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为了避免杀戮,损伤无辜,何不自己亲到清兵大营去交涉呢,朱家朝廷灭亡,不关咱们百姓的事,天道循环,非人力所为,只是,不要剃发,换服,咱们一样安分守己的过日子。主意已定,他便嘱托好所有后事,以防不测,第二天,他独自一人,往明清街以北的清兵大营而去,仿佛去赴汤蹈火一般,心中生起一股莫名气概。

不多时,远远看见清兵大营前,兵士队列,井然有序,营门前的犄角,栏栅,布成阵势,他在心里暗佩服,果然是改朝换代的军队,其势当属不同。

通过禀报,及士兵引进,芥草来到清兵营内,面对两旁林立的刀枪,他并无半点惧色,前面案后,站着一位校尉,用极其轻蔑的口气,质问他有何事要见,为什么不剃发,做大清的顺民,芥草慷慨陈词,请清兵慎重考虑他的意见,不做无谓的牺牲。

清兵校尉听了他的话,猛然哈哈大笑起来,并用手指着他说:“你不做大清顺民,还胆敢来这里之乎者也,迂腐至极,此时我若杀你,恐损我大清磊落的武士形象,明日你们只管造反。”

两旁的士兵也笑的前仰后合,一边驱逐他出去,那种轻慢、蔑视,令他气愤异常,他真想和这些无耻的满鞑子们拼个你死我活。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退出清兵大营的,刚来时的那股英雄气概和凛然大义,此时已荡然无存,那种被羞辱的感觉,使他内心火烧火燎的疼。

走着走着,他忽然以手抚额,不停地责备起自己来,怎么可以和这些不懂仁义礼智信,且野蛮低级的满鞑子们讲道理呢,这岂不是玷污了圣人的仁义二字吗?回到芥家庄,众人都围过来探问情况,见他脸色不好,都猜想到他肯定是受了满鞑子们的气,有个急性子军士对他说:“你以仁慈之心,而度满鞑子们的野蛮之性,且不可笑吗。”大家群情激昂,喊杀喊打声震天,而他也暗下决心,要和这些野蛮的满鞑子们决一死战。

不出一月,清兵分两队人马,由北向南而来,一队打着镶黄旗,一队打着镶白旗,所过村庄,张榜告民:请百姓勿惊,大清官兵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如遇骚扰者,均可检举告发,一经核实,斩首示众。

芥草等人守在村头,前队清兵刚入圈子,他们便一跃而起,一时杀声震天,哀嚎遍野,芥家兄弟们经过数次与土匪大规模的战斗,后又经过长时间休整,训练,以及投奔来的大明官兵的悉心指导,他们确实能战,但这次面对的,不是乌合之众的土匪,而是一帮改朝换代的兵将,任你狂吼乱叫,他们聚合有序,多则一队,少则三五人,刀剑盾配合得天衣无缝,不到一个小时,忠义灭夷营的兄弟们,被分割成数块。

芥草知道情况不妙,与赵先生及几个兄弟背靠背杀入各包围圈,要大家不可死战,突围出去进入湖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战局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坏,有些被包围的兄弟们已无力突围,他们已被清兵死死咬住。

芥草心急如焚,他知道,即便自己战死,也抵挡不了众兄弟白白送死的损失,本无战事经验,又战前考虑不周,此刻,满鞑子的各色旗帜围成的战场,宛如一道道渔网,忠义灭夷营的兄弟们,在里面作垂死挣扎。

突然,一声呐喊来自湖边,铁嘴湖的渔民们,手拿渔叉,水蒿,汹涌而至,可这对战局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芥草却暗自庆幸,招呼兄弟们往渔船上撤,官道上的清兵,正源源不断地包含过来。

芥草最后一个跳上渔船,还未开浆,清兵弓箭手齐立岸边,万箭齐发,飞刀如麻,鲜血染红了湖水,尸首堵塞着船道,渔民们纷纷下水,提醒了忠义灭夷营的兄弟们,他们也翻身下水泅在船舷边,才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忠义灭夷营,终于以失败结束。

可是,骄横的清兵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觉得自己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常胜之师,想不到却遭到了由庄稼人组成的队伍所挑衅,并使之损兵折将,于颜面上很过不去,半月之后,清兵浩浩荡荡开进了芥家庄,并血洗了芥家庄,成片的草棚房屋,全部化为灰烬,从芜湖撤回的村民,几乎都遭到了杀戮,这是一次野蛮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