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鹿鸣探案>第一部第27章:迷雾重重

第一部第27章:迷雾重重

“这么看来,这个东门冶春就有作案动机了。”鹿鸣微微拧起眉头,他那两条浓黑且漂亮的眉毛,此刻紧紧蹙起,犹如两团墨色的云坨,透露出他内心的凝重与思索。他端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脑海中梳理着与东门冶春相关的线索。

“这个人现在在什么地方?”宣仪安急切地问道,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仿佛希望能立刻抓住这个可能的凶手。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迫切。

“这个要查。报纸上不可能有。”千里寻真轻轻扬了扬手上的报纸,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毕竟在这些公开的报道中,很难找到关于东门冶春确切的行踪信息。她将报纸摊开在桌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似乎在思考着从何处入手去查找东门冶春的下落。

“怎么查?下一步再讨论。”鹿鸣打断了他们,他知道,此刻需要先梳理已有的线索,“说其他情况吧。”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千里寻真指着手上的简报,神情专注地说道:“这些报纸都是我精心收集剪贴的,上面陆陆续续报道了当年孟秀廉投资实业破产的情况,从这些报道中,暂时看不出背后有什么黑手在操控。不过,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她的手指在简报上轻轻滑动,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的手指落在一份剪报上,继续说道:“你们看,就在孟秀廉宣布破产的当天,这份报纸报导了一则消息,北平新崛起了一家和孟秀廉投资生产类似的企业,叫昌茂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居然也姓孟,叫孟泉石。”她抬起头,目光在鹿鸣和宣仪安之间来回扫视,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居然这么巧。”鹿鸣的眉梢微微扬起,眼中闪过一丝敏锐的光芒,显然对这个巧合感到十分在意。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思考这个巧合背后可能隐藏的关联。

“对,就是这么巧。所以,我又仔细找来了一些相关报导。这个孟泉石早年留学日本,年龄在30岁左右,回国以后并没有做什么投资,也不知从哪里得到一笔资金?就在报导孟秀廉投资失败,被骗这些消息之后,这个孟泉石开始暂露头角。这一点,是不是有些奇怪?”千里寻真侧着头,目光紧紧地盯着鹿鸣,似乎在等待他的回应。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鹿鸣能认同她的怀疑。

鹿鸣拿过那几份剪报,仔细地看了一阵,随后轻轻推开,说道:“你怀疑这个孟泉石就是孟斋文的后人?”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探究。

“你不觉得很可疑吗?孟秀廉刚破产,一个同姓的、有着神秘资金来源的人就开办了类似的企业,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千里寻真不服气地说道,她坚信自己的直觉。她的双手叉腰,脸上露出倔强的神情。

“办案讲证据,不能靠怀疑。”鹿鸣严肃地说道,他深知在案件调查中,证据的重要性。他的眼神坚定,透露出一种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我们记者这一点,和你们警察是一样的。”千里寻真毫不示弱地反驳道。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充满了自信。

“那就查,查查这个孟泉石的来路。”鹿鸣果断地说道,他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深入调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果断,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鹿鸣转而问宣仪安,“你那边有什么收获?”他的目光温和地落在宣仪安身上,期待着他能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别说,那些胡同里的老头老太太知道的还真不少。”宣仪安笑着说,“他们说这个13号风水不好,总出事,因为大门口少了镇宅的石狮子。”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笑容,似乎在回忆着与那些老人交谈的场景。

宣仪安这么一说,鹿鸣才想起,这个宅子的大门口,的确不像其他大门大户,门口并没有安放那两尊象征着镇宅辟邪的石狮子。他微微点头,脑海中浮现出那空旷的大门口,心中暗自思索着风水之说与案件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某种联系。

千里寻真横了宣仪安一眼,略带不满地说道:“少石狮子和案子有关系吗?”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显然对宣仪安的这个发现并不感兴趣。

宣仪安不好意思地摸着自己的眼镜,尴尬地说道:“那到没有。”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发现可能确实与案件无关。

“说正事。”鹿鸣严肃地提醒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提醒着宣仪安要专注于案件的关键线索。

“他们都说烈家人挺和气,虽然是大官,可见人都很和气,没有官架子,好像家里也很和睦。不过,就在烈序章出事的那几天,有件事挺奇怪。”宣仪安连忙说道。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意识到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可能对案件的调查至关重要。

“什么事儿?”鹿鸣和千里寻真几乎同时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们的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想要第一时间听到这个奇怪的事情。

