显凝重。孟秀廉亲自为烈序章斟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和颜悦色地问道:“烈公子,如今遭此变故,未来的路崎岖难行,你可有何打算?”
烈序章微微苦笑,眼中满是无奈与凄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小侄如今真是走投无路了。明知家父是遭人恶意诬陷,却苦于没有证据和途径为其伸冤。如今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实在是狼狈至极,不知何去何从啊。”
孟秀廉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关切与真诚,稍作停顿后,缓缓说道:“烈公子,你可愿意入赘孟家为婿?”
烈序章闻言,心中顿时一震,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吟。他对孟蛾婉早已心生爱慕,本已满心欢喜地打算让家中尽快上门提亲,与心爱之人共结连理。可谁能想到命运竟如此捉弄人,在这关键时刻生出如此巨大的变故。如今的他,处境艰难,一无所有,而孟家此时抛出的橄榄枝,既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又让他陷入了纠结与挣扎之中。
“烈公子,我知道你和小女本就情投意合,郎才女貌。小女当初蒙你出手相救,心中对你早已是感激不尽,渐生爱意。老夫也十分欣赏你的为人,你的才华和品德都让我钦佩。如今烈家突遭变故,即便老夫愿意将小女嫁给你,以你现在的处境,你们也无处安身,生活必将充满艰辛。不如你入赘孟家,老夫只有这一个女儿,家中虽谈不上富可敌国,但也有万贯家私,足以让你们今后衣食无忧,安稳地过日子。你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为父伸冤。”孟秀廉语重心长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真诚。
烈序章思来想去,反复权衡利弊,最终怀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孟秀廉的建议,入赘孟家,成为了孟府的姑爷。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感情笃深,日子倒也过得温馨甜蜜,充满了幸福的气息。然而,烈序章心中为父伸冤的念头却如同深埋在心底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发强烈。只是在温柔体贴的妻子和慷慨相助的岳父面前,他不愿轻易表露这份沉重的心事,常常在无人的角落暗自长吁短叹,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悲愤与不甘。
心思细腻的孟蛾婉很快便察觉到了丈夫的异样。她发现,原本开朗乐观的丈夫,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忧伤和疲惫,有时还会独自对着窗外发呆。一日,她特意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在房中与烈序章小酌。几杯酒下肚,气氛逐渐变得温馨而融洽,孟蛾婉轻轻握住烈序章的手,柔情似水地开口:“相公,你我夫妻恩爱,情比金坚,在这世间应是无话不谈。可为何你近来有了心事,却独自在无人处唉声叹气,不愿与我倾诉呢?难道你还信不过我吗?”
烈序章听了,脸上微微一红,有些尴尬地低下头去,轻声说道:“没想到还是被娘子察觉了。我并非信不过你,只是这心事太过沉重,不想让你为我担心受累。”
“究竟是何事,让你如此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不妨告诉为妻,或许我能为你出谋划策,帮你分担一二。你我夫妻本就应同甘共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一起面对。”孟蛾婉温柔地说着,又为烈序章斟了一杯酒,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心疼。
烈序章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悲愤与不甘,缓缓说道:“想我父亲一生为官清廉,公正无私,却被人恶意诬陷贪墨。朝廷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连一千两银子都未曾搜出,便草率地将他发配宁古塔。母亲也因此事悲愤交加,含恨而终。我身为儿子,却无法为父申冤,让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真是枉为人子,无用至极。”
孟蛾婉听了,心中的疑惑顿时消散,原本她还以为丈夫心中有了别的女子才会如此郁郁寡欢,如今得知是为父冤情,心中对丈夫的敬佩之情反而愈发浓烈。她深知丈夫是个重情重义、孝顺至极的人,这份对父亲的深情和执着让她更加坚定了要支持丈夫的决心。
“夫君,那你打算如何为父亲申冤呢?你若有了计划,千万不要独自承担,一定要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孟蛾婉关切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支持。
“父亲的案子是老佛爷钦定,想要平反昭雪,谈何容易,只怕只能远赴京城告御状了。听说今年老佛爷准备还政皇帝,这或许是个难得的良机。新帝亲政,或许会有新的气象,愿意彻查此案。”烈序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对前路充满了担忧。
“好,我这就去和父亲说,让他为你准备银两,安排人手,送你去京城告御状。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要为父亲讨回一个公道。”孟蛾婉毫不犹豫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烈序章大吃一惊,霍然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惊喜与感动,紧紧握住孟蛾婉的手,激动地说道:“娘子,此话当真?你真的愿意支持我去做这件事?”
