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大乐铺子>第五章 喜闹新春

第五章 喜闹新春

13、年味

过年很有讲究的,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够得着上天庭朝见玉皇大帝的各路神、仙,都在紧锣密鼓地收集人间善、恶天庭聚会降福人间。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要炕火烧馍,有的地方叫烙火烧饼,这是专敬灶王爷用的膳食,家家户户,精心制做。

大乐娘贤惠手巧,将先拌好的肉馅,再用发酵好的面团将肉馅包进去,压扁贴在热锅的表面上用温火炕上几分钟后,再翻过来炕另一面。待这一面也炕好了,用大拇指和二拇指捏住已炕成型但还不熟的火烧馍,在热锅上反复滚几次。然后将滚烙成圆圆的火烧馍,放进蒸笼里蒸熟。

傍晚时分,大乐爸蒋平将蒸熟的火烧馍摆在灶火(厨房)内事先设置好的灶王爷像前,再摆上香火蜡烛。双手抱一只满身无杂毛的大红公鸡,在灶王爷的面前拜三拜(这叫腊月二十三祭灶。也是用好吃好喝的堵灶王爷的嘴,让他到上天见玉皇大帝后多说好话)。

蒋平闭目抱鸡,口里念念有词:“二十三日去,初一(大年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然后将这只大红公鸡养到二十七(二十七杀灶鸡),鸡杀好放在八十度的热水中退毛,退干净后开胸破肚,取出内脏冲洗干净也不让吃。等到二十九(二十九蒸馍篓)蒸完供神享用的枣羔馍出锅,将鸡和刀头肉放在锅里卤熟,等三十敬完神灵后人才可以享用。这些民间的风俗大同小异,究竟从什么时候延续下来的,无从考究。

大年三十,一年最后的一天,各家各户都以非常愉快的心情,非常隆重的礼仪送旧迎新:蒋平走到上房正堂神龛跟前,伸手划着洋火将祖先牌位两边的蜡烛点燃;随之又拈起三柱香,在烛火上将香点燃,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后,将香插在香炉碗里;再取出三张金黄色的细表纸点燃后,放在牌位下专门烧纸钱的火盆里。虔诚地站在牌位前,双手合掌微闭双目,默默祈祷神灵保佑全家身心安康、万事顺意、财源滚滚……把一些吉利旺家、多子多福的话尽量说足说够。

这一系列的程序进行完后,才是一家人吃年饭的时候。全家大小七、八口人,欢天喜地的围坐在八仙桌上吃年饭。全家最高兴的要属同生了,俗话说:大的稀罕小的娇,可怜就在半中腰。因为他年岁最小,爹妈都把好吃的往他碗里挟。

同义虽然是老二,但因爹妈疼爱的机会少,所以他在全家也不比三弟逊色,爹妈挟放她碗里的好吃的。他虽然比弟弟只长了两岁,多懂了一点爸妈为儿的心思,马上把肉返还到爸爸碗里,并说,“爸长期在外干事,身体不好,多吃点好的补补身子。”

同义的话要在平时倒无所谓,但在今天却让大哥同乐颇为反感。既是大年下,图的是福分,就不要说那些不吉利的话。便以长兄为父的口气说:“二弟,叫你吃你就吃,不吃也别说那些没用的话。”

知儿莫若父,对同乐的话,蒋平心知肚明。兄弟三人排行老大,确实被老俩口宠爱了一阵子,但接二连三的几个一生,加之整天东奔西颠的做手艺,恋子之心冷淡多了。人们常说,十七、八岁得一子,儿为老子使个死;四十岁上得一子,老子被儿使个死。这话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刚刚七、八岁的娃子,就已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也真难为他了。

蒋平和妻子望着这一个比一个天真的孩子,打心眼里高兴。笑言一句,说:“大了。长大了,孩子们确实懂事了。”

全家人在欢乐的气氛中,过了一个祥和的大年。

一年一度的拜年,有着浓浓的乡规民俗亲情味。对小孩子们来说,他们喜欢拜年磕头,简单一个头是有赏的,没有压岁钱也有稀罕物。

蒋平有了“二十三日去,初一(大年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灶王爷像前祈祷,初一凌晨,鸡刚报晓,便早早起来洗脸整洁身手。

首先正堂神龛跟前上香点燃贡钱,然后拿起神龛上摆敬集上专买的万子头长挂大鞭炮,缠绕一根3米多长的竹竿子上,来到院门外燃放。让那刺耳的“噼里啪啦”爆竹声响彻云霄,以盛况迎接上天归来的神圣进堂享贡。

初一这一天,是男人忙碌的日子。男人常在外干事很少顾及家务,平时的家务活多缠在女人身上。过年了,没啥外事干了,也该让她们好好享受一下休闲安乐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运河边的人,全是靠运河水养生。蒋平门外放完鞭炮,进屋担起两只空桶就往河边跑,抢头水也叫富水。担回家中,将水倒入锅中,烧火下饺子,这叫大年初一饱(抱)元宝。

