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面对县尹和衙役,贾岛既是气愤,又是无奈,只好任他们摆拨。

那张大人低头对县尹说,“郑贤兄,不妨让这和尚说说,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接着转身告诉贾岛,“我就是张籍,怎么看着你陌生?”

无意中见到了张籍,贾岛无不高兴,虽在公堂之上,却立即少了胆怯。他如实相告说:“小僧无本,本是涿州范阳人氏,姓贾名岛,字浪仙。当年三叔贾谟常跟我们谈到张籍张大人。”

张籍一听是贾谟的侄儿,高兴地赶忙把贾岛从寺中接到自己府上。

“张前辈,无本初来洛阳,实是投奔你来的。”多年不知三叔贾谟音信,今天见了张大人,贾岛忙不失礼节地和他攀谈。

那张籍只是谦让,不让贾岛称自己为前辈。他说:“前辈可不敢当,让你初到洛阳就受了这等委屈,这可是我的不对了。”

“这怎能怪前辈呢?”

贾岛投奔张籍,一是为了初到洛阳能有个落脚之地,再就是羡慕他的诗名。他初见张籍,只是客套,说心里话,他并不晓得张籍的为人处世呀。

张籍是洛阳名士,他为人正直高洁,虽然贫病交困,仍笃信“虽守卑官不厌贫”的道理。张籍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年少时侨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早年出身贫穷,才思过人。别看他只有三十七八,年岁不大,可他的诗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贞元年间,他曾和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来回了和州。贞元十二年(796),诗人孟郊来到和州,曾寻访过他。贞元十四年(798),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又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当时担任汴州乡试考官,张籍被他举荐,次年便在长安考中进士,后被授职秘书郎。张籍中第授官不久,家父去世,他回家奔丧,直到今年春上,才补升为太常寺太祝,官居东都洛阳。

太常寺太祝属于尚书省礼部,是七品之衔,主管皇家祭祀,听着庄严,其实是个闲职。这也好,正应了他喜好作诗的生活品行。张籍的乐府诗采用民间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他写的近体诗也清新婉丽,深受人民喜爱,他自己也说:“新诗才上卷,已得满城传。”如今他已是这些年来兴起的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骨干了。

关于张籍的这些情况,贾岛还是寄宿小庙时从那里打听到的。不想无意中见到张籍,还出人意料地被接到府中,可见他果真如人们所传言那样,秉性耿直,注重情谊,不免喜欢起来,言谈之中也少了许多隔阂。

多年来,贾岛一直挂念着三叔,见了张籍,那一颗顾虑重重的心就要放下来了。一番寒暄之后,他急切地询问张籍:

“张前辈,三叔一走音讯全无,我当初只知他曾经奔你而来,也不知他如今身在何处?”

张籍听了,沉思片刻,慢慢地说:

“仁兄贾谟那年来洛阳,和我住了一个多月就进京应试了。后来他名落孙山,也不知所踪了。今年春上,我的诗友王建从荆州归来,才告诉我,贾谟已投奔荆州军幕。”

接着,他语重心长地对贾岛说,“小兄弟,哦,应是无本师傅,你既然到了我这儿,也无须顾虑,就将这里当家一样看待吧!”

贾岛听了,激动得不知怎样感激张籍前辈。

或许是过于激动,在张府的这个晚上,贾岛失眠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索性爬起来,一个人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他想,自己初到洛阳,见着张前辈,还没送上见面之礼,就已得到这么好的款待。他一个穷酸和尚,又有什么厚重的礼物相赠呢?出于礼节,他只有写诗一首,作为见面礼送给张籍。

贾岛如此想着,便要来纸笔,凝思片刻,饱蘸浓墨,落笔而下,一首五律《投张太祝》就现于面前。诗中写道:

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

泠泠月下韵,一一落海涯。

有子不敢和,一听千叹嗟。

身卧东北泥,魂挂西南霞。

手把一枝栗,往轻觉程赊。

水天朔方色,暖日嵩根花。

达闲幽栖山,遣寻种药家。

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这首诗,前四句赞张籍的诗风,称其诗作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表达简练有力。用“向阳初春葩”一语赞扬他的诗自然亮丽,用“月韵”、“海涯”赞颂他的诗风清新旷远,而这一点,正是自己平日心追手摹的风格。接着,贾岛自谦地将自己比作东北之泥,而将张籍称作西南之霞,泥霞相对,如天壤有别,再一个挂字,更加写出自己一心仰慕张籍的迫切心情。尤其末句,写自己多年来身居恒岳,能得到张籍的诗,简直如得到琼浆玉液一般珍贵,而自己,竟连像木瓜一样粗廉的诗也无法回赠。这首诗,无时无刻不自谦地写出自己投奔张籍,向他学诗的衷肯情结。

张籍见到这诗,已是次日。他看了诗,不禁暗自称奇,心想,眼前这无本和尚才二十出头,竟已写出如此深厚的诗,如此下去,日后定会出人头地的。于是,他谦虚而由衷地说:

“无本师傅,你过于抬举我了,我唐乃诗的天下,文人墨客随口一唾,可能就是名诗佳句。我一介小官,文采平凡,又有何德何能授诗给你呢。我们还是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吧。”

如此数日,贾岛在张府逗留,和他谈诗学文,的确长了见识。他知道,自己的诗或许比得过范阳和恒岳的许多人,而将自己置于东都洛阳,那简直是十分渺小的,渺小得宛如沧海一粟。他觉得,要提高自己的诗才,必须来到东、西两京,这里才是诗的天下,这里才有真正的诗人。

这天,张籍府上来了一位客人,说是客人,可他和张籍却相当稔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