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大乐铺子>第四章 盼节恋年

第四章 盼节恋年

10、送年礼

大乐8、9岁了,一年到头就盼着过节,过节好吃、好玩、又穿好衣服。从每年刚过了正月初一就盼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和一年一度的春节。

中秋节能吃到月饼,能吃到鸡肉,春节能吃上饺子,和猪肉。大乐说那时家太穷,不只是他们一户,全村全乡都差不多吧。读书的小孩子们盼望放了寒假,数着日子盼过年。

腊月二十四放假了,除了作业也没有多少好玩的事,父母亲就准备好酒和几斤果子,还有粉丝让他和二弟一起去外公家送年礼。家穷买不起原瓶装酒,就在家门口官湖酒厂打了5斤散酒用个坛子一装,也挺大气的。

大乐外公就喜欢喝官湖酒厂烧的老白干酒,多了也打不起,他就和我二弟同义两个小当家人,用一根竹竿棍抬着5斤装的小坛子酒去外公家送年礼。三弟同生别看他人小,腿脚不比两位哥哥慢,手提一盒果子跑在他俩前面。仨兄弟喜欢走处公家,到那有好东西好吃的外公都留着尽他们享受。

要说还是数大乐去外公外婆家次数最多,几乎是在他外公外婆家长大的。没事他就站在外公书房画案旁看外公画画。

今天兄弟仨人未进门,大乐就开腔了,呼叫:“姥爷,外婆,我乐子又来啦!俺娘又给你打官湖酒厂老白干,让俺给你送来啦!”

外公纵纵鼻子,高兴的不得了,哈哈笑着,说:“乐子来啦!我就知道你们要来的。未进门,酒气就进来了,外公早就闻见了。好香啊!”

“外公你在作画呢?”大乐将酒坛子放桌子上问。

外公倍加亲切地向大乐招招手,说:“是的乐子,快过来看看。外公教你两手咋润色,咋作画龙点睛妙招。”大乐把抬酒的竹竿棍往墙角一靠走过来一看,赞扬说,“呀!外公你真厉害,这画让你画活了。我在家又画两副,一副上山虎,一副下山虎,要是有你这点睛妙笔,那不就也活生生威……”

外公一听,有点不高兴的口气打断外孙的话说:“乐子你画什么都行,千万不要画虎了,因为虎吃张犯大吉,别画了啊!”

“是!下次俺不画老虎了。”大乐的话刚出口。外公转身拍拍酒坛子还了他个宽心的笑脸,说,“又打这么多酒,你家也没有钱,下次对你娘说不要送了,等有钱了多送。我虽然喜欢喝酒,但这酒外公喝的不好受啊!”

“你不好受,俺娘心里也不好受。”大乐怕外公心里不好受,只好实话实说:“送点酒算个啥,俺娘想买大肉给外公送来。可试当了几次,俺们也买不呀!所以,只能买点酒,买点果子,买点粉丝类的送来。”

“哎呀!我就知道你娘那个孝心,别让她再买了,我这里有。”外公指着里屋墙上挂的肉说,“乐子你看那是啥?俺们生产队又杀了两头猪,分我家两块,给你带一块回去过年。”

大乐外公不但木匠活做的好,画画的好。常年奔走乡下民间,道听途说的奇闻乐趣,丰富了古文化知识的根底,对“年”也能头头是道的引人入胜。他说:古时候有年,年是一种怪兽,有触角,非常凶猛。年长时间住在海里,每年到除夕之夜就要来到民间来找吃的,吃动物、伤害人。所以,每年到除夕这一天,村里的人就为了躲年兽的危害,就带着家眷躲起来。

有一年正是除夕,荷花村的人正结伴上山避难,忽然就从村子外面来了个要饭的老,手里拄着拐杖,身上背着袋子,胡须很多。乞丐看到老乡们都关窗户锁门,都收拾行理,有的还牵牛赶羊,到处匆忙害怕景象,大家都没注意到他。这个要饭老人,大概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太上老君下凡降魔除怪的。