14、过年

大乐三兄弟正是闹玩的年龄段,大年初一天没亮,兄弟仨就早早起床了。大乐帮两个弟弟穿好妈妈做好的过年新衣裳,跑出门外捡没有爆炸的鞭炮。自家门前还未捡完,别家门外也响起了炸鞭声,又和弟弟一起往别个家门口跑。大年早晨,东跑西颠,跑得满头大汗也不知累,每个人两个口袋里装满了没有爆炸的鞭炮。跑回家放到神台上再跑出去捡。

妈妈上心上意,一针一线给儿子们做的,只有过年、走亲戚才让穿的新衣裳,这才着身没多大一会儿,被他们弄得满身都是鞭炮纸渣子,和飞到身上爆炸的鞭炮烧烟痕迹。妈妈既心痛又宠爱,轻轻用毛巾刷下他们身上脏物,连句不吉利的话都不敢骂一句。一句不吉利骂话,会给儿子们带来全年不安生。

妈妈边刷边笑着说“大年好!清早起来撒金钱,瞧你们身上都挂满了钱。”大乐对妈妈的慈祥、宠爱,心里美滋滋的笑一声,拉着两个弟弟说,“走!咱们还去捡钱去。”一直捡到锅里饺子煮熟才回来吃。

吃完了饺子就拜年,先从自己家门开始,从年长在世的祖爷、祖奶,爷爷、奶奶,伯伯、伯母,爸爸、妈妈,叔叔、婶婶等顺序,自己家拜完了才轮到同宗近亲。

初二是姻亲,出门外嫁的姑娘们和女婿带着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到初五才是走老亲,给远隔几辈的老亲人拜年。

拜年可得压岁钱,那时候钱值钱,小学一年级的全年学费才5角钱。给祖爷、祖奶磕一个头可得1分钱,哪还有比1分钱还少的钱呢?爸妈磕个头也就是1角钱。大乐才开始不要,妈妈问他:“乐子为啥不要压岁钱,这可是一颗孝心头换来地呀?”

大乐总是喜眉笑眼地说:“一个头就1角钱,装斗里还没暖热,可又被娘要走发给别的叔、姨家来给爸妈磕头的小孩了。还不如我不伸那个手,放着直接给人家多省事。”后来大乐学能了,爷、奶给的5角大钱头他没交出来,自个留着买连环画册看。

大乐带着两个弟弟先给爷爷拜年,爷爷宠爱三个孙子,进腊月就攒钱,专门捡那些崭新的毛钱舍不得花,压在床头下当压岁钱。

三个孙子穿着妈妈做的新衣服,按大排小顺序跪在爷爷床前磕头,爷爷高兴,掀起枕头每人给了张新伍角压岁钱说:“爷爷又增寿了!给,一人一张买好玩艺去。”三兄弟又到父母床前拜年,每人又得了一毛钱,加上年前给外公送年礼给的一元钱,身上有1元6角钱了,可以上街去看大戏了。

给分枝两代以上的同宗长辈拜年,一般是没压岁钱的,但大年也不能空授人家一个头是不是?进入二十八就炸了一筐子玉米花,或葵花籽放在客堂桌子上。有的还从自己院里枣树上卸下晒干的红枣,与自产的花生搅和一起。

“大爷、大奶,俺三兄弟来给您二老磕头来啦!”大乐带着两个弟弟进门叫一声就下跪。大奶奶急忙起身拽起说,“快快起来,磕啥头啊!来来来,一人一把。”

大乐三兄弟,一人一把玉米花,一把大红枣往衣袋里一装,兴高采烈地又往其他家拜年去。

早晨吃完饺子,大乐带上两兄弟上街看乡会,乡政府所在集镇,文化活动比较重视。有舞龙,耍狮子,撑旱船,有民间舞台大戏,真是热闹得让他们不停脚的跟着串东跑西看热闹。

迎街口处,一男一女两位艺人,正在那儿对唱徐州景歌,他们那嗓音响亮,歌声高亢,引来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女:

哎……

喝口湖水跑运河

官湖人爱金窝窝

男:

水是清泉水呀

艾山神灵多

合:

时光隧道甲天下

桃花岛景壮山河

……

……

太阳刚刚从东山头上露脸,四乡八邻的人们潮水般地涌向官湖镇,平日冷落的集市顿时红火起来。在一个个门檐上悬各色综合商品店铺前,挤满了讨价还价的人;艾山人背着大框小框的核桃、木耳、香菇以及应时水果等土特产,摆在路边处做批发生意;远路的客商随意划地为圈,摆满陶瓷、字画、门帘、小五金;几家饭店楼门前,不时传来嬉笑、调侃的拉客声;跑江湖的不失时机在人群中表演着硬气功和拳脚。漫长的街市,喧闹着人们的吆喝声以及叮叮当当金属碰击声和途经街道的驴叫马嘶声。

15、看大戏

在街后那宽阔的河滩上,则呈现出了另一番的热闹景象。运河岸边那一排排粗壮的扬柳树下,临时搭起了戏台,四台对台戏各有绝妙的技艺:一台唱的是《淮剧女驸马》,一台唱的是《苏三爬堂》,一台唱的是《周公显梦》,一台唱的是《状元打更》等地方戏曲。洪亮的高腔,清丽的曲调,惟妙惟肖的表演,不时地激起一阵阵的叫好声。

