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墙,这道墙把房子分成前后两小间,哥哥嫂嫂住在后面,我与姐姐爸妈住在前面。新家的房子比我们乡下的房子门脸高大,是红砖瓦房,窗户也大,但是属于我们家的只有一间半的地方。我们兄妹到家时正是正午,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在空荡荡的室内,把室内显得很更加明朗空旷了。那白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刺眼,让我一时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这房子虽然比乡下的房子宽亮高大,却没有我们独立的空间。因为这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的房子,我们出入都是与房东走一个堂屋的房门和一个院子的大门,这更让我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不像我们乡下的房子出入自由。这不,我们刚刚进屋,还没坐下,房东嫂子抱着她的孩子就溜达过来了,看她那张鞋拔子脸的长相,再看她那滴溜溜转的眼神儿,再听她那褒贬人的话语,她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爱贪占小便宜的劣质女人。更确切地说,她还是个爱搬弄是非的女人。她没有我家乡的乡亲厚道、老实、善良、真诚。
不信你听听她说的话:“啊呀呀,周老师呀,这个就是你的小妹吧?真好看。你的妹妹一个比一个漂亮,小妹的皮肤白得出奇……呵呵,真是两个大美人儿呀!要是再穿上两件漂亮衣服,好好打扮一下,我敢说身后得跟一群小伙子……满仓,快叫姑姑,姑姑给你糖吃。”
“姑姑,我要吃糖。”
房东嫂子的话出乎我的意料,我尴尬的看着哥哥嫂子。
还是嫂子会解围。只见嫂子伸出双手说:“来,满仓,让婶子抱,婶子告诉你呀,这是清姑姑,清姑姑和静姑姑都没上班,等姑姑都上班有钱了,给满仓买好多好多的糖好不好啊。满仓乖,满仓听话哦。”
“呀!周老师呀,我可真佩服你夫妻俩的孝心。你家供养两个大姑娘上学,这得多少钱哪?在城里上学可不比在农村,这里处处都要钱的,开销大,不易呀!周老师你和你媳妇可真行,我真佩服你俩。在咱们七市,像你们这样的大家庭,早就分开过了,哪还能住在一起啊,这么一锅搅马勺多不方便啊!……”
这就是房东嫂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她的出场使我厌恶,让我感到不安宁。
房东叽里嘎啦地说了一通,见没人与她搭腔,便无聊地走了。她走后,哥哥一边测量房间一边计算着:这里放条柜,这里放炕柜,这里放妈妈的缝纫机……等哥哥量完了,我忽然觉得这个房间是多么的拥挤。虽然家里的东西还没全部运到。可是,让哥哥这样一安排,除了一铺大炕以外,我们仿佛没有立足之地了。这让我再次想起家乡的大院,那大院里有我们家的四间房子,虽然门脸不高,可是,那里曾是我们的乐园,是我的天堂。我家的那个天堂乐园,是我们自己的空间。在我们自己的空间里,有我读书学习的专用房子。房子虽然破旧低矮,但住得安心舒服。那乐园的整个院子都是我们自己家的,关起大门来,我们不受任何人的干扰。春天来时,院子里的果树开满鲜花,落花有果,先是一个个的小青果,慢慢的由小变大,由青变黄再变红,硕果成熟的时候也是菊花飘香的时候,多么美呀!可是,这里的新家有我们什么?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属于我们的。我真的想家了,想团山屯的家。我坐在炕沿上默默无语。
嫂子看我呆坐无语,对我小声说:“小清,别在乎那娘们儿说的话,她就会瞎说。咱们住她的房子给她房租,咱们过咱自己的日子,别理她,她这种人就是那种没教养、没素质的人。在七市,这种人多得很,慢慢你就知道了。”
嫂子是很贤惠的。嫂子的宽慰无言里和房东刚才的表现,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七市的弊端。这让我对七市的人情世故有了初步了解,这让我更加惆怅了。七市,我将永远生活的地方,但愿你少一些房东那样的人,不要有太多的是是非非。
我们兄妹忙碌了一下午,迎来了黑夜。
哥哥和嫂子都疲惫的睡去。哥哥发出的鼾声,穿过间壁墙灌入我的耳膜。哥哥实在是太累了,他责任感强,又是家中的长子,凡事他都要担在肩上。我从哥哥的鼾声中,仿佛听出哥哥肩上的担子是那么的重。我十八岁了,我能为哥哥和这个家做点什么吗?在家没搬来七市前,我曾有很多理想,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干一番事业,能替爸爸和哥哥支撑这个家。我也曾对新家有诸多幻想和好奇,也曾迫切的希望早日搬迁到七市来。可是,我对七市(A)市曾有的憧憬都在房东夫人造访的一刹那消失了。我现在真不喜欢七市了,不喜欢这个所谓的新家。我开始更加想家乡,想家乡的老宅。那个养育我十八年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美好。特别是夜晚熄灯后,蟋蟀发出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在寂静的夜里是多么动听啊;还有风吹柴草躲发出的哗哗啦啦的响声,就像是扭秧歌时甩动绸带的声音,给人美的想象。可是,我在这里再也听不到那些熟悉的声音了。这里的夜晚,只有火车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还有娱乐场所传来的吵杂声。这声音有时甚至盖住哥哥疲劳的鼾声。这真是个不安宁的城市!想想自己要与全家人永远的生活在这个吵杂的城市里,我有千般万般的无奈。我实在睡不着了,我披上衣服坐起来,看那夜空的繁星,在霓虹的映衬下,光波变得淡淡的、很模糊,月儿也没有家乡的明亮。这些难道都是我的心理作用吗?哥哥,我该怎么帮你分担家里的重担?
