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樊姬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道:“得十良马,不若一伯乐;得十剑,不若得一知己;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巧心人,大王觉得对否?”

樊姬没来,全场皆是香魂美艳震动心魄,樊姬一来,顿时比出了美妾爱妃的高低。任何人的装饰、冠冕,摄政的宝剑,或是宝马,都比不上仁慈衬托出来的樊姬的庄严高贵。

“王后,非爱妃莫属了!”这等兰慧质而又豁达的女子,宫里宫外又有几人?楚王话音刚一出唇,第一次体会到众望所归的味道。臣子们也纷纷吁了口气,跪了下来:“恭喜大王!恭喜王后娘娘!”

听着臣子们发自内心的欢呼,楚王也感觉自己这种游戏般的鳞选王后,似乎正好歪打正着;他用这种玩笑的态度,选出最聪慧的王后,不仅让所有臣子心悦诚服,也让斗般、斗越椒等人的荐后之举,被一笑带过。

但终究,楚王熊侣还是活成了令所有人失望的楚国第22代国君。

用大臣们私语的说法,楚王熊侣就是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一旦朝廷里的红色警报过去,他就会放松,回到那些红颜酒色不断重述的香艳梦幻故事中,既不理朝政,也不勤奋图治,楚国的家底,会不会被这个国君败光?

甚至是王后樊姬,都对楚王有了微词,面对楚王狩猎来的满桌佳肴,居然只拣素菜吃,对那些香喷喷的野猪肉、野兔、野鹿等美味,都不曾动过一筷。

“王后,这些兽类肉质鲜嫩,美味营养,又是本王千辛万苦猎来,为何不吃?”美味佳肴,吃不出共情,吃不出欢娱,令楚王索然无味,便挟了一只飞鸟的翅膀,欲放入樊姬碗里,她却抱歉地看着楚王道:“请大王恕罪,我近期在宗庙许愿,为保大楚国泰平安,保佑大王身体康安,宁愿吃素不再食肉了!”

好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不就是劝本王不要再沉迷狩猎吗?楚王有些动气,赌气地乱吃了一通,扔下碗筷提前下席。不知不觉来到马厩前,孟优迎了上来,帮楚王打开华丽的房子,一股淡雅的香味绕鼻而来。楚王精神一振,问道:“寡人的珍珠黑马可好了一些?”

孟优吞吞吐吐道:“大王恕罪!珍珠黑马吃得太好,喂养得太好,太肥了,走不动了。”

楚王熊侣进入里面,果然看到他心爱的珍珠黑马,伏在华丽的缎子上,肥硕的肉块覆盖了一地。它见到楚王,似乎想站起来,但努力了几次,却肢体发软,身体沉重,又沉甸甸地躺了下去。

“太肥了,你不知道牵着它四处逛逛,给它减减肥吗?”楚王熊侣责备着孟优,摸着黑马的头,心疼不已。

“大王,晚了!”孟优眼里有泪水,“您一向叮嘱我要用枣肉喂好它,发现它过于肥胖时,想减少喂它的份量,无奈它的胃被撑大了,少一点它就饿得受不了。”

“难道再没别的办法了?”想想,自己确实经常这样叮嘱过孟优,这事也就怨不得他了。

“太医说,它……它活不长了!”孟优说完,如释重负。却将沉痛的感觉,像山一般移压在楚王身上。

这种大山压顶的感觉,更在蔡庄侯派使者求助楚国援军而达到白炽化的热度。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楚王熊侣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12年,晋国卿大夫赵盾派遣上将军郤缺率领晋国上、下二军突袭一直依附于楚国的附庸国蔡国,竟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

“来,来,山潮水潮不及人潮!”蔡国使者的到来,自然受到了楚国的厚待,美味佳肴,楚乐楚舞,共同谱奏着一曲曲太平盛世。

“敢问大王,您何日发兵啊?”使者显然无心歌舞。仅晋国大夫赵盾的名字,就足够令一些小国闻风丧胆了。赵盾若出手,谁还能有还手之力。

“是啊,大王!我们何时发兵?”众臣子将目光转向了楚王,“去年的宋、陈、卫、郑、许、曹六国的国君在守地新城结盟,正是赵盾主盟,晋国再度控制中原诸侯。正是因为赵盾的反攻,几乎将先王穆王晚年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我们不应该趁机联手蔡国,给予晋国狠狠打击吗?”

道理是这样的,局外的形势是这样的,从令尹斗般到蒍贾,都在摩拳擦掌,雀雀欲试。

“啊,这等大事,我们饭后再商再议,明天朝上定夺!”熊侣作为楚国之君,在凝脂四溢的香宵婉转中,悄然覆盖着金戈铁马的雷庭。

打,还是不打?帮,还是不帮?

晋,与各诸侯国之间朝聘、会盟活动频繁,对外战争与遣使往来交织进行,在频繁的外交活动中,一直维护着自己的中原地位。一直依附楚国的蔡国与之干起来,岂不是拿着自己的鸡蛋去碰人家的铁鼎?晋国的赵盾,这棵扎根在晋国政坛的常青树,在扶助晋文公、晋襄公两代君主时,都被委以重任,在长达20年的执政中,权势举足轻重;在年轻的晋襄公驾崩后,他又凭自己的意志与号召力,背弃与秦国的协约,擅自作主立太子夷皋即位,并在半夜将不知原委的秦国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极短的时内,稳定晋国,不仅成为晋国新一代的标志人物,也是驰名中原的人物,这样的胆识,这样的阅历,这样的气魄,这样的野心,蔫是蔡庄侯这等平庸的小国之君可比拟?

尤其是,足智多谋的赵盾,与军事才能横溢的上将军郤缺,彼此欣赏,彼此成全,他们联手出击的每一次战争,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他们联手以幼小的晋灵公的名义,将在晋襄公时代抢占的卫国匡、戚两地还给了卫成公;将当初强夺的郑国虎牢边境的土地,归还了郑穆公。

卫国、郑国因此对晋国,对赵盾,是感恩戴德,有召必应。赵盾不仅在中原树立了贤臣的伟大光辉形象,也使晋国的霸权更加稳固。

这无利之仗,值得打吗?蔡国,扶不起的阿斗,值得扶吗?

楚王熊侣在辗转难眠的黑暗之中权衡着,在迷迷糊糊的半梦半醒之中,“得得”的马蹄之声,扬起楚穆王的大旗,在他眼前迎风猎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