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民办教师>第4章 山民之乐

第4章 山民之乐

“立秋处暑八月天,棉花整枝烟短剪,白薯翻蔓秋荞播,拔草捉虫保丰产”,处暑节令过后,滇东北“一场秋雨一场凉”,虽有些许凉意,山村的夜晚并不寂寞。闲不住的孩子三下五除二将碗中的饭扒进嘴里,慌忙着去往常他们集会的地方玩躲猫猫、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直要疯到爷娘们此起彼伏呼儿唤女回家睡觉的声音想起,伴随着几声凑热闹的狗吠声,才会慢慢安静下来。

此时,月上柳梢头。

怨恼着芶文书的可恶行径,没有丝毫睡意,施扬信步来到村头陶二先生家大门外,就听见二先生拖声曳气的清唱: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

几朝皇帝多有道,几朝无道帝王君。

君王有道民安乐,……

为人还是存心好,哪有恶人在得长。

不信请看此件事,起心用心害自身。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这是古典长篇叙事唱书《金铃记》的开篇,滇东北地区用“赞七字”的曲调演唱。

《蟒蛇记》、《柳荫记》、《大孝记》、《白话张四姐》……这些古典叙事唱书通常采用说唱相间、夹唱夹说的形式,或缠绵悱恻或催人泪下或令人扼腕,根据起伏跌宕的情节,用五字调、七字调、十字调或莲花落来表现。内容均为曲折离奇、悲欢离合、因果报应的传奇故事。其说白唱词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音乐唱腔朴实流畅,故事情节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群众喜爱。

在无电时代,乡村的夜晚乡民们自娱自乐,唱书是最简便的文娱形式了。

农闲时节,一张方桌,四五个人,一盏油灯;翻开唱本,其声悠悠,其乐融融。老人小孩,围坐一堂,姑娘绣花,男儿烤芋,看火花冉冉,听书声朗朗,此乡民之乐也。

……

为人还是存心好,哪有恶人在得长,说得多好!

芶文书那厮才应该来听听。

“咚咚咚”,施扬轻轻敲了敲门,屋里的唱书声停了。

“是施老师。快进来。”二先生正在公社上初二的三小子拉开木门销,将他往堂屋里让。

“咋今天就回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三小子是施扬在马鞍小学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初考成绩第一名。

“老师,今天是星期六不上课。”

“哎哟,我忘记了。你欣仪姐在家吗?”不知咋的,不问别人,偏偏就问欣仪,施扬心里涌起梦里曾对欣仪做过的龌龊勾当,他的脸有些发烫。

“去我姨妈家还没回来。”三小子的回答让施扬有些失落。

欣仪是三小子的姐姐,年方二八,杨柳腰,桃花面,秋波能将任何男人的心肠化为绕指柔。在她的面前,所有的粗鄙都会自觉收敛。上天赋予欣仪洋娃娃似的面容,却也剥夺了她上完初中之后继续上学的权力,暂时倒也不影响这个花季少女的美丽。在施扬一人独处的世界里,在梦中,欣仪被施扬一次又一次当作爱恋的佳偶来平抑他青春的悸动。

欣仪犹如一个小魔女驻在了施扬的心上。

堂屋靠门左首墙角的火塘边,一张方桌上燃着一盏“绿叶”牌墨水瓶做的小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穿一身墨青布衣裤,身材削瘦,面相儒雅的二先生戴着老花镜,手里翻着唱书。村里常念错别字,额头布满抬头纹的“白大先生”施福全,二先生的妻子秀珍二婶,已经另立门户的老大老二,正围坐在火塘边听二先生唱《金铃记》。

进屋后,老大起身搬来一个草墩,招呼施扬坐在方桌的一侧。

二先生将唱书放下,连同屁股下的草墩往方桌旁挪了挪凑近施扬:“听说财政招干又没有盖着公章?算了,好好教书算了。马鞍小学这几年已经有两个老师转正了,你还是有希望的。”

