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救场如救火。急着哩!魏嘉平出了丹阳汽车站,买了一瓶冰镇矿泉水,咕嘟嘟,灌下去半瓶,剩下的半瓶拿在手上,径直去了广播电视台。

魏嘉平走进新闻录播室时,乔小柯已坐在播音台前,梁淑敏正在焦急地等待,见魏嘉平进来,简单寒暄几句,便让他坐到播音台前熟悉稿子。魏嘉平盯着提词器看过几遍,觉得差不多了,扭头说:“可以了!”这一扭,坏了,被乔小柯身上淡淡的香水钩了一下,目光就拐了一个弯,在乔小柯雪白的肌肤上滑了一下。也许是灯光的原因,魏嘉平被那白的雪灼了一下,刚要收回目光,又被乔小柯的目光咬了住,无法脱开。尽管只有几秒,甚至是几分之一秒。魏嘉平觉得到乔小柯也被灼痛了。

魏嘉平被灼了一下,心跳便加速了。偏偏这时候,梁淑敏又一挥手说:“开始!”

毕竟是头一次出镜,大闺女上轿,又兴奋,又紧张,还有一点点的害羞,又被乔小柯灼了一下,魏嘉平紧张的程度可以想象。梁老师又这么一说,魏嘉平的手抖抖的,整个身子都绷紧了。魏嘉平知道是试镜,即使是正规录制,播错了,也可以重来,不用紧张,可还是有点紧张。

乔小柯觉出了魏嘉平的紧张,柔柔地说:“深呼吸。”

魏嘉平做过深呼吸,依然紧张,说:“我喝口水。”

不知啥时候,魏嘉平生出一个毛病,一紧张就想喝水。据说喝水可以稀释血液,在魏嘉平这儿却还能稀释情绪。喝过水,魏嘉平放松了,恢复了平日的调皮与幽默,回头一笑,对梁淑敏说:“梁老师,学生是不是特没出息?”

梁淑敏说:“你比我当年强多了,我试镜时,那才叫出洋相,第一次,竟录了六遍,把摄像师傅都累冒汗了。”

梁淑敏跟陈一兵是搭档。后来,乔小柯来了,两人就交替着出《丹阳新闻》和《丹阳专题》。

魏嘉平和乔小柯虽不是搭档,但是恋人,私下里对着穿衣镜练过,不需要磨合,掏出干粮就是馍,即使不是白馍馍,那也不会是一块烤红薯。毕竟是生手啊!毕竟是第一次啊!能找到感觉吗?能播出激情吗?梁淑敏心里还有一丝担忧。

女士优先,这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常识,在《丹阳新闻》的主持方面也有所体现,女的先出镜。乔小柯先出了,但重头戏在魏嘉平这儿。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哩!魏嘉平就开口了。魏嘉平一开口,那极富磁性的声音,在激情的燃烧下,热烈,饱满,厚重,极具穿透力,感染力。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心头为之一颤,就连乔小柯也没料到自己会被魏嘉平感染,播得富于激情。

节目录好需要剪辑制作,审看修改,确定无误,才由总编辑张大年签发播出。这是制度。

新闻和专题这类自办节目的审查在制作室进行的,为的是快,边看边改,看完改好,再统看一遍,再统改一遍,甚至多遍,直至满意。参审人员基本是固定的,总编辑张大年、总编室主任贾国敏、新闻部主任吕平凡、播音部主任陈一兵,还有当期的责任编辑、坐班播音员,这些是必须参审者,也可临时增加一些相关人员。譬如,多几个播音员,譬如,多几个记者,目的是为了交流提高。

张大年是最后一个走进制作室的。张大年是丹阳广播电视台的总编辑,享受正科级待遇,相当于广播电视台的第三把手。领导都这样,事情多,时间宝贵。即使从礼节上说,也应该是同志等领导,不能是领导等同志,尊敬师长嘛!张大年在中间位置坐定,说:“开始吧!”话音刚落,四台监视器同时响起了音乐,极富冲击力,紧接着,同时蹦出了一组丹阳标志画面,瞬间幻化成块,成条,成丝,成点,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不及遐想,又旋转着向近推来,竟是“丹阳电视台”五个大字,刚看清楚,又旋转幻化,鸽子般从左边飞出,与此同时,右边又飞来四个高速旋转的飞碟般的色块,随着强劲的音乐幻为“丹阳新闻”四个大字和下面与之对应的一串拼音字母。继而,镜头一闪,魏嘉平和乔小柯便坐在了面前,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悦,神态自然地开始播音。

乔小柯:各位观众,晚上好!

魏嘉平:晚上好!

乔小柯:今天是七月二十六号,星期三,农历六月廿五,欢迎收看丹阳新闻节目。

魏嘉平:今天的主要节目有。

乔小柯:市长单玉成深入云台镇察看秋田管理。

魏嘉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莫冠英调研城郊乡精神文明建设。

乔小柯: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

过去审查节目,半道叫停,反复观看,反复讨论,反复修改,那是再平常不过了。今天呢?一流水看完,直到乔小柯说罢“再见!”好像都还在品味一般走不出来,整个演播室静静的,良久,不知谁先鼓了掌,哗一下,大家都鼓了起来,久久没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