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青梅竹马>第11章 凤凰镇·一九三七纪事11

第11章 凤凰镇·一九三七纪事11

夏收老汉也来了。他已换了夏天的布衫,可上面还是汗渍渍一片。念到他的名字时,他嘟囔着走上台子,“我说过,我的粮食是捐的,今天就不用来了,谁知不来还不行!”

“您老的心情我们理解,今天来了,你要领就领,当初的话权当没说。”张团长笑道。

“胡说,一个堂堂大男人,吐口唾沫砸个坑的,咋能说这话!”

夏收老汉声音突然高了,台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夏收老汉转过身对大家说,“我是受过红军恩德的人,对红军向来说一不二。当初说捐了就捐了,今天说啥也不要。”

大家欢呼鼓掌,台下响起一片吆喝赞扬的声音。这时康树滋也上了台子,他说,“夏收老汉都捐了,我也捐了,一粒粮不要,一分钱不领!”

大家的掌声刚一停歇,康树滋不好意思地说,“只是,我有个请求,别再鼓动我儿子参军了,我就这一个儿呀!”说着他眼里不由闪过一滴老泪。

他的话一下子将会场的热烈气氛给压了下来,甚至连树上的知了也停止了嘶鸣。

半年来,大家军民鱼水情浓,亲如一家,一个个积极报名,踊跃参军,康树滋咋突然冒出这样的话。大家不解,不知后面会发生什么事。这时的主席台上,张团长也没料到康树滋会说这样的话。

王震政委立即站起来,走到康树滋身边,拉着他的手说:“老哥,你的心情我们理解,整个凤凰镇谁不知道你老哥,我至今还想着正月十五你家的炖骨头呢。你记着,你儿子参军的事,我首先不同意。”

台下再一次响起一片掌声,掌声是送给王震政委的,也是送给康树滋的。

康树滋转忧为喜,抹了一下眼睛,要下主席台。这时又被张团长叫住,让他站在台子上。接着,张团长将所有借过粮的叫上台,站做一排。然后给每人送了一面锦旗。康树滋那面锦旗上印着“救国热忱”四字。他把这块棉布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会后,部队把大家召集到张师长的食堂,给每人端上一老碗香喷喷的炖骨头,对大家借粮的事再次表示感谢,也算给借粮的事收了一个圆满尾。

康树滋开会回来,手里捧着红色锦旗。刘氏不知是啥,心想,三十石粮食就换了一块棉布,上面写的啥字也不认识。听说是红军今天奖的,越发奇怪。

“这不奖金不奖银的,奖块破布有啥用?”

“咋瓜成这?真是长头发的货!”康树滋又好气又好笑,怪刘氏不懂乱喳哇。

刘氏嘟囔着说:“我都五十多的老婆子,给你生个儿子就不错了,你还想要文化。下辈子,我给你生个文曲星,看你能等到不!”

清还粮食不久,部队里有人说,红军马上要东征抗日了。东征前,还要对部队进行整编。实行国共合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击倭寇,驱除日本鬼子,这本是人神共庆的事。可为啥要进行整编,当红军多光荣,突然让大家穿着国民党军队的衣服,头上戴着“青天白日”的帽子,当什么八路军。

许多红军战士想不通,尤其从南方来的老战士情绪很大。听说为这事,部队还发生过多起开小差的情况。这时,贺龙同志亲自出马,安慰大家,给同志们苦口婆心地讲了其中的许多道理,劝大家要顾大局,不要因一些小事闹得不团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战士们终于想通了,情绪也得到了稳定。

这几天,康树滋脸上依然平静如故,可他的内心也跟儿子一样左右为难。说真话,他也不是傻子,别家的男儿子弟一个一个都报名参军,充当积极分子。他家到底该咋弄。思俭要参军,媳妇麦绒又在一旁瞎鼓捣,不叫去吧,这传出去会落个不积极向部队靠拢的下场,尽管自己给部队捐了三十石粮食,可捐粮跟参军还有点不同。叫去吧,自家就这根独苗,这上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枪子不长眼,沾到身上可就没命了。虽然王震政委给他许诺,思俭不参军,可儿子心里到底咋想的。想得多了,他都后怕,不去想吧,这事情老在他心头打旋儿。

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这天早上,麦绒急急火火跑进前房,失神似的,急急促促地说:

“爹,妈,昨晚你儿回来很晚,今早天不明就走了。”

“啥?”康树滋披衣下炕,一脸失惊。

“你儿今早天不明就走了。”

康树滋觉得不好。“这货,他去哪了?”

“连个招呼也不打,谁知道。”麦绒说着,抽抽涕涕哭起来。

刘氏也下了炕,在屋里来回走转,气得树滋骂道:“你晃荡球哩,赶早起来拧来摆去的!”

“你儿离家出走了,不赶紧往回找,就知道胡咧咧!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就不活了。”刘氏突然号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