三小子到橱柜上拿下一个瓷杯递给二先生。二先生从火塘里端起小茶罐,将咕嘟咕嘟沸腾正冒着热香气的炕茶倒入瓷杯,递到施扬手里,深邃的目光从他乱鸡窝似的头上移下。

看着施扬失神的眼睛,二先生怜惜地叹了口气:“唉……我看只要芶文书在位一天,你这章是盖不着了。”

看到施扬一脸茫然,二先生干脆挑明了说:“你可能不知道,两年前,他家大儿子芶继宗,大队支部书记家二女儿杨秀芹都参加了民办教师招聘考试,没有被录用吗?还有一个原因是芶文书跟朱福媳妇桂花裹在一起,差点被人打黑棰,芶文书以为是你爹指使的。其实,这事压根和你爹没有一点关系。”

是啊,芶继宗、杨秀芹都参加了考试,因为芶继宗只上过初中,杨秀芹连初中都没有毕业,考分低未被录用。想起那天考试芶继宗、杨秀芹搔头弄笔,干着急不做题的窘态,施扬一直认为他们没有被录用,是理所当然。

“傻小子,啥叫理所当然?菩萨的眼睛是人安的。依我说,学校录用芶继宗、杨秀芹才是正常的,录用你倒是出乎意料。你想想,学校天天和大队支书、文书在一个院里办公,早不见晚见,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哪一个不比你条件好?本来杨支书办事还算公道,但事关自己女儿的事情,难免会有私心。其实,你幸运的是遇到了武校长。武强这个人做事丁是丁卯是卯,不捧红踏黑,你学历比他们高,就录用你了。真不知道他要顶住多大的压力。听说,就为两年前他坚持录用你和另一个女娃,得罪了大队干部,直到现在武强同芶文书都是卯着的,尿不在一个壶里。人家大队干部反正有的是门路,芶继宗、杨秀芹当不了老师,可以干别样啊!你要知道,无论何时,县官不如现管,眼下芶文书卡定了你,我看你除了教书,没有其它路好走。别狗慌三泡屎,一泡也落不下呀……”

二先生一语点醒梦中人。

可不,芶继宗去年参军入伍了,杨支书也疏通关系将杨秀芹安排到邻近的坪地大队卫生所当上了村医。

施扬仰望着眼前的二先生。

二先生姓陶,名敬明,崇拜陶渊明之意。少时读过《中庸》、《大学》,用乡亲们的话说是读过老章书的。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欧体楷书,将欧体书法刚劲挺拔、清雅秀丽、瘦健俊美、规矩端正、一丝不芶、大小有法、错落有致的特点尽显六寸笔下。可惜他出身富农家庭, 属于地富反坏右“黑五类”分子,在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生产大队无论召开大会小会,都忘不了拉二先生去弯腰低头接受批斗,不但自己要夹着尾巴做人,还殃及读书成绩不错的子女既不能好好读书,也不能参军入伍。“黑五类”这顶无形却沉重的帽子,压得二先生全家在世人面前,连呼吸都不敢张大嘴巴。

好在二先生为人友善,会写字,懂甲子,能看阳宅阴地,逢年过节帮左邻右舍写写对子,乡民们闺女出嫁儿子娶亲帮着择个吉日什么的。乡亲们对他友善,需要他尊重他,虽然在“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这类政治运动中饱受凌辱,但他并没有倒下。现在按照上面的摘帽政策,戴在二先生头上多年的“黑五类”帽子被摘了, 这意味着二先生可以慢慢抬起头来挺直腰杆做人了。

二先生有文化,为人正,虽然快满花甲了,但他观念不老,思维清晰,看问题准。施扬常常能从二先生对形势的判断,世事的洞察,人生的感悟中受到启迪。

施扬喜欢到二先生家串门,遇到纠结的问题,还有想小魔女的时候,脚步不由自主就会往二先生的家门口挪动。

看得出来,二先生也愿意和这个年轻人说古论今,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