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诞生 天灾逢乱世
枭雄斗智 麦芒对针尖
历史似一个玩世不恭的老玩童,无忧无虑,不卑不亢地欣赏着人世间无休无止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18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杀戮四起,奸雄割据,皇权遭旁落,人祸连天灾,兵荒、饥荒、疫荒,十年不息,十室九空。野心家、阴谋家、冒险家,似雨后的春笋,风中的柳絮,纷纷扬扬,层出不穷。
资料显示,自公元180年,汉灵帝中平元年,今河北平乡西南人,时称巨鹿人张角,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借治病传教,发动民众造反,史称“黄巾起义”。从黄巾起义开始,到公元200年的汉献帝建安五年的20年间,全国发生大小起义379起,出现割据一方的大小军阀590余人。像董卓、袁绍、袁术、袁胤、刘璋、刘表、张济、张举、张钩、张俭、李催、郭汜、马腾、韩遂、孙坚、曹操等奸雄,位高权重,拥兵自重的势力威慑皇权帝位。九五之尊,主宰天下的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统治中国190多年的东汉王朝,像枯枝朽木般摇摇欲坠。
公元201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建安六年,农历辛巳蛇年的四月二十八日,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之西南方的一药贾之家,一声婴儿的啼哭,迎来了冉冉升起的旭日。
何为药贾之家?就是从事药材贸易的大商家。婴儿的父亲姓王名赈,精通药石,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都在上党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经营药材生意。
到了王赈这一代,他从上党迁回老家山阳高平,仍然从事药材生意。当时的山阳郡,管辖有十个县,郡邑治所在今天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北。高平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邹城,那可是个藏龙卧虎,蕴英孕杰,出圣人、贤人、伟人的风水宝地。中华民族的儒家亚圣先师孟子,就出生在邹城。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出生地曲阜,后来也归山阳郡所管辖,离邹城仅三四十公里。那位刚出生的婴儿,药商王赈的儿子,也是一位华夏英杰,中华医学史上的功勋巨擘人物。医圣张仲景佚散于民间的中华医学第一方书《伤寒杂病论》就是由他搜集整理而传之于世。他还集中华脉学之大成,编纂了中华第一本脉学全书《脉经》,被誉为“中华脉祖”。
婴儿的名字叫王熙。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人取名字很有趣,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就一个单字。如《三国演义》中所载的1258个人物(51个复姓人物除外),名字带两个字的人物仅27人,这是为什么呢?是法律所限,不可逾越。这项法律由西汉末王莽拟定。王莽代汉称帝后,公布了一项特别法律《名讳纪》。《名讳纪》规定,人出生入户籍上册,皆由姓名表字组成。而取名,只能用一个字,表字可用两个字。当然,这表字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取,一般贫民百姓是鲜有人取表字的。只有达官显贵书香门第人家之子女,皆取有表字的。如: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孙权,姓孙名权,字仲谋。蔡琰,字文姬。华佗,字元化。而犯了罪的人,则一律改为两个字名,以示严格区别。王莽的侄孙王琰犯罪入狱,后被判刑服罪,结果在牢里自杀了。王莽不因王琰自杀而了事,铁面无私亲自给其改二字名,叫王剡弇。王莽对执法的严厉,从给其侄孙判刑到改名字一事中,可略见一斑。
王熙,原本也无表字。15岁时,大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坛大腕王粲到荆州州邑襄阳,即今天的湖北襄阳市投奔刘表时,居于山都,因与当地一庸医同名,王粲遂给王熙取字“叔和”以显区别,始以叔和传世。王叔和在未去襄阳之前,故文中一应称呼皆以“王熙”出现。
王熙的出生地,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城郭里镇独山村,距邹城市区仅30多公里。郭里镇中学文化广场的名人走廊中,雕刻有载入中华史册,且声名显赫的人物就达27位。如:刘表、王粲、仲长统、张俭、刘保等。一个小小的郭里镇,诞生如此之多的精英人杰,足以可见,此地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之誉并非浪得虚名。
王熙出生时,头上已有两个哥哥,大哥叫王丞,二哥叫王煦。王熙三岁