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红豆生南国>第7章 最是难书离别情

第7章 最是难书离别情

欧阳玉树深知,手中这1万子弟兵是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心血,绝非可以随意拿去豪赌的筹码。在从化地区能够站稳脚跟,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更为关键的是,欧阳玉树早已接受了孙先生的思想,深刻明白要想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唯有革命这一条道路可走。他的心中装着大义,绝不能为了一两个人的霸业,拿士兵们的生命去冒险。经过反复斟酌,深思熟虑,欧阳玉树终于做出了决定。他伏案疾书,给连仲辅回了一封长信。在信中,他详细剖析了当下复杂多变的时局,用委婉的言辞表达了此时不宜带领军队前去会师的理由。同时,他也提到,时局动荡不安,现阶段并不适宜将连翘送过去,希望义父能够理解他的苦衷。

时光悠悠,又是一年一度红豆成熟的时节。在“闽帅府”后山坡上,一对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女青年,正沉浸在一片相思子下,诉说着离别的衷肠。欧阳平山刚从德国读军校归来,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充满变数,他又即将奔赴羊城的黄埔军校,开启新的征程。而连翘这边,也有了新的人生轨迹,她要前往仙霞岭,与阔别已久的连家亲人团聚。此次,甘龙特意带来一支人马,专门负责护送连翘。这些年,党军不断发展壮大,实力日益强盛,已经成功控制了闽浙赣大部分地区。欧阳玉树身为闽军统帅,在党军中威名远扬,出于对连翘的关心和重视,他决定亲自带领自己的警卫营,护送连翘前往仙霞岭。

广东地区相思子较为罕见,大部分都是海红豆。唯有从化附近的山上,生长着少量野生的相思子。帅府后山这片相思子,还是平山偶然间发现的。自从发现了这片相思子,连翘每年到了开花结果的季节,都会来到这里。此时,她终于要去和父母家人团聚了,本应满心欢喜,可她的欧阳哥哥却不能一同前往。少女情怀的连翘,心中满是矛盾与不舍,那复杂的情绪如同丝线一般,缠绕在心头,难以解开。

“对不起,连翘。是我爽约了。我曾经答应要送你去和爷爷他们相聚的,可是我这次不能去了。你知道这次去黄埔军校是孙先生亲自定的,我不能错失良机。”欧阳平山紧紧拉着连翘的手,眼神中满是愧疚与无奈,声音也微微有些颤抖。

连翘低着头,一只手轻轻抓着一支相思子的藤条。她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有失落,有理解,更有对未来的期许。藤条上缀满了相思子的豆荚,时令尚早,那些豆荚还呈现出青绿色,里面的果实也尚未成熟。连翘顺手摘下一个青绿色的豆荚,拿在手里轻轻把玩着。她稍稍用力一捏,豆荚裂开了,里面躺着4颗尚是青色的相思子。她把四粒青涩的相思子放在手心里,缓缓举到了平山的面前,轻声说道:“欧阳哥哥,你去吧。我会等你回来的。你看见它们了吗?现在还是青青的颜色,还没有成熟。爷爷说过相思子只有熟透了才会变成黑红两色的,在嫩的时候是一样的青色。就好像我们小的时候,好像不知道什么是男女有别,只有长大才会明白。你放心去吧,无论等到哪一年,我都会等你回来娶我做妻子。”连翘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情极为认真,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才满19岁的年轻姑娘,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向欧阳平山传递着她对这份感情的执着与坚守。

接着,她缓缓从脖子上取下一串海红豆做成的项链。那是前几年闽帅府的海红豆第一个结果的季节,她和平山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撷而来的。欧阳平山心灵手巧,用它们精心串成了一串项链,上面一共有108颗红豆,项链很长很长,连翘要在自己脖子上绕三圈。那条在连翘雪白的前胸形成的三道殷虹的红豆项链,与她白皙的皮肤相互映衬,白里透红,让连翘显得格外的漂亮动人。

她把项链轻轻放进了平山手中,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又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说道:“这是你为我做的红豆项链,我会戴着它一辈子。可是你记住,你再也不许用红豆给别的女孩子做项链了。现在我要你亲手帮我重新戴好,你给我戴上这串红豆项链之后,我就是你的妻子了。”