村头有一个老婆子看到了他,给了他食物,还劝他一起上山躲年兽,乞丐笑着说:“你让我在你家住一晚,我肯定帮你们把年兽弄走。”婆婆定睛一看,觉得乞丐不是普通人。可她不放心继续劝说乞丐一同去避难,乞丐笑着不说话。婆婆也没有办法,就留他在家住着,自己一个人随全村人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的时候,年兽来到村子。觉得村里和往年不一样:村头婆婆家,门口贴着大红纸,房间里还灯火通明的。年兽一抖身子,叫了一声。朝婆婆家瞪了瞪眼,扑着就过去了,快到院子的时候,院子里忽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年害怕啦,再不敢上前了。

年很怕红色、火光和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时候,门开啦,院子里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对着年大声笑。年害怕啦,狼狈逃走了。

正月初一第二天,逃难的人们回来看到村里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很奇怪。这时候,婆婆想起了昨天的乞丐,就向乡邻们说了乞讨老人话。

乡邻们一齐来到婆婆家,看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子里还有没有烧完的竹子噼里啪啦的在响,屋里红蜡烛还没有熄灭,乡亲们觉得吉祥的日子来临啦,都换上了新衣新帽,到亲朋好友家道喜。这事很快就在别的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放爆竹,初一早上,还走亲串友问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为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大乐和二个弟弟正在那儿听外公讲年的故事,他三姨、四姨已经给他们炒好了鸡蛋,又炒肉让他们兄弟仨吃。临走外公每人给了一元钱,让他们留着买鞭炮玩。大乐和二个弟弟一起抬着一大块猪肉往家走,每个过路的眼睛都看直了。羡慕说:“这么大一块肉啊!一般家庭是买不起。瞧人家,多馋人呐!”

11、置年货

大乐和弟弟回到家门外,老远就叫喊:“大!娘!快出来看看俺抬什么回来了。”

大乐娘一看高兴的不得了,眼红心热地说:“我这个老爹呀!他总是赶时候,正好咱家里还没钱买肉。乐子您老爷就知道疼你,有好东西舍不得吃都留给你们兄弟仨吃。尤其是你乐子,你外公来官湖赶集,每次都给你买好吃的。家里没人,外公直接给你送到学校里,成了外公的宝贝疙瘩。”

“是啊!谁让我和娘一样,你是外公长女,我是娘的长子?你不说大的稀罕小的娇吗。”大乐话一出口,怕二弟听了心里不美,随掏出口袋里的钱说,“娘你看,外公还给了我们每人一元钱,让留着买鞭炮玩。”

“那你们就开心玩吧,我给你们做好吃的。”大乐娘手掂切面刀割肉剁馅儿。

下午娘又炸了一筛子丸子,邻居谢大娘又给他家送来了一条大鲤鱼,娘二十九那天又杀了一只大红公鸡,准备着年下要好好的过过肉瘾啦。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沿袭下来的年,为全民最隆重的节日。随着社会化生活的改变,享受的标准也不一样了。有句俗言说“年好过,月难熬。”意味着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到了年下,孩子们可以吃白面馍,穿新衣服,放鞭炮热闹非凡。

然而,对贫穷的大人们来说,过年就有点习以为常的庆幸,把它当做了关口,所以称作“年关”。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希望闯过这一关口,再增加一岁。

过了农历腊月初八,年味就出来啦!过年的气氛就此开始。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一顿粥,叫做“腊八粥”。腊八粥是用五谷杂粮做的,熬得稠稠的,象征着五谷丰登。打这一天起,大人们开始忙碌,筹办年货。

有这样一段话,是专门编排过年的准备工作的,说是:“吃过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到了十七八,开始烫豆荚。二十三,过小年(放小鞭)。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馍篓。年三十捏鼻(包饺子的意思)。初一,躬脊(拜年磕头,多说吉祥话,祝福爷、奶、爸\妈健。)”

