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
这一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也是一个很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就像后来有首歌曲唱得那样,曾经于1979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那位老人,巡视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和上海宝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而这一年,对于柳安娜来说,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年份,她因为一篇文章,被中央电视台招进新闻部。
柳安娜有些稀里糊涂的,她并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部为啥会选中自己,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啊,怎么就会惊动央视呢?自己也就好动动笔,写点散文、杂文、时评之内的小文章,在自家的刊物、别人的报纸上发发,赚点稿费而已。虽然自己在文学编辑部工作,但她始终没有把自己定位为文人,中国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的人太多,而且不乏卓有大成者,他们才能算是真正的文人。柳安娜觉得,中国有个成语,形容人家作品很多,叫著作等身。在中国,能够算作文人的,起码得著作等身。自己刚刚发表几十上百篇豆腐块或者干豆腐片儿那样的小文章,咋能算作文人呢?因此,她时时处处叮嘱自己要虚心待人,低调做事,始终记着《了凡四训》第四篇“谦德之效”里的话: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然而,离开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之前,那里的领导找她谈话,还是让柳安娜心里不舒服。那位领导首先当然是一番祝贺,愿她今后能够腾云驾雾,平步青云。祝贺之后,话就有些儿变味。他让柳安娜没事常来老单位玩,多多指导指导工作,多多为老单位美言美言。他表示自己知道自己这里池子小,水很浅,养不下像她柳安娜这样的人。
这话别说柳安娜听后不舒服,估计不管是谁,听后都不会舒服。啥叫池子小,水很浅,你把人都当成什么了。世上人都说,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儿,看来确实如此。当然,柳安娜始终微笑着,没有显示出一丝不快。她表示自己一定会多回来,请领导永远做自己的指路明灯。不过,她去报到的时候,面对新闻部的领导倒是有些不客气,一直追问调动自己的真正原因。那领导开始就把一份报纸放到她面前,点点上面的一篇文章,告诉她,就是因为它。但是她不信,怎么可能呢?就因为一篇文章?天下文章多得很,怎么可能就因为一篇文章,自己就得到央视青睐?所以,她不相信领导的话,直到谈话结束,她又追问一遍,领导,不会是因为这篇文章吧?那领导笑笑,反问她,依她看,是为什么,难道还因为她长得漂亮,用你们古辕的话,叫俏巴?柳安娜马上抗议,告诉那位领导,古辕是好用俏巴,但古辕人绝不用俏巴来形容女的漂亮,特别不用它来形容女孩子。那领导马上表示歉意,告诉柳安娜,自己真是不懂,一个俏巴还有这么多讲究。那领导又表示,她柳安娜虽然长得漂亮,但央视是啥地方,美女成堆的地方。招她进来,就是因为她那篇文章写得俏巴!
虽然算是真正进入央视新闻部,但柳安娜还是觉得在梦中。晚上,她打电话给戴嫣然,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说了说,抱怨戴嫣然不在身边,要是在身边,掐一掐自己,如果疼痛,就可以证明自己不是在梦里。戴嫣然在读法律硕士研究生,今年即将毕业。她在电话那头问柳安娜啥意思,是不是想对自己炫耀炫耀,好让自己羡慕死呀?小死妮子,得了便宜就卖乖!等自己从业之后,想方设法也得把她从央视弄出来,把她弄得灰头土脸,让她比臭庄还臭。柳安娜急忙装着投降,让她这个未来的大律师千万手下留情,千万别让自己在人世间混不下去。只要她放手,哪次到北京,哪次自己都请她吃烤鸭。戴嫣然在那头咬牙切齿地告诉她,自己才不稀罕北京烤鸭,就稀罕古辕的熯鹅块,如果她柳安娜连夜能够给自己送一盆熯鹅块到上海来,阿拉就饶她不死。两个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一通,才都高兴地放下电话。