平山双手接过了自己做的红豆项链,手微微有些颤抖。他小心翼翼地给连翘戴在脖子上,一圈、两圈,还是绕成了三个环形,稳稳地挂在了连翘的脖子上。此时的他,心中满是感动与不舍,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连翘。”欧阳平山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他把连翘紧紧搂紧在自己胸前,郑重地说:“我对着这些相思树,对着红豆项链,还有我们当年保存至今的相思子发誓:欧阳平山此生非连翘不娶!”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这片相思子树林中回荡,仿佛是对他们爱情的庄重承诺。

欧阳平山和连翘终于还是分开了。他们谁都没有料到,这次的分离会如此漫长,漫长到如同一生一世。

按照连翘的要求,分手的时候是欧阳平山先走的。

连翘眼中含泪,却强装镇定地说:“欧阳哥哥,你先走吧。记住不许回头看,要一直朝着前面走下去。我就站在这里看着你走,一直看到你的背影消失。”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倔强,仿佛在努力坚守着什么。

平山很听话,一步一步,老老实实朝着山下走去。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每走一步,心中的不舍就更增添一分。在山下的大路上,停着一辆汽车,还有一挂带车厢的马车。马车的旁边是一队士兵,那是甘龙带来的卫队,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仿佛在守护着这份即将分别的爱情。

欧阳平山直到坐进了汽车,才忍不住从车窗里探出头,朝着山上望去。此时,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隐隐约约看得到连翘那小小的身影。他的心中一阵刺痛,对着山上挥挥手,然后将身子缩回去,对司机说道:“开车吧。”汽车缓缓启动,扬起一片尘土,平山的目光始终望向山上,直到那片相思子树林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欧阳平山这次在德国读军校,承载着孙先生的殷切期望。孙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需要一批忠于共和的年轻军人,他们才是炎黄的未来。”孙先生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专门从一批忠于自己的党人中,精心挑选了10个子弟,让他们分别前往日本、德国和法国留学。他感慨道:“中国未来的希望在青年,而中国之所以落后,是缺乏新思想、新文化和先进科学。无论是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还是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都有许多值得中国效仿的地方。”孙先生希望自己亲手挑选的这10个青年,能够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种子,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振兴贡献力量。

欧阳平山就这样和另外两个选派到德国的年轻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巴黎的旅程。那是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男的叫陈远桥,今年22岁,女的叫崔淑芬,21岁。在巴黎留学期间,欧阳平山一直与他们相伴相随。他们一起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努力学习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课余时间,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理想和抱负,讨论着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祖国的建设中。欧阳平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在相互的交流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德国期间,欧阳平山还结识了另外几个中国留学生,其中有一个人叫甄石岩。甄石岩是个20岁的四川人,早年便结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五四”运动的时候,他还在北师大附中读书,凭借着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爱国情怀,被学生推选为学生会干事长。1919年秋,他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为创建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中国而积极奋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甄石岩积极组织和领导师大附中的同学走出校门,同各大、中学校的师生一起,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他们走上街头,高呼口号,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1920年,甄石岩赴德国勤工俭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没有放弃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并且秘密组织了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德国共产主义小组虽然因为路途遥远没有代表出席,但他们完全拥护一大通过的章程。1922年,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旅德支部,甄石岩凭借着自己的卓越才能和坚定信念,被选举担任书记。

就在甄石岩的影响下,1923年,欧阳平山在回国之前,由甄石岩介绍,怀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过,鉴于欧阳平山特殊的身份,他的党员身份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因为他是孙先生派去德国留学的,在伦敦的时候,还由已经是国民党的陈远桥介绍,加入了国民党。从德国回到羊城的欧阳平山,实际上拥有了两党成员的身份。鉴于他特殊的身份和家庭背景,共产党始终没有让他公开自己的身份。欧阳平山受孙先生委派,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他在筹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大会的顺利召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也在暗中坚守着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信仰,等待着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机会。

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让欧阳平山以学员的身份出现在黄埔军校。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在黄埔军校,欧阳平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各种训练和活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不仅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还要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为革命事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