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与世同流,但不合污>人生,不止一种活法

人生,不止一种活法

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因此都需要检视自己的活法。人生要活得有价值,需要有目的、有理想。

人生并不只是等着退休,等着老死。人之为人,在于人可以为某种目的、某种理想而活。

在千万种活法里面,佛法便是其中一种。佛法修行门径有千万,从中可以总结出“六波罗蜜”,即六种成佛的法门。现代人不一定信仰宗教,但一样可以从“六波罗蜜”中领悟中做人的真谛。

布施波罗蜜:可以种一收十

星云大师说:“布施可以让人布施一分,收获十分。”日本经营大神稻盛和夫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只有八个字:“敬天爱人,利他之心。”斤斤计较于自己的所得,一毛不拔,所得者只是小利。将利益让与他人,才能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使得自己处处逢源,不致陷入孤立局面。

持戒波罗蜜:可以三业清净

星云大师解释道:“持戒,可以让身口意三业都清净污染。”身持戒,是现代的养生之道。珍惜健康,减少挥霍,作息规律。

年轻之时人养身体,年老以后身体养人。

口持戒,因为沉默是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切语言都可以引起误解,不如少说话多做事。

意持戒,《尚书》里说:“惟精惟一”,眼里只有一个目标,其余闲杂念头统统让道。

忍辱波罗蜜:可以自他得益

世事那么多,不可能完全合乎己意。在坚守自己底线的同时退 一步,也即是要善于妥协。

忍辱并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式的服从,易中天说:“服从不是妥协。找到我们共同能接受的底线,这才叫妥协。”打个比方,忍辱其实就是“曲线救国”,眼前方法行不通,就换个方法做。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能让理想死在强出头上。

精进波罗蜜:可以无事不成

精进,对古人来说就是“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对今人来说就是不做无用功。

近代大学者陈寅恪先生上课有“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挑战自己未做过的事,保持对生活高歌猛进的状态,庶几可以无事不成。

禅定波罗蜜:可以身心安宁

《六祖坛经》解释:“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执着于外界环境对你的影响,你就只能被环境搞得晕头转向。每日有一段静坐或冥想的时间,摒弃外界干扰,集中精神,直视自我,分辨今日的得失,反思初心有无迷失,散乱的心才能收得回来。

般若波罗蜜:可以通达无碍

六波罗蜜法最终归结到般若波罗蜜。“般若”是大智慧,不同于脑子转得快的那种智商,般若的智慧需要经过人间历练,看穿人世 得失,对世事通达无碍。

以布施对治贪念,以持戒对于恶念,以忍辱对治傲气,以精进对治懒惰,以禅定对治焦躁。人必须经历百劫方能修得般若波罗蜜。而人生要活得与众不同也不是别的,看准你的目标,然后百折不挠地坚持而已。

什么事最让人后悔?

钱没了,可以努力再赚;动怒了,可以静心消气。但后悔了,能拿什么来拯救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比起坦荡无畏的不悔心态,如履薄冰、防止心生悔恨显然更重要。

“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出自北宋名相寇准的《六悔铭》,其意为事事不要等到了被拆穿的尴尬境地才后悔当初没做好,谨慎行事,三思后行,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悔事发生。

官行私曲,失时悔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以权谋私、清正廉明,是一个为官 者的基本要求。

然而纵观古今,多有位高者爱摆权弄术,谋取不当利益,当遗漏被纠举出来时,等待的不过是身败名裂的悲哀下场罢了。

富不俭用,贫时悔

人总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做凡事都图一个排场、门面,但骄纵挥霍后,很快便会落入进退维谷的困乏境地。拳王泰森,通过自身努力拥有了千万美元的家产,是一个普通人至少需要工作一辈子才能拥有的。但他生活异常奢靡,最终却以无力偿还两千多万美元而申请破产,成了一个落魄子弟。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真正的富有,在于勤俭的作风,否则,富不俭用,则贫时必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需要用到某些知识时,才发现,自己的才华学识完全无法撑起自己的野心,只能留下“老大徒伤悲”的无奈。

人生在世,贵在勤学和学以致用,不要等到真正遇到难题而无力解决时,只能不停地悔恨自己当初不好学。

见事不学,用时悔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是人一生都在学习的学问。然而,这些学问的特殊性在于它源于社会,社会就是一本教科书。

逢事留心,洞悉学习,只会让人生更成熟,而惧怕、无视的人,每当遇到棘手的难题就只能着急后悔了。

醉发狂言,醒时悔

俗话说“酒后见真性”,酒醉误事的麻烦往往让人悔之不及。即使有良好的社交口才,酒后也免不了要失态,失言。酒作为人际社交的必需品,也是许多友谊的润滑剂,相对于不喝醉,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分才是让人感到棘手的。

然而,不应自诩海量而气雄一时,而是适可而止。

安不将息,病时悔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或大或小的病痛,但生病之苦,难免让人心生焦思。

很多时候人为了计较名利而日夜操劳,给自己的身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健康的隐患就成了必然,然而此时如何悔恨,都是枉然,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懂得节制,应该时时警醒自己劳逸结合。

当然,生活中的一些悔事也是一时判断失误而造成的,真正把人生棋局参透步步为营的人还是少数,因而不妨以《六悔铭》为基本参照,在这六种情况下不做后悔之事,也不失为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