那篇文章发表在一份国家级日报上,是一篇时事评论。这年植树节第二天,柳安娜在西部一份省报的头版头条,看到一篇通讯,记叙描写省里书记、省长带领省里一大批领导植树的事情,地点在黄河岸边。不过,据文章里说,那天,书记、省长们植树的地点选在一个黄风口,平时那地方风就大,那天的风更大,人如果不注意,就会被吹得倒到地上打滚。而且风里裹着沙,打在人脸上生疼。这么大的风沙,如何植树?但那天,书记、省长们还是顶风冒沙,把树植下。而且植完之后,书记还在大风中讲了话,说得很豪迈,表示正因为风沙很大,才要植树,风越大,越要植树,今年不活明年植,明年不活后年栽,年年不活年年栽,决心改造风沙口,决心改造旧山河,让黄河清澈天下靖!柳安娜看完,当时就有很多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她晚上坐在灯下,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在评论文章里,柳安娜鲜明地指出,书记的讲话,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论调,心里清楚风沙口栽树不可活,却要拿出指点江山、改造山河的架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年一年,光买树苗,要浪费多少钱财?她在文章中追问,这样的领导真是在为黄河清澈着想吗?真是在为中华民族的和靖着想吗?恐怕不是,恐怕想得是形象,是政绩,是向上的台阶,才将自己打扮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样子,不管树能不能存活,甚至不管人民的死活,国家民族的存亡,只要自己形象能出来、政绩能上来就行。这些人,不说他们是国家民族的蛀虫,起码也算不上什么良吏。
就是因为这篇文章,中央电视台才看中她,把她调进来。进央视不容易,仅凭一篇文章被调进央视更是奇迹。留在北京的二姐益竹君和三姐章佳惠结伴过来请柳安娜吃饭,表示祝贺,并把消息告诉大姐甄引虹和五妹书大秀。她们又是打电话又是写信,祝贺柳安娜越干越有出息。同班甚至同届其他留京的同学也纷纷向她表示祝贺。
在央视,优势就是消息灵通。自进入央视后,柳安娜获得的消息中,她觉得,至少有两条消息对碾子庄来说非常重要,一条是6月3日国务院的决定,指出要在武汉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武汉市的经济计划今后单独开列,并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应措施,简政放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武汉市人民政府已经拟定出改革试点的十条实施方案,主旨是以“两通”(商业流通和交通)为突破口,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柳安娜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觉得,这条消息的背后,隐藏着无限商机,她马上告诉哥哥,让他们迅速做好准备,扩大建筑队规模,一有机会,便进军武汉建筑市场。第二条也是央视最先播出的。11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要求各部委、各地区遵照执行,有关所得税的减征、免征,自1984年12月1日起施行。看到这条消息后,柳安娜马上写信给石成礼,告诉他,碾子庄人不要再窝在碾子庄,要敢于走出去,敢于到外面闯荡,而且早出去早好,早出去早得到发展机会,早创业,早立业。因为现在中央经济发展政策非常好,有利于人们创业。
柳安娜调入中央电视台的消息不久就被古辕县县委、政府领导知悉,特别是作为书记的闻人幕宾更是激动。他从自己的女儿闻人雅和妻侄女戴嫣然那里都听说过柳安娜。她觉得,有人在中央电视台是件大好事,至少,可以更快捷地获悉一些上面政策,把准发展契机。
一百零六
柳地方、柳地山手下的建筑队早已不再叫建筑队,结婚之后不久,柳地方就和柳地山商量,将建筑队改成为碾子庄建筑责任有限公司。开始,柳地方准备叫方山公司,柳地山觉得还是叫碾子庄公司。柳地方认为不行,碾子庄啥地方,一个臭庄,叫出去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柳地山倒觉得,正因为臭庄出名,干脆就借风扬名,只要公司把好质量关,把每个项目做好做精致,做成优质工程,只要工程质量不臭,说不定碾子庄越臭,自己的公司越吃香。