西街口人山人海的一大圈场地中间,舞着数丈长的龙,龙头时而仰天长啸,时而俯地低吟,忽旋起若风,忽飞掠若云;两头狮子,忽而摇头晃脑,忽而憨态逗人。忽而左腾右旋,忽而纵身跳跃,忽而就地翻滚。忽而四脚站在一个大圆球上,前滚后退定立,演到高潮处,竟摇摇摆摆地爬上了由四张大方八仙桌叠起的高台上翻起了斤头。大有腾空飞跃、挟风揽月之势。

大乐仨兄弟正看到热闹处,东街口拥出来一支高跷娶婚船。一化妆为约50岁左右的五花大脸船家,手舞木桨。戏逗一位扮成黑脸媒婆,身穿黑色镶边大肥裤,一手拿着根长旱烟袋,一手摇着只大蒲扇,脑后盘着田螺似的发髻伸出一尺多长。

一位30岁左右,蹬着三尺长的高跷,化妆成披红戴花浪荡公子,肩上斜挎着丈余长的红绸带,牵着由位年方十六、七岁胭脂彩粉,高条细腰,活脱脱一个光彩照人撑旱船的俏媳妇。

俏媳妇身子左倾右斜,船家桨在摇、船儿在荡。

时而似在风平浪静的碧波上轻轻摇晃,时而似在逆水行舟的激流中剧烈颠簸,时而似在风高浪急的波峰浪谷间忽起忽伏、忽飞忽掠。浪荡公子时而弓腰,时而后仰、双腿跪地,翻转身跃起。他那灵活的杂技真功夫,把环环相扣,险象横生的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总算挣出了狂风巨浪,到达平安之地。

整个过程,就是喜婚船过大运河,水急流从危到安、艰苦搏斗的情景,直看得围观者圆瞪大眼,伸长脖子,聚精会神,喘不过气来。

临到浪荡公子高跷跪地,翻滚跃身跳起,大家那一颗颗高悬的心才扑地落下,拍手叫好!

船家一手掌船,一手轻拂额头上的汗珠子。撑旱船的俏媳妇,那稚腔脆调唱起了即兴现编的新鲜词儿,船老大和媒婆附和助乐:

大运河里水也……哟呵……

风急浪高险哪啊……哟呵……

彩莲的船儿也……哟呵……

划得欢哪个呀……-呀呵咳

前湾划到了后湾来……呀喂子哟

阿哥加把劲……哟呵……

洞房花烛欢那个呀……依呀呀喂子哟

……

这边曲调高亢,群情振奋,场面热烈;耍狮子那边又吼起了一阵阵的喝彩声。

两头狮子在不足两米宽的高台上,一只狮子仰躺在上面,四脚灵活地拨动着一只绣球,绣球之上,另一只欢眉喜眼的狮子,四脚不停地前后移动,台下的人仰的脖梗子生痛,急忙勾头左右摆动两下,即又两目凝盯绣球上的狮子,他们始终为它们捏着一把汗。

乡村的风俗习惯是正月十五不过完算年还没过完,春节热闹的气氛还未冷淡下来,万民喜庆之际,乡村已进入了十五元宵节的万家灯火准备了。

大乐爷蒋继朋虽然是大队的饲养员,但他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知识源博,说:“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官湖近邻大运河,位处漫湖滩,属于贫困水乡集镇,玩不起那么大的举动。但挂灯笼,放烟花火(也叫起火,也叫火箭),有大中小多个品种。大的有2寸粗半尺长,装药量大,要捆绑在一米多长一根高梁杆上,这叫尾巴,是与火箭头配重的。太长超重起火上不了天,太短起火栽跟头。然后,将适当配比好的起火头朝上插在地上,用火点燃引信可起飞1000多米高;中号大拇指头粗,用根高梁莛直接用胶水沾上,左手捏住起火头部,右手用火点燃。可平放、斜放、直放,射程100米左右;小号只有筷子粗,是3至5岁的小孩们玩的,射程不远,3、5米距离。还有小串鞭,两响、三响、多响炮。放地上点燃,地上响一声,冲起空中响一、两声“嘭叭,嘭叭叭,叭叭叭叭。”脆声悦耳。

最出彩的还是花灯笼和灯盏馍,花灯笼用高梁莛扎成四方或六方或圆形、船形灯笼等。糊上透明红纸,点上蜡烛挂房门两侧,或小孩们提上夜晚看烟火。灯盏馍是用豌豆面发酵后做成多种式样,有圆形、属相形、鱼形等等。上边捏个可以放芝麻油的小圆坑,用芝麻油点燃完后馍还照样可以吃,而且增加了三分香味。

然后将做好的馍放在锅里蒸熟后拿出来,每个馍坑中用根细竹签子裹上棉花插进去,倒进芝麻油点燃。首先从大门外两个门礅上放起,包括屋内供台上、粮囤上、床头上、厨房锅台上、水缸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