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叩访远古的村庄>6.十三岁娶了个小媳妇

6.十三岁娶了个小媳妇

十三岁那年,我还在上初中一年级,家里就给我娶了房小媳妇。那时的婚姻,完全是两家大人包办的。大人们之间关系要好,平时说得来话,一句话就替儿女把亲定了。也不问娃娃之间愿不愿意要这门婚事,定个日子通知亲朋就给我把小媳妇娶进了门。

我那个小媳妇也是本村的。三四岁的时候,我们还一起玩泥巴,谁也不知道大点会成为一家人。九岁那年我就出村念书了,十三岁成亲那年我已经在上初中了,尽管同在一个村,俩人多年根本就没正式见过面。定亲那天,我去她家吃馄饨席两人都没碰面,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姑娘到底长得高矮胖瘦。她当然也不知道我这个中学生究竟变成啥模样了。

我这个小媳妇过门时也是十三岁,比我小一两个月。那时候,封建礼仪讲究那些“男女授受不亲”,两人出了小房都不能亲热地说句话,更不用说像现在的年轻人那么大大方方地拉着手去逛街买东西。当时,两人也就是那么点年纪的娃娃,啥都不知道,根本谈不上家庭和美。让我说,娶了这么个媳妇,基本就是家里添了个陌生的小妹妹,干脆点说,也就是给我妈找来个做饭拉风箱的小丫鬟。随着双方年岁大点了,知道过日子了,我开始对这门亲事不太满意,又不能说出口。当然,自己也明白这件事情凭我在家里那个小地位,也没办法去更改,只能按照父辈的旨意过日子呗。

后来,就有了我们的大儿子。可是,很不幸的是,随着我长期在外求学,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小家还是破裂了。现在的老伴,是我后来工作后认识的。她的父亲张东轩在新中国成立前在西安西二道巷开了一家洋车店,家里有几辆人力胶轮车,就像“骆驼祥子”拉的那个,租出去让别人每天交点钱。老汉是个很虔诚的佛门居士,在古城很有善缘,新中国成立后还被选作市政府的政协委员。去世后,市民还自发送来了一个写着“遗爱犹存”的大金匾。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不幸早夭。尽管家里不咋富裕,加上他经常拿着家财赈灾闹捐献,家庭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但是,老岳父思想还是很民主,尽力供着女儿们上新型学校。那个时代,城乡民众的封建思想一样很严重,“女子无才便是德”嘛,让女娃娃上学那得是很开明的家庭做的事情。不过,我这个老伴自小聪慧好学,比我小了两岁。她上完女中,又考上了当时的西安高中,后来又念西安师专,属于知识女性。毕业后,她先在中学教书,后来调到市妇联担任秘书。多年后,又主动申请回到学校去教书育人,基本是做了一辈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