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想一想,五年还不是就这样过来了,现在女儿上大学了。五年前那真是不容易,不是也上自己这样硬撑过来了。那时,家庭出现了危机,婚姻有名无实,而自己是一家地方知名酒厂的负责日常经营的副总经理,白天需要应付工作,不断研发新产品,同时需要监督产品质量。晚上需要接送女儿自习。生活忙碌,而充实,所以想的也不多,只是想如何完成这些任务,为女儿的学习做好辅助性工作。

回想起来,没有老公的帮助,自己不是一样坚持过来了,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好。

这时难免会想起自己的美好初恋,爱情美好而甜蜜。

丹鸫出生在漓江阳朔段的一个小村庄,漓江支系比较多,丹鸫的家门口就是一条小河,从小就是在河边长大的,夏天洗澡,摸鱼,捞虾,是小河养育了自己。

夏天,小河成了大伙的天堂,但是大伙更喜欢那段急流中戏水。这段小河虽然不是很宽,因为上面有拦河大坝,这些大坝不是现在的钢筋水泥,而是松木和卵石累积而成,主要是把水位抬高,将水引入河岸的农田,这样坝下这段就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河流中间水流比较急,比较深,河底是鹅卵石,石头中间当然有许多砂子,因而适合小鱼生长,石头也大小不一,大伙喜欢的原因是急流水特别透清,而且还有可能摸到鱼。

一天几个小伙伴,在水中追打着,一个高点的小伙伴向更深的地方走,边走边向同伙打水,以引诱他们追,大伙见快要淹没自己了,当然不敢向深处追打,于是大家就这样隔着一段距离对峙着,高个子边打边向上游走去。突然高个子一脚踩空,滑入深坑中,高个子扑打了几下,想向岸边游回来,可是急流把他推向了下游,高个子只得放弃,顺着水流向下游。高个子边游,边喊救命。

这突如奇来的事故,可把大家吓着了,有的沿河奔跑,有的上岸去呼救,去找长竹杆。

大伙也知道一些救援知识,因为经常在河边玩,没有大人管。那时大人都要忙农活,也没有时间管大家,所以都会教大家落水后,如何营救的知识。

在桂林市周围那时驻了许多部队,所以也能经常见到解放军在拉练。这时正好有一队解放军经过这里。当听上岸的小朋友呼救时,几个士兵没有脱军服,就直接下了河,也不用游,直接走过去,就拦着高个子,把他提上岸了。

当然大个了也没有什么事,几个军人在领队的带领了继续列队前行,小朋友忙说谢谢。丹鸫对军人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敬意,当看到军人从村庄经过时,每次丹鸫都会站在路边目送军人们远去,也多么希望自己长大了能够成为军人,或者嫁一个军人。当然还有是那时长放映的《两个小八路》、《闪闪红星》、《渡江侦察记》、《智取华山》、《奇袭》等一批军旅片的影响,那时这些片不断重复放映,大家都是追着看,军人的形象扎根脑海里了。

上小学时,读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后,更加增加了对军人的渴望,向往。

后来大学考上了省城一所大学,上学只能坐火车,那时火车时速不是很快,而且车次也不多,在春节后上学比较挤,因为那时回家过春节后的外出打工的也多,所以那时上车难,在车上更加难,火车挤得满满的,每次丹鸫都是约好同学们一起去的,大家也就有个照应。

这时98年的春节,今年外出的务工格外多,主要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开放发展,带来了许多商机,因而内地外出务工人员涌向了广西边境地区谋个人发财之富之路,所以今年的南下火车特别挤,一票难求,有票也难挤上火车。同时广西各地也在不断挖潜改造,积极对接东盟开放。“要想富,先修路。”连接桂林市区与阳朔的公路当然成了领导们的首选,改弯降坡,加宽,当然得动原有路基,正因为这样,这可苦了出行的人群,路不好走当然时间就长了,而且如果运气不佳,车子陷入路中的大坑也是长有的事。今天丹鸫上学就上遇上了,本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四个小时,才到达桂林火车站,约好的同学,左等右等,临近开车时还没有见到丹鸫,同学们只得上了车,就这样丹鸫落下了。好在桂林是一个大站,南下的车次比较多,票也购到了。可是上车是一个难题了,父亲也担心丹鸫挤不上车,今年也就坚持来送,跑了几节车箱,都没有能够挤上去,最后在一节车箱,发现一个年轻的解放军站在窗边看热闹,父亲与他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对方同意了,于是父亲在这名解放军的帮助下,丹鸫通过车窗爬进了火车。哈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反正我有过,也是在我上大学时。

这名解放军就是帅辉,也就是这样认识了,车上人多,拥挤两人没有过多的交谈,到达到南宁后,后来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要不是中秋节前的再次相遇,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的老公。

想到这里丹鸫心里美美地笑了,也许这是上天安排,不是修路,就不会迟到,就不会认识他。如果他不同意帮忙,也不可能认识。如果他不调来桂林,如果没有那次联欢,也难再次重逢,更不可能有这段婚姻。

美好的初恋,与现在这样形同路人的反差,也是丹鸫无数次的反问?一路走来,自己错在那里?这是丹鸫无数个夜晚反思的问题。今晚不想再想了,于是换上瑜伽锻炼服装,做了半小时瑜珈,最后有点累了,于是洗涮睡觉。这是这几年丹鸫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暂时忘记,转移思维。大家可能都有经验休会,工作和生活忙碌时,就不会回想过去,就不会反思,也不会对一个问题反复纠结。有时越想越解不开,是的,生活没有如果。错了,就错了。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注意。

又下雨了,已经是接连四五天了,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九点后准时下起雨,只是大小不一。今晚是大雨,“啪,啪,啪”打在窗外的雨棚上,丹鸫不想看到这心烦的雨,只是在卧屋窗边看了一下,然后拉上窗帘,上了床,依靠在床头,然后打开了诗集,接着欣赏李白《行路难》【其二】,当然也准备了平板电脑和笔,以便查找资料,作好笔记和标注。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格局感觉到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