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曾国藩传>第一章 少年时代 第一节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一章 少年时代 第一节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距今一百二十多年以前,当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时候,在湖 南湘乡地方,出生了一个小孩子。这孩子后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替行 将崩溃的清政府延长了六十年的寿命,而他的人格和办事精神,比他的 军功更受人钦敬。这人是谁?便是清中兴名将以文人而消灭太平天国的 曾国藩。

大家也许要怀疑,曾国藩以一文弱书生,训练乡勇以保卫桑梓,卒 将“传警达十七省,奋斗垂十五年”的太平军,加以消灭,倘若不是“奇 迹”定是“天意” 了。其实曾国藩的一生事业,绝非偶然的成功。我们 研究他一生奋斗的经过,先得看清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曾国藩的初年,距清开国近二百年,承平日久,官吏不免习于荒嬉, 政事也就日非,当时的情形是:

时值承平日久,朝野酣嬉,习于虚伪,军事吏治,腐败已极, 无可拨之饷,无可战之兵。(《崇德老人八十自订年谱•附录》)

当时吏治的腐败,日甚一日,清政府 掌握政权,排挤汉人,一般自爱的人,都 洁身退隐山林,为官的都是些尸位素餐、 消玩时日的人,而一般官吏,更肆暴戾, 作威作福,为所欲为。

道光三十年( 1850年)曾国藩描写当 时的官僚现象如下:

大率以畏蕙为慎,以柔靡为 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 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 衍,曰颛预。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 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 屑者利析锚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 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 计目前,剜肉补疮,不计明日是也; 颛预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 饰,而语无实际是也,有此四者,历 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 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 患。(《应诏陈言疏》)

当时兵营的腐败,也已达了极点。绿 营兵平时做小贩,拨乱民间,战时互相推诿, 败则逃,胜则相嫉,毫无纪律可言。曾氏说:兵伍之情 状,各省不一, 漳、泉悍卒,以 千百械斗为常, 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它吸食鸦片,聚开 赌场,各省皆然。大抵无事则游手恣 睢,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 望风崩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 (《议汰兵疏》)

另一位中兴名将胡林翼又描写当时一 个清将军胜保的情形说:

胜保每战必败,每败必以胜开。

胜保在蒋坝,残败不复能军,山 东人向呼此公为“败保”。盖其治军也, 如郑公子突所谓“胜不相让,败不相 救;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者矣。(《胡 林翼遗集》卷六十五)

政治的不良,兵营的腐败,成为种种 社会不安的因素,在上者不知民间疾苦, 造成“官逼民反”的事实,所以在太平天 国发生以前,长江上游常生乱事,此外瑶乱于湖南、广东、广西。尤 以广西的苗乱为甚。但因为 规模不大,组织不善,所以 经官方加以压制,不能酿 成大患。道光二十七八年 (1847—1848年)间两广大 饥,于是群盗纷起,到处劫掠,洪秀全乘机扩充势力, 组织会堂,号召民众,在道 光三十年( 1850年)二月间 起事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咸 丰元年(1851年)称太平天 国,遂成不可收拾之势。

匪患扰乱和天灾流行, 使民间疾苦更深。道光年间 黄河下游时常决口,河南一 带,饥民极多。此外淮水变 乱常生,同时南北运河时常 出漕,两岸堤墙塌卸,民无 宁日。那时民间的苦况:

地方之苦,百物荡 然,公私赤立,民固 无以自活,官亦几难 自存。又或到任未久, 寇氛踵至,纵有贤员,莫能措手,即行军所过,亦往往 百里不见炊烟,竟日不逢行人。 (《致吴竹如书》)

此外曾国藩所处时代的一个最大 特点,便是海禁大开,帝国主义对华 开始侵略。在曾国藩以前,中国还是 因袭着几千年的闭关时代,而他适逢 其时,亲启了这个新时代的序幕。从 鸦片战争到英法联军,是中国对外开 始大失威信的时期。太平天国起于鸦 片战争失败之后,盛于英法联军进攻 津、京之时,当时的内乱外患,使得 国家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曾国藩身 经目睹,奋力挣扎,其遭遇之苦可以 想见。

从上面说来,我们可以看出 曾国藩所处时代的一个概况。曾 国藩的时代,简单地说,是一个 政治黑暗、军队腐败、社会不安、 天灾流行、内乱外患交相侵迫的 一个时代,但曾国藩卒能赤手空 拳,任劳任怨,平定内乱,使濒 于危亡的清政府,延长了六十年 的寿命。我们看察曾氏事业的成 功,虽说是基于天生过人的才力, 但也是艰难困苦的环境,造成他 的惊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