姐姐看我起来,小声地说:“睡不着吧?我刚来时也是这样,很不习惯,慢慢就好了。这就是城市生活,没有喧嚣就不是城市了。”
难道喧嚣是城市的代名词吗?城市就一定要喧嚣吗?
我对姐姐说:“姐,我想团山屯了,想那里的家。”
姐姐笑笑压低声音说:“你真没出息,家乡有什么好想的?想买点好东西都买不到。就说咱团山的小路吧,又窄又脏,下一点儿雨,到处都是稀泥,连一点好走的道儿都没有,刚刷过的鞋子,一场雨,全脏了。这里都是柏油路面,就是下瓢泼大雨,脚上也不会粘上泥土,可干净了。还有咱那团山的学校,冬天死冷死冷的,就差没冻死人了。你还没受够那里的苦啊?哪像这里的学校,冬天每个班级天都有暖气,非常暖和。我是不想团山屯,不想那里的家。那里的破砖烂瓦,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生机,有什么好留恋?我真一点都不想。”
姐姐从小在县城的姑姑家上学,平时很少回家,她对家乡的感情没有我深。她不喜欢家乡,不留恋家乡,我能体谅。也许姐姐说得对。是我刚来到七市,还不习惯,还没看到七市的好风景和优点吧!也许我会慢慢的习惯,会慢慢的适应。
我再次向窗外望去,晴朗的夜空,那一轮弯月,一会儿像一张欢快的儿童的脸,一会儿又像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脸。它仿佛知晓人的心情似地。其实,人有时真的是很无奈,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阴晴无常。在命运的所有权还没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时,不管你是否习惯,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只能任由命运的安排。它会在你很无奈的情况下,改变你的处所,改变你的行程,改变你原有的打算。使你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重新再做选择、再做准备,重新再为新的理想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缺憾,这也许就是生活缺憾的美吧!就像那天空的月亮不能长久的圆满一样。否则,人生总是按自己设想好的轨迹运行,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幸福与悲哀的区别了。
我坐在新家的火炕上,望着城市的夜空,和姐姐轻轻地谈论着新生活的话题。我不知道我将面临的是怎么样的‘风景’,我对这个城市太陌生了。
哥哥的鼾声又响起了高潮……
七市你可知道?
我在你怀抱的第一个夜晚,
我失眠了。
我看见一枚弯月挂在天边,
那苍白的月脸,
好似吴刚的忧伤,
好似嫦娥的悲叹。
我在七市的第一个夜晚啊!
让我有太多的遗憾,
这遗憾,
让我切切的盼望月圆、月满!
其实天月的圆缺与我何干?
只是我心中的弯月啊,
不知何时圆!
-------------------------------------------------------------------------------------------------
-------------------------------------------------------------------------------------------------
风景十三章、周清青年(4)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们周家搬到七市已经三个月了。在这喧闹的城市里,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人和事,常常让我感到孤独和压抑。好在明天我就要上班了,想想自己终于可以赚钱了,终于要成为家里有用的人,仿佛天上的太阳都笑了。可是,我该怎么对父母说这件事呢?
