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鹿鸣探案>第一部第34章:波谲云诡

第一部第34章:波谲云诡

一场原本庄严肃穆的记者招待会,最终却以闹剧的形式草草收场。随着记者们的陆续散去,卢武铉也神色匆匆、急急忙忙地离开了现场。偌大的院子里,渐渐恢复了平静,只剩下了那个来自北平晨报的女记者,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

千里寻真脸上洋溢着笑容,快步走过去,热情地拉住她的手,语气中充满了钦佩和喜悦,说道:“学姐,你今天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把军方的破绽给揪出来了。”

这个女记者名叫晓晨光,是千里寻真在燕京大学的同窗好友,此次她专程赶来,就是为了帮助千里寻真一同探寻案件的真相。

晓晨光轻轻笑了笑,目光柔和地说道:“呵呵,厉害的可不是我,真正厉害的是鹿探长。鹿探长这一招实在是高,直接就像在棋局中出车将军,把军方逼得毫无退路,只能承认事实。”

鹿鸣此时也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又透着坚定,他说道:“我也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出此下策,逼着军方承认放走了真凶,这样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披露在众人面前。”

千里寻真微微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忧虑,说道:“虽然真相是披露了,可真凶到现在还是逍遥法外,我们还是抓不住他啊。”

晓晨光看向鹿鸣,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鼓励,微笑着说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抓住真凶只是早晚的事。我相信鹿探长你有这个本事,一定能将他绳之以法。”

“谢谢你的信任。”鹿鸣感激地说道,“走吧,我们进去喝杯茶,休息一下,再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几个人一同回到了松雪堂。堂内,气氛略显凝重,宣仪安皱着眉头,率先开口问道:“探长,这个案子究竟算不算破了?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鹿鸣微微蹙紧双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案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算破了,毕竟我们已经锁定了真凶。只是真凶还没有归案,而且案件其中的隐情也还没有查清楚。这次真凶有了防备,不会这么容易被缉拿了,这个案子恐怕要拖延一段时间了。”

“鹿少,既然案子破了,你之前不是说等案子破了就辞职吗?那你们是不是就要搬走了?”千里寻真想起了鹿鸣曾经说过的话,忍不住问道。鹿鸣曾经告诉过她,等这个案子成功告破,自己就会辞去警察的职务,成立一家私人侦探社,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时千里寻真还说,那她也会辞职,跟鹿鸣合伙一起干。

鹿鸣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地说道:“案子虽然破了,但凶手还没有归案,这件事并不圆满。我还不能辞职,要是不做警察了,我就没有资格去抓凶犯了。至于侦探社的事情,就先缓一缓吧。”

“那你不搬家了吗?”千里寻真追问道。

“不搬了。我还要把13号买下来。”鹿鸣肯定地回答道。

“你要买这座凶宅?”晓晨光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对,买下来。”鹿鸣语气坚定,“我总觉得这件事和孟家家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和这座宅子也脱不了干系。”

“你这是打算拿自己做诱饵啊。”晓晨光看向他,眼神中既有担忧又有一丝敬佩。

鹿鸣笑了笑,说道:“不能算吧,我也不姓孟。不过我有一种直觉,那个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孟泉石,一定会找上门来的。”

“既然如此,我就不走了。”千里寻真似乎挺开心,脸上露出了笑容,“反正这里有很多房子,也不缺我住的地方。”

鹿鸣看了看她,带着一丝调侃地问道:“你不怕这凶宅的传闻?”

“不怕。”千里寻真说着,拉住晓晨光的手,“学姐,你想不想住进来陪我?有你在,这里也能更热闹些。”

宣仪安在旁边嘟囔了一句,“刚才说不怕,现在又要人陪。”

千里寻真瞪了他一眼,说道:“我不是怕,才叫学姐陪,多个人在一起热闹嘛。再说你现在有三喜陪了,我一个人多孤单。”

晓晨光笑着看向鹿鸣,眼神中似乎跃跃欲试,问道:“可以吗?”

鹿鸣抓了抓头皮,思索片刻后说道:“那就住进来吧。你们住在这里,说不定还能给我们查案带来一些帮助呢。”

“探长,那下一步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宣仪安再次问道。

鹿鸣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们分开查案。寻真和晓晨光小姐一起去追查那个消失的孟泉石。我会请各个关卡进行排查,重点搜寻东门冶春的踪迹。这次东门冶春出了这么大的事,一定会逃离北平。小安子和三喜分别到北口和南口进行调查,我去守北平到天津的东口。我分析,这三个方向他逃离的可能性最大。”

“探长,他会不会继续躲在军营里不出来呢?”刘三喜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鹿鸣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可能性不太大。这次事情闹得太大了,军中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避免麻烦,一定会让他离开。其实这件事和军方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他有军人的身份罢了。现在军方急于摆脱这件事,不会再留他在军中了。”

与此同时,在黄恺一的办公室里,气氛异常压抑。卢武铉和另一个副官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黄恺一正满脸怒容,大发雷霆。

“一群蠢货,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好。找替身也不仔细看看人吗?这么明显的一颗黑痣,想不被发现都难。你们都是饭桶!”黄恺一愤怒地咆哮着,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

副官唯唯诺诺地说道:“现在已经按照您的指示,把行刑队里的两个人抓起来了,下一步该怎么处理呢?”