其实,在具体操作上,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程序办理。比如,杀猪在腊月二十左右就开始了。几条汉子把一头大猪抬在架起的门板上,杀猪头刀尖手狠,一刀下去,直接捅到猪的心尖上,这头猪艰难地踢腾两下腿,顺着拔出的刀口,脖子就开始向外蹿血,不大一会儿,它就无声无息地静躺在门板上。刀尖在死猪的一条后腿上,划一个口子,用根带圆球体的钢条,俗称“猪梃档”,从这个口子穿进去,在皮下层各个方向捅来捅去。然后,开始通过这个口子向里吹气,一个人脸红脖子粗地憋气吹一阵子,顶不住了,换一个人再吹,边吹边有人用一木棒击打猪的身子,让气走匀。

把猪吹得膘大肥胖的,然后用细麻绳子束紧这个刀口,一群人七手八脚地,把猪抬到一个调好适当温度的热水锅里,温度高将会把猪的皮烫熟,温度低了猪毛退不下来,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说法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杀猪匠的经验,是将一大锅水烧开,加上适量的冷水,用手撩水,有烫手但没有火燎感就是适当温度。

然后用瓢边浇边烫边往下煺毛,首先用一种弧形铁片刮刀,从猪的肚子、腿窝、背的顺序全身煺起,然后再用一种坑坑洼洼的赖礓石,在猪蹄和猪头那些旮旯地方狠砸,把猪的全身上下的毛退得干干净净的。

那年代,二、三人的小家庭是喂不起猪的。十来口的一大家子人,喂一头猪也挺不容易的。剩汤剩水再加上谷糠、青草,拉巴了一年多,才可以养成一头能够宰杀的大猪。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杀好后该卖的卖,该送的送。100多斤重的大猪,卖的剩下差不多了,舍不得多留点好肉,连着碎块杂碎一起全部自己家享用,这就算是个肥年啦。

人们常说,木匠睡的没腿床,铁匠使的没把刀,泥瓦匠住的烂草房。就连杀猪头整天杀猪宰羊,也是临走时主家奉送个1斤或2斤个礼吊刀头肉,算是帮助杀宰的酬谢了。他们自己一家人,一年到头连一顿像样的肉瘾都没过足过。

没有养成猪的人家,就要割肉。一般人家都缺钱花,买肉不过五至十斤就足够了。买的少了,就特别喜欢买肥的:“庄稼老,去割肉,不是腰窝是槽口”,“槽口”又叫“血脖”,这地方的肉脆,比较香。腰窝部分有板子油,可以榨出腥油来,让人们多吃几天腥荤食品。煮熟的带有肥膘的肉块,叫做“刀头肉”,可以插上筷子上供。敬了祖先,一点也不会少,伴着白菜、萝卜重新熬炒,就能煨出很香的肉菜。

大乐娘很会过日子,常常把待客后,客人没吃完的肥肉块子夹出来,舍不得让家人吃,孩子们又不喜欢吃这种肉,她把这些肉块储存起来,留给第二天的来客吃。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都要蒸馍。大乐娘每年这天,早早发上一大盆子面,准备蒸好几种馍的发酵面。一般要蒸一种大型枣花馍,叫做“枣山”,是当做祭品上供用的。过年吃的是豆包和肉包。豆包是,外面一层白面,里边填充的是红薯和豇豆混合成的豆馅儿;名曰肉包馍,是哄小孩子的,只是用一点过肥肉的油渣子,混合红白萝卜,用刀剁成碎馅,包到发酵过的白面皮内蒸熟。这种肉包馍的口感,当然要比豆包好吃,比不包馅的更好吃。

12、赶年集

在临近大年初一的最后几天里,家家户户还要到街上赶年集。南方有些地区叫赶场子。大乐家虽是北方,又是靠运河官湖的一个小乡镇,因有几个生产大队的所在地,当然是远近闻名的集贸市场了。这个集市是逢双日子一次,即在一个月内,一般只有十五个集市贸易。在平时,赶集的人并不太多,到了年关,集市上熙熙攘攘的,热闹非凡。