“烈序章家平常没有什么客人来,更是不会晚上有客上门,可就是烈序章出事的那段时间,经常有辆汽车停在胡同口,有人看见过,车子里下来的是个中年人。还有烈序章本来很少晚上出门,那段时间也开始频频和那个秘书一起出门。”宣仪安详细地说道。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忽然出现的客人?烈序章晚上出门?”鹿鸣喃喃自语道,他其实已经找过李琦,在之前的调查中,李琦也发现了这一点,不过最后却不了了之,据说那辆车里坐的是黎元洪的秘书长,烈序章出门是去黎元洪府上,那段时间,正在策划正式召开众议员会议的事。因为这样,李琦就没有再顺着往下查。其实查也没用,这里牵扯到当局的一些隐秘,总统府又岂是能随意调查的?他的眉头再次紧皱,心中对这个案件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过,鹿鸣却不这么想,他总觉得这个案子与政局脱不了干系,很可能案子就是和召开众议员会议有关。要知道成立国民众议院,本就是黎元洪代总统合法化的一个重要进程。不服气的北洋系军阀大有人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段祺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似乎预感到这个案件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这个段祺瑞可不简单,曾经有着“三造共和”的美名。

“一造共和”: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急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段祺瑞由于早年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深知中国的落后源于集权腐败的家天下统治。于是在讨伐革命军时,并不真的大举进攻,而是与革命军谈判并接连电告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声言:“共和思想已深入将士之心,将领颇有不可遏之势。压制则立即暴动,敷衍亦必全溃。”民国元年(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联名握有重兵的46名将领,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清廷如不速断,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2月5日,段祺瑞再率第一军全体将领致电清廷。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鹿鸣在心中默默想着这些历史事件,试图从中找到与案件相关的线索。

“二造共和”:民国四年(1915年),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所以被迫卸去职务。袁称帝前,他曾五次劝阻,结果三次被拒绝,两次吃了闭门羹。他劝阻袁世凯称帝,说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及袁氏身家性命是万不能做的。而袁称帝后,出于他受袁世凯几十年知遇之恩,虽未公开声讨,但绝不参与,且未获任何封赏。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鹿鸣对段祺瑞的这些经历了如指掌,他知道段祺瑞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三造共和”:民国六年(1917年)2月16日,段祺瑞力主加入协约国,黎元洪表示反对,因对德宣战问题府院发生激烈冲突,段祺瑞主张宣战,黎元洪不同意,争执不下,段祺瑞去职。6月14日张勋复辟。后段祺瑞立即到马厂准备讨逆。3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在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12日即攻入北京,赶走张勋恢复共和。后,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鹿鸣思考着这些事件与当前案件的潜在联系,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就在前不久,北平再度落在了段祺瑞的控制之下。这个段祺瑞并不是个糊涂人,他从来没有做过总统。在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一共统治了中国十六年,其中城头变幻大王旗,各种派系势力轮番上阵做北洋政府的元首,但是有一个人在这期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一直处于北洋政府政治核心地带,始终拥有着左右政局的手腕,这个人就是“北洋之虎”段祺瑞。由于段祺瑞在北洋政府做过四任总理,并且他有六件事绝不做:一、不贪污受贿;二、不卖官鬻爵;三、不抽大烟;四、不酗酒;五、不嫖娼;六、不赌钱;因此段祺瑞赢得了“六不总理”的美名!鹿鸣深知段祺瑞的政治手腕和影响力,他怀疑段祺瑞可能与案件的调查受阻有关。

段祺瑞认为黎元洪没有资格做这个总统,想换个人也不奇怪,用了什么手段更不奇怪。如今段祺瑞就是总统冯国璋北洋政府的总理,阻止查下去也是情理之中。鹿鸣拉回思路,想到了在向政局方面的叔父和父亲查问的时候,他们明显的暗示和警告。

鹿鸣的叔父,警视厅厅长鹿文轩,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案子可以查,但是不能涉及政局。更不能牵扯到上层。”当时,鹿文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无奈,鹿鸣知道叔父也是身不由己,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有些事情确实不能轻易触碰。

“行啦,我们总结一下吧。”鹿鸣指着那些报纸,神情严肃地说道,“就从这些报纸上查到了两个人查起,查清楚他们的背景和去向。寻真,你负责查孟泉石,他是商人,应该好查些。我和宣仪安查这个东门冶春。”他的语气坚定,似乎已经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

“还有一件事,我们下午先去找一下那个秘书楚越姜的老婆李玟。了解一下楚越姜在出事前几天的情况。楚越姜是第二个受害人,他究竟知道多少内情?为什么会出现在现场,又为什么被害?我们也要查清楚。”鹿鸣继续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知道,每一个线索都可能是解开案件谜团的关键。

千里寻真问,“这个李玟现在在哪里?”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希望能尽快找到李玟,获取更多的线索。

“灯市口大街9号。”宣仪安脱口回答,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他为自己的好记性感到自豪,希望能得到鹿鸣的认可。

鹿鸣赞赏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不错,记性好。”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对宣仪安的表现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