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清晨,浓雾像一层密不透风的灰色大布,严严实实地罩住了整座城市。街头湿漉漉的,寒意直往骨头缝里钻。城隍庙那高高翘起的飞檐,在这浓得散不开的雾气里,影影绰绰的,像一头藏在暗处、随时准备扑出来的怪兽,透着股让人害怕的神秘劲儿。
陆宗盛独自站在庙前空荡荡的石板地上,四周安静得让人发慌,仿佛整个世界都没了声音。只有他手里的怀表链,在他细长的手指间绷得紧紧的,闪着冷冷的光,在这昏暗的环境里格外显眼。他眉头紧皱,警惕地打量着四周,总感觉这雾气里藏着不少双眼睛,正偷偷盯着他。
不远处,戏台的朱漆柱子上挂着一条褪色严重的横幅,“庆贺淞沪铁路通车”这几个字,虽然颜色快掉光了,却还能让人想起曾经的热闹。可眼下,一场可怕的命案把这份热闹彻底搅没了,只留下阴森森的气氛。班主老周的尸体直挺挺地挂在横幅中间,像个被命运随意摆弄的木偶。江风一吹,他身上那件绣着牡丹的长衫下摆飘来摆去,像是他不甘心的亡魂还在这戏台徘徊,想演一场没人能懂的悲伤戏。
巡捕房探长一脸严肃地打着手电筒,那昏黄的光晃来晃去,像黑夜里哆嗦的烛火,慢慢扫过老周脖子上那道吓人的勒痕,映出青铜弦扣上嵌着的几缕白色纤维。陆宗盛眼睛一下子瞪得像鹰一样锐利,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那几缕纤维,对着天边刚透出的一点光亮仔细瞧。在光的照射下,纤维折射出奇异的七彩光,陆宗盛心里清楚,这是英国兰开夏棉纱特有的丝光处理痕迹。可紧接着,疑惑就像潮水般涌上心头,这普通的纤维咋会出现在命案现场?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难道这命案和英国纺织业还有关系?
更诡异的是,老周右手紧紧攥着半枚樱花纹青瓷纽扣。陆宗盛心里“咯噔”一下,他清楚记得,闸北仓库老杨遇害时,手里也抓着类似的碎片。他急忙把这半枚纽扣和记忆里的碎片比对,发现竟然严丝合缝,就像两起命案之间有根看不见的线连着,顺着这线,似乎能把背后的大阴谋扯出来。这半枚纽扣到底藏着啥秘密?为啥会成为两起命案的关键?陆宗盛的思绪乱成了一团麻。
就在这时,后台突然传来一阵檀板声。这声音在安静的环境里显得格外突兀、惊悚,清脆里透着一股寒意,像从地府传来的召唤,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陆宗盛反应极快,一下掀开后台厚重的幕布,只见台上的三弦琴丝弦被人粗暴地割断,又匆匆接上,断裂处丝线乱糟糟的,仿佛在诉说遭受的暴力。
他快步上前,仔细查看琴箱内侧,竟发现上面用血写着《珍珠塔》的唱词:“方卿羞见姑母面,九松亭前雪满天”。陆宗盛眉头拧成了个“川”字,额头上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他对暗语和密码很敏感,此刻,脑海里突然闪过淞沪铁路的坐标密码,心里一动,赶紧把唱词首字的拼音“F - Q - X - J - G - M”对应英文字母表,F对应6,Q对应17,X对应24,J对应10,G对应7,M对应13,紧张地一算,组合成了一组经纬度坐标:北纬31°17'24",东经121°10'07"。他赶忙在地图上标出这个位置,一看标注点,倒吸一口凉气,这里正是沪宁线K37 + 150处——淞沪铁路和日商纱厂支线的交汇点。
这是巧合,还是背后有人精心安排,故意留下这隐晦的线索?陆宗盛心里涌起强烈的不安,他知道,这坐标背后可能藏着关乎城市命运的大阴谋。
与此同时,虹口正金银行那边,突然响起一阵尖锐急促的警报声,像把利刃划破了沉闷的空气。陆宗盛听到后,立刻赶了过去。还没到银行门口,一股浓浓的焦糊味就扑面而来,呛得人直咳嗽。走进银行,只见松本一郎的保险箱被炸出个大洞,洞口参差不齐,像被野兽狠狠咬了一口。《支那纺织业调查报告》的封皮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内页上清晰地留着陆宗盛熟悉的希圣鲁的指纹。
陆宗盛强忍着震惊和疑惑,在保险箱底部发现半张烧剩的电报稿,“铁厂设备已抵吴淞口”的日文电文旁边,盖着英国领事馆的火漆印。更让他吓得心跳都快停了的是,电报背面用德文写着“U - 88号潜艇将于3月15日抵达长江口”。这些不同语言、内容各异的信息搅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谜团,把陆宗盛紧紧困住,让他觉得背后的阴谋比想象中可怕得多,像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陈汉卿的勃朗宁手枪被调包的消息传来时,陆宗盛正在苏州河底潜水。水下黑漆漆的,一点光都没有,像个与世隔绝的黑暗世界,只有他手里手电筒那点微弱的光,在沉船残骸间晃来晃去。他戴着防水怀表,表上显示凌晨三点,四周安静得吓人,只有水流发出低沉诡异的声音,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里盯着他。突然,他发现船锚上缠着英国领事馆专用的马尼拉麻绳,那麻绳在水里轻轻摆动,像条随时准备攻击的水蛇。
陆宗盛心里猛地一紧,警惕性提到最高,强压着不安继续往前,费了好大劲撬开船长室的保险柜,里面掉出一本《淞沪铁路工程图》。他一页页翻看,发现每页边角都用红笔圈出了克虏伯齿轮的安装位置,在这昏暗环境里,红笔颜色格外刺眼,像凝固的鲜血,让人心里发毛。这背后藏着啥阴谋?这些被圈出的克虏伯齿轮,和淞沪铁路、和这一连串离奇的事有啥关系?陆宗盛感觉脑袋都快被这些线索搅成浆糊了,但他知道,绝不能放弃,一定要从这混乱里找出头绪。