“当然,夫君如此贤孝,重情重义,为妻又怎会不支持你?你为父申冤,是尽人子之孝,我作为你的妻子,理当与你并肩作战,共渡难关。”孟蛾婉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可岳父他……能答应吗?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还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和精力。”烈序章还是有些担忧,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夫君放心,父亲一定会答应的。他也是个明事理、重情义的人,知道你为父申冤是尽孝之举,一定会支持你的。”孟蛾婉信心满满地说道,试图让丈夫安心。
烈序章大喜过望,对着妻子连连鞠躬,心中满是感激,说道:“娘子,谢谢你,有你在我身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当夜,夫妻二人相拥而眠,情意绵绵,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果然如孟蛾婉所料,孟秀廉不仅没有反对烈序章的想法,反而对他大加赞赏。
“好好,序章你真是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好孩子。为父申冤,乃是大孝之举,老夫定当全力支持你。”孟秀廉满脸欣慰地说道。当下,他便毫不犹豫地给了女婿五千两银票,又精心挑选了一个名叫顺奎的机灵小厮跟随,还备好了舒适的车马,聘请了武艺高强的保镖,一路护送烈序章前往京城。
热河城东门外的长亭上,微风轻拂,气氛却显得格外凝重。孟秀廉父女设宴为烈序章送行。
“序章,此去京城千里迢迢,山高水远,告御状也绝非易事,其中必定充满了艰难险阻。我已为你写了两封书信,收信人皆是我在京城有交情的朋友,你可先去拜访他们,向他们讨教些门路,寻求他们的帮助。无论情况如何,都要早去早回,切莫让娥婉日夜为你牵挂担忧。”孟秀廉语重心长地叮嘱道,眼神中满是关切与不舍。
“岳父大恩,小婿没齿难忘,定不敢忘恩负义。我定会竭尽全力为父申冤,也不会辜负婉儿的一片深情。请岳父和娘子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归来。”烈序章感激涕零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夫君,一路保重。婉儿在家中每日为你焚香祷告,祈求菩萨保佑你马到功成,平安归来。你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遇到困难不要逞强,记得寻求帮助。”孟蛾婉眼中含泪,深情地说道,声音微微颤抖,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娘子,你也要保重身体。为夫定不负你深情,定会早日归来与你团聚。”烈序章紧紧握住孟蛾婉的手,不舍地说道,心中满是眷恋。
三人洒泪而别,烈序章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申冤之路。这一路,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有时,他会在荒郊野外遭遇恶劣的天气,狂风暴雨让他无处躲避;有时,他会在偏僻的小镇遇到心怀不轨的人,险些遭遇不测。但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退缩,心中为父申冤的信念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支撑着他一路前行。走了整整三个月,他终于抵达了京城。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慈禧归政后移居颐和园,国家的日常政务和权柄逐渐向光绪帝转移。这一重大的政治变革,让烈序章看到了一丝希望,他知道,自己为父申冤的机会或许就在眼前。
光绪十六年,烈序章终于来到京城。他深知在这错综复杂的京城官场,想要成功告御状绝非易事。于是,他花了不少银子,四处打点关系,打通关节。又带着孟秀廉的书信,恭敬地拜见了两位在朝廷上颇有分量的官员。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引下,烈序章终于将一张饱含冤情的状纸,送到了亲政不久的光绪皇帝面前。
光绪皇帝亲政后,一直渴望有所作为,想要重振朝纲,改变国家的命运。他的思想深受老师翁同龢的影响,是个头脑清醒、有抱负的皇帝,尤其对慈禧当政时的许多举措颇为不满,希望能够推行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当他看到烈序章的状纸时,大为震惊。
烈序章才华横溢,那份状纸洋洋洒洒数万言,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不仅详细叙述了父亲蒙冤的前因后果,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还深刻指出了这起冤假错案发生的根源,对官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光绪皇帝被烈父的冤情所激怒,对那些为非作歹、颠倒黑白的官员感到无比愤怒;同时,也对烈序章的才华赞不绝口,欣赏他的文笔和勇气。他朱笔一挥,果断下令彻查此案,决心要还烈家一个公道。
三个月后,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案情真相大白。原来,烈父是因为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得罪了同僚东门望。东门望为了报复,不惜重金买通吏部和刑部的官员,歪曲事实,硬是给烈父安上了贪墨的罪名,这完全是莫须有的诬陷。为了坐实罪名,让慈禧相信,东门望还贿赂了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在李莲英的巧言怂恿下,慈禧没有经过仔细核实,便下令罢官流放烈父。抄没家财时,仅搜出950两银子,而东门望为了凑足所谓的证据,竟自己填进去五万两白银,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如此荒唐的案子,让光绪皇帝对慈禧治理下的朝政之腐败深感愤怒和痛心。但他又不能直接质问老佛爷,毕竟慈禧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奈之下,他只能拿几个罪臣开刀,以儆效尤。于是,他将一干人犯全部从重处罚,特别是罪魁祸首东门望,被判在珠市口腰斩示众,让他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光绪皇帝有感于烈序章的仁孝,被他为父申冤的执着和勇气所打动,又欣赏他的才情,得知他因父案牵连失去功名,且自己正急需一批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来辅佐自己推行改革,便破格任命烈序章为刑部侍郎,让他在御前行走,期望他能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
烈序章将这一喜讯传回热河,孟秀廉父女欣喜若狂。为了让女儿女婿能够早日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孟秀廉毅然决定结束在热河的生意,举家迁回京城发展。直到这时,孟秀廉才告诉女儿,孟家祖籍并非热河,而是京城人士,只因某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原因才远离京城,在热河定居多年。孟蛾婉想要追问详情,却被孟秀廉搪塞过去,只说时机成熟时自会告诉她。
孟家父女带着全部家财回到京城,买下一座宽敞舒适的院子。烈序章与孟蛾婉小别重逢,夫妻二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感情更胜新婚。烈序章终于伸了父冤,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做了官,可谓意气风发,春风得意。而烈父却因经历了牢狱之灾和流放之苦,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心灰意冷。在亲家的再三邀请下,他住进了孟府,但身体一直未能康复,不久后便与世长辞。
烈序章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来之不易的官职。他深知官场的黑暗与复杂,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心凭借自己的能力,为朝廷尽一份力,为百姓谋一份福祉,不辜负光绪皇帝的信任和期望。而孟蛾婉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夫妻二人携手同行,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未就此停下,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悄然向他们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