记得刚搬来七市时,我因为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姐姐和嫂子曾劝我说:“等你慢慢体会到城市的美好,你就会习惯了。”
可是几个月来,从找到工作那天起,我才刚刚有点喜欢七市,只是一点儿而已。说实话,我一直没发现七市有什么好,所以我也始终不能习惯这里的生活。也许是我怀念家乡的心理作用吧,也许是我的思想观念与众不同吧。在这喧嚣的城市里,除了人多,商店多,车多,是非多,还有就是岩石多。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岩石山,光秃秃的没有一点颜色。它不像我们团山那么美丽、安宁。再看到那些轰轰作响的矿车,每天还在不断地从井下往上运矸石,还在不断改造那些大大小小的岩石山,使它不断的增高增大,我的心非常难受。我不知道七市有多少这样的岩石山,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岩石山,我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少这样的岩石山,我更不知道地球的岩层有多厚?像这样天天的开采,地球还能撑多久?
然而这一切都是不该我操心的,我更没能力操这个心。来七市的几个月里,家境更加贫困了,我想我最该操心的事是尽快上班赚钱,尽快帮助家里摆脱贫困……
岩石山是七市独有的风景。这风景除了灰尘弥漫,除了噪声不断,看上去没有一点生机。就如我在七市一中的课堂上听课一样,整日死气沉沉的打不起来精神、听不进课。我怎么会打起来精神呢?面临家庭的经济危机,我如果不帮家里改变贫困的现状,我就不会打起精神听课。
七市一中的学校,正如姐姐所说的一样,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我家乡学校的条件好,可是不管有多么好,都不能改变我对家乡的眷恋。再说,我不是来享受的,我是来求知的,然而我们生活在这繁杂的世界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生存。只有解决生活温饱问题,才能顾及其他,考虑其他。求知固然重要,生存更重要。在这个高消费的城市里,要想生存首先需要钱,我家眼前最缺的就是钱,我必须先学会赚钱。
老实说,我每天看着姐姐因为穿着不好,在同学面前流露出自卑的样子,我真心疼。我常常痛恨生母他们为什么不把给我掐死?如果我当时死了,我就不会给周家带来深重的贫困。这个家要是没有我,要是我不曾生过病,生活绝不是现在的样子。学会赚钱,寻找机会赚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唉!就是因为我常常想着如何赚钱的缘故吧,课堂上我的精神常常溜号,我也因此常常挨老师的批评,常常遭到同学们嗤笑。我这个曾经出版过少年诗集、当过校园英雄、被全校师生誉为最优秀的学生,在这里却背上了大笨蛋、乡巴佬、土包子的称号。这些称号让我羞愧,使我悲哀。
后来我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把自己比做鸿鹄,把嘲笑我的同学们比做燕雀。
就这样,在这个让我伤透自尊的班级里,我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好朋友,于是我索性关闭心扉,把自己曾有的辉煌与苦难,统统封锁在心底里。我因此常常想起我的知音赵淑芬,想起早熟的鲁娟和坏学生赵权,也时不时想起王大岩,最让我想念的是那神秘的信件。我在思念与自闭的状态下,坚持读完半个学期,终于盼来了寒假。我像飞出牢笼的鸟儿,飞出了可恨的七市一中的校园!飞出校园的那一刻,我就没打算再飞进去。因为我要赚钱!
说真的,自从我家搬来七市,经济状况不但没有好转,而是加重了原有的贫困。首先是爸爸和妈妈都没有了收入,再是我和姐姐上学的费用比乡下高,还有每个月要交的房租和日常费用等等,一切都是现钱支付。哥哥教学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十二元,又要交房租,又要供我和姐姐上学,还有全家的日常开销,真是入不敷出。
在乡下时,爸爸是团山屯的大队书记兼兽医,整天忙里忙外的很充实。爸爸有时到外村给牲畜看病还能赚到现钱。可是,来到这繁华的城市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机动车,没有了猪马牛羊,爸爸的手艺派不上用场了,又因为他年纪大了,几个月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妈妈在农村是做衣服的,经常给乡亲们加工衣服,虽然是挣工分,有时也能拿到现钱。而七市的人们,他们大多数都是买现成的衣服,再加上妈妈在农村做的衣服样式跟不上七市的时尚潮流,几个月来,妈妈就没收到做服装的活儿,几乎和关业没什么两样。爸爸妈妈也曾想过很多赚钱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都没成功,因为我们没有投资的本钱。
来到七市,妈妈为了添补家用,偶尔出去卖菜,忙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