希圣鲁的书房里飘着淡淡的檀香,可这香气驱散不了陆宗盛心里的阴霾。他在书柜暗格里找到一份德国情报局委任状。落款日期是1914年8月1日,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天。委任状上的鹰徽和克虏伯工厂的钢印一模一样,更让他震惊得差点喘不过气的是,希圣鲁的签名下面写着“福尔摩斯行动执行者”。
陆宗盛的大脑瞬间乱成一锅粥,各种线索在脑袋里疯狂交织、碰撞,这一系列看似无关的事,似乎都朝着一个巨大危险的阴谋靠拢,可真相到底是啥?他感觉自己像掉进了大雾里,四周混沌一片,找不到方向。希圣鲁,这个平时看着温和儒雅的商人,到底藏着啥惊人秘密?他和德国情报局、克虏伯工厂有啥勾当?陆宗盛心里满是疑惑和愤怒,暗暗发誓,一定要揭开迷雾,让真相大白。
“宗盛哥,学生军弹药库……”陈汉卿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颤抖,像是在拼命压抑恐惧。陆宗盛挂断电话,飞快赶到弹药库。陈汉卿神色慌张地掀开伪装网,露出一批新型汉阳造步枪,枪管上刻着“陆军部兵工署1915”的字样。陆宗盛突然想起自己怀表链上的齿轮,齿距和汉阳造的撞针正好匹配,这肯定不是巧合,一定有内在联系。更奇怪的是,他打开每支步枪的枪托,里面都藏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3 - 7 - 1915”的坐标密码。
这些密码、这些武器,和之前发现的线索有啥关系?陆宗盛感觉自己像个在黑暗里摸索的人,好像快摸到真相了,可总差那么一点,怎么也串不起所有线索,找不到解开谜团的钥匙。他心里又着急又无奈,时间越来越紧,危险步步逼近,可他还被困在迷雾里,找不到出路。
苏州河上飘起细雨,雨滴“淅淅沥沥”地打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水下藏着的秘密都在蠢蠢欲动。陆宗盛把青瓷碎片浸到硝酸里,眼睛紧紧盯着容器,随着化学反应发生,釉色慢慢褪去,底下露出日文:“铁厂设备3月15日抵吴淞口”。他这才想起,今天就是3月14日,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第二天。就在这时,他的怀表突然发出清脆的报时声,指针正好指向零时,与此同时,黄浦江方向传来沉闷的汽笛声。
这汽笛声在寂静的雨夜中格外阴森恐怖,像死神吹响的号角,预示着一场巨大危机即将来临。陆宗盛心跳陡然加快,他知道,时间不多了,敌人的阴谋马上要暴露,他必须在这最后关头找到阻止阴谋的办法,拯救这座城市,拯救无数生命。
希圣鲁的身影出现在浓雾里,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怀表链。在朦胧雾气中,他的身影像从地狱来的鬼魅,透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气息。“陆老板,好戏开场了。”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瞳孔映着远处的火光,那火光一闪一闪的,像恶魔眼睛里闪烁的残忍光芒。“克虏伯齿轮已运抵闸北仓库,就等你启动淞沪铁路的终极机关。”
陆宗盛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席鹿笙,注意到他皮鞋底沾着虹口日租界的樱花花瓣,和沉船残骸上的痕迹一模一样。希圣鲁的出现,似乎把所有线索串起来了,可陆宗盛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肯定还有更可怕、更惊人的阴谋等着他去揭开。他强忍着愤怒和冲动,表面装作镇定,心里却在飞速盘算应对之策,他明白,现在绝不能轻举妄动,不然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陆宗盛心里想,这一切果然和希圣鲁脱不了干系。突然,他手里的怀表链毫无征兆地断了,齿轮像散落的星星般掉到地上。他下意识地弯腰去捡,就在这时,发现每枚齿轮内侧都刻着很小的数字:“K37 + 150”。他一下子全明白了,这些齿轮就是淞沪铁路道岔的核心部件,而3月15日零点正是日军铁甲车通过的时间。
苏州河底暗流涌动,仿佛在呼应这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他摸出老周攥着的青瓷纽扣,在月光下细看,看到背面刻着一个极小的“铁”字——这正是日本在华秘密制铁所的代号。陆宗盛心里像掀起惊涛骇浪,他终于明白,这一系列看似孤立的事件,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大阴谋,敌人想利用淞沪铁路,利用这些关键部件和信息,发动一场能改变城市命运的致命攻击。
货轮鸣笛的那一刻,陆宗盛的怀表发出清脆的报时声。表盖上的“1915”字样在雨水中闪着光,齿轮转动的声音里,他仿佛听到了整个民族觉醒的声音。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这一堆复杂线索里找到真相,阻止敌人的阴谋,为民族的未来而战。可时间紧迫,危险越来越近,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他能在这千头万绪里解开谜团,把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吗?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未知像块沉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也压在这座城市、这个民族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