公司成立后,柳地方任总经理,柳地山任副总经理。他们在古辕县城北关外买下三四亩地,盖起六间三层小楼,算作公司目前的总部。这个时候,公司的鼻子眼睛嘴巴差不多都已安好,设立有项目部、工程部、质检部、人事部、宣联部和财务部。每个部门都设有部门正副经理,除了宣联部和财务部之外,用的都是建筑队初创时的老人员,他们业务熟,有功劳,又跟兄弟两个鞍前马后、摸爬滚打过这些年,感情也铁。至于宣联部,因为事关宣传联系,所以需要有文化的人,他们就让柳地产来当这个部门经理。柳地产手下没人,光杆司令一个。财务部三个人,经理一人,主管会计一人,现金会计一人。开始,柳地山坚持让嫂子石业芬任财务经理。石业芬坚决不干,她自知自明,觉得将来公司财务往来会越来越多,自己肯定干不了,得另请高明。自己做个现金会计,数数钱还行。柳地方觉得老婆说得在理,现在已经不是刚开始的时候,一次活,盖几间房子,这边结账,那边分钱,剩下几个钱交给石业芬在笔记本子上记一笔就行。现在财务运作,好多资金都得从银行往来,没一个真正懂财务的人还真不行。于是,柳地方经人介绍,招聘来一位干了一辈子财务的老会计,叫董透。名字叫董透,但他却常常悲观地感叹,别看自己叫董透,其实,现在,是啥也看不懂看不透喽。他原来是古辕县雨伞厂的会计,雨伞厂倒闭,一下子没事可做,饭碗砸掉,他当然想不通看不清,不知道这世道咋回事,怎么说不让人吃饭就会不让人吃饭?他来公司后,兄弟俩招待他,跟他说,老天爷不是让他没饭吃,而是为了让他到自己公司来吃得更好,才先把他那饭碗给砸喽。兄弟俩让他当经理,每月开九十块钱的工资。董透很感动,表示自己当效犬马之劳,不遗余力地替他们兄弟把财务管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过,他还是忧心忡忡,不知道他们兄弟能干多长,他认为国家让农民办公司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国家不让他兄弟俩办下去,自己还会饿死。兄弟俩让他别担心,自己有个懂政策的妹妹,在北京工作,她告诉他们,民富国强,是人心所向,国家政策只会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不会再出现倒退。财务部主管会计原来是董透手下的现金会计,女的,四十来岁,叫余玉晴,算是老会计给带过来的。她感激老会计,更感激兄弟俩,天天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账目。
柳安娜让兄弟俩做好准备,争取早日进军武汉建筑市场。听得董透他老人家心惊胆战。他在心里想,这帮子农民,以前没有钱,现在有钱赚,是不是赚钱赚疯了,能从农村走进古辕县城就已经算不赖,何况他们已经打进中原市。没想到,他们还不满足,竟然还要把手伸进外省的腰包里。难不成有一天,你们还能去赚外国人的钱?当然,他心里这么想,嘴上没这么说。但出于关心,他还是劝兄弟俩慎重些发展,武汉不是好进的,那等于是跨长江。再则说,武汉人不好缠,天下人都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么。兄弟俩倒是很自信,觉得解放军一夜之间能够突破长江防线,自己也一定能够打进武汉,并在那里站稳脚跟。
为了招人,柳地方回了趟碾子庄。他回来的目的,就是要在灌河南北招聘一批建筑工人,暂时跟他们签下临时合同,等到武汉那边联系到工程,马上就可以把这些人召集起来上马开工。柳地产既然负责宣传,自然跟着柳地方一块回到碾子庄。只要兄弟俩一块出门,走在青石板街上,总是柳地方在前,柳地产在后,胳肢窝里夹着一个包。这情景让他爹柳天万看到后,晚上训儿子,你说你是啥经理,熊经理都不算,只是个过去的小跟班。柳地产嘿嘿一笑,表示自己虽然是经理,但人家地方哥是总经理,总的,知道么!柳天万训斥儿子,自己才不管他肿的胖的呢,自己只管他得早给自己生个孙子,这经理都已经当上,还不要孩子,是咋回事?柳地产让他爹别急,反正迟了已经是迟了,既然已迟,那就让自己好好准备准备,然后给他一胎生仨孙子。柳天万让他得抓紧,他妈可是天天等着抱孙子。柳地产让他老两口等着吧,等地方哥他们把公司开到美国,自己把他们的孙子生在美国,稀罕死全庄人!
柳地产现在学得很会贫,这正好与他从事的工作很相符。回来招人,柳地方坐镇家中,有人来应聘,跟人家谈好后,签个临时合同。出去宣传都是柳地产的活。这天下午,他跑到河西周家集,竟然遇见老同学高虹。高虹已经出嫁,男人是个屠夫,在周家集集头卖肉。柳地产见到她的时候,他男人外出买猪还没回来。高虹见到柳地产,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以前柳家提过亲,自己父母死活不同意。倒是柳地产不在意,先跟高虹打招呼。于是,两个人站在一棵大树下贫有一个多小时。后来,高虹问柳地产怎么会突然跑到周家集来。柳地产跟她贫,表示自己是专门来找她的,高虹不信。柳地产指天发誓,说自己就是来找她的,自己现在是碾子庄建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