有些年是小进,也就是“小月”,除夕是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还是“半拉集”人们照样兴趣盎然地赶集,有的即便不买东西也要去集上闲逛看热闹。

集市上过年的物资很丰富,平时见不到的东西,这个时候都摆了出来。大家谁也不去想,几千年延续下来的过年气氛怎么那么高涨。大街上,形形色色的小商小贩,突然比平时多出了十几,甚至几十倍。赶上一回年集,遇到的奇闻乐趣让你一生都不会忘记。

太阳刚刚从东山头上露脸,四乡八邻的人们潮水般地涌向官湖镇,平日冷落的集市顿时红火了起来。在一个个门檐上悬各色综合商品店铺前,挤满了讨价还价的人;艾山人背着大框小框的核桃、木耳、香菇以及应时水果等土特产,摆在路边处做批发生意;远路的客商随意划地为圈,摆满陶瓷、字画、门帘、小五金;几家饭店楼门前,不时传来嬉笑、调侃的拉客声;跑江湖的不失时机在人群中表演着硬气功和拳脚。漫长的街市,喧闹着人们的吆喝声以及叮叮当当金属碰击声和途经街道的驴叫马嘶声。

大乐虽然年龄不大,但家就在街面上,天天集上串,目睹奇闻乐趣,夜夜耳闻骡马过街铃铛声。

年集上,大乐最喜欢看的热闹,就是那个“卖响针”的老头儿。他身边常常挤满了人群,大家好奇地听着看着他那,边唱边像魔术师样的,将钢针灵活耍弄的快捷动作。只见他手捏一撮儿钢针(妇女们缝衣服用的,一头尖,一头有个可以穿线的鼻眼儿的那种针。),“刷”地一下子甩在一块桐木板子上,这种木板,很有特色,质底坚硬,又有韧性。他那指头随活,手腕子也利落,钢针耍的也整齐划一,有时一字儿排开,有时成五朵梅花,有时竟变成了五角星的图案,星角分明地扎在了木板上。

当人们看傻眼的时候,他打开已经包好,30根一组的1包钢针,咬牙切齿地把甩在木板上的钢针,一根根地拔下来,往包针里边添,仿佛不要本钱了。等添得让人动心的时候,有人出钱买下了这包针,待他仔细一数,仍然是30根,说不定还要少上一两根。

当然,大家没有人去计较他这包针少了,而是嘴里说着“买家不如卖家精”,心感兴趣的是,仍围在那里看他的变戏法。当他看到另一包针好象多一些,把手中的针与他调换过来,一数仍是30根。

大乐闲无事光往多人场的热闹处钻,在集市上唱得最响亮的,是几家卖“五香粉”调味品的小摊位。他们面前摆着个小手摇石磨,把花椒、八角、小茴、肉桂、豆蔻等做荤菜用的调味品,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石磨上边摇边唱:

大年图吉利,酒肉不稀奇,调料不可少,味美又开胃。

我这料,是好料,从百姓,到领导,家家户户少不了。

该包的包,该捎的你就捎,老婆交待你买你可别忘了。

当家人当然置当家货,浪荡子讲究的是吃喝。

快来瞧快来买,过了今天你买不到……

……

……

唱上一会儿,吆喝一声:

五香八味,现卖现配!

遇到迟迟不肯买的顾客,他们既热情又嗔怪地硬塞给人家:

叫你拿着你拿着,回家包你有酒喝!

叫你拿你不拿,回家定挨媳妇骂!

要是大姑娘小媳妇,他专门拣那好听的说得她们喜笑颜开的买。

大姑娘小媳妇,过年你家有好事。

调味浓,颜色鲜,姑爹姑爷心里欢。

半拉集很快就散了,摊主看着那些仍回头离去的顾客,高声喊叫,快来买呀!半拉集马上就收摊子了,再不买等到明年啦!快来买呀!大甩卖,五折抛喽!

一听说五折甩卖,好多爱占便宜的人呼啦一下将摊位围个水泄不通,三下五去二被抢买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