“怎么处理?军事法庭要尽快开庭,以贪污渎职罪起诉他们,然后开除公职,先送监狱关一段时间。等事态平息了再放人,记得多给他们点钱,让他们不要再生事端,不要再出问题。”黄恺一冷冷地说道。

卢武铉战战兢兢地问道:“那东门冶春怎么办?”

“马上送他走,让他再也不要出现在北平。”黄恺一毫不犹豫地说道。

“他现在身无分文,根本无法离开北平啊。”卢武铉小心翼翼地说道。

“你想办法弄笔钱给他。然后去找总理府要钱。东门冶春是他们的麻烦,为什么要军方来承担?还让我们军事法庭出面处理?真是烦死人了,今天搞得多狼狈?”黄恺一不耐烦地说道。

在军法处的一间秘密关押室里,卢武铉拿着一笔钱,走到一个大汉面前,将钱递了过去。这个大汉穿着一件灰色长衫,身材十分魁梧,一对眼睛中带着浓浓的邪气,此人正是东门冶春。

“东门,这里是一笔钱,你尽快离开北平。黄长官让我转告你,千万别再出现在北平了。还有,鹿鸣已经通知了各个关卡,他亲自守在去天津的口子那里,你想先去天津,已经不可能了。我也觉得奇怪,他怎么会猜到你要去天津呢?”卢武铉说道。

“这个人太厉害了,他就像能未卜先知一样。”东门冶春皱着眉头,脸上露出一丝忌惮。

“东边走不了,北边和南边,似乎查得也很紧。你只能走西口了。”卢武铉说道。

“走西口吧,先出了北平再说。”东门冶春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要化化妆,有个小警察很厉害,画像画得特别像,他可能会认出来的。”卢武铉提醒道。

“恐怕化妆都不行,那个小警察太厉害了。”东门冶春摇了摇头,显得有些无奈。

“有办法了,昨天刚刚枪毙了两个逃兵,运尸体的车就是出西口。你可以趁这个机会混出去。”卢武铉说道。

“好,就这么办。再麻烦你去个地方,送个信。”东门冶春说道。

“什么地方,送什么信?”卢武铉问道。

“昌茂公司,送一张发票过去就行,你只需要派个人,把这张发票交给前台。”东门冶春拿出一张发票,递给卢武铉。

夜里,一辆运尸车缓缓开出北平西口,那里有一片专门掩埋无主尸的坟地。当车子开出西口的时候,一个黑影趁着夜色,从车厢里迅速跳了出来,很快便消失在了茫茫黑夜之中。

卢武铉按照东门冶春的要求,一早派人把那张发票送到了昌茂公司的前台。

前台的工作人员很快将发票送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拿到这张发票后,脸色微微一变,立刻拿出一个信封,把发票装了进去,封好。他没有耽误一分钟,马上找来一个精干的员工,严肃地说道:“你把这封信,送到地址上的这个地方去,一定要小心,不能出任何差错。”

那员工拿着这封信,直奔东交民巷而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陆续在东交民巷地区建立了使馆。义和团运动期间,外国使馆遭到了义和团和清军的攻打。其后,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使馆区成为了一个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民国建立后,《辛丑条约》继续有效。到1912年,已经有12个国家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建立了使馆。

1911年5月,各国驻华使节召开会议,首次讨论对使馆区实行统一管理的问题。终于在次年制定了相关章程,自1914年1月1日起开始对使馆区实行统一的管理。这种统一管理的具体表现就是成立了“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公署由五名代表组成,其中三人由《辛丑条约》缔约国驻华使节指定,另外两人由使馆区居民选举产生。这五名代表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公署的行动通过投票的方式以简单多数决定。公署主席必须由《辛丑条约》缔约国驻华使节指定的三名代表中产生。公署的一切行动必须受到《辛丑条约》缔约国驻华使节的控制和认可。最为重要的是,公署设立了一个常任秘书办公室,并指定一名官员担任常任秘书,此人就成为了使馆区日常事务的实际管理者。

信被送到了东交民巷外面的栅栏处,再由驻守在那里的外国士兵,把信送到了里面的日本使馆。就这样,这张发票辗转到了一直深藏不露的孟泉石手里。原来,这个孟泉石真的有日本血统,而且现在是日本籍的使馆官员,日本驻民国大使馆的副参赞,他的日本名字叫竹三孟原。

竹三孟原打开信封,从里面拿出发票,看了一眼,随后按着桌上的电铃,叫来一个中国籍的属下,他用流利的北平话说了一句:“马上联系夜猫。”

“是,长官。”属下恭敬地回答道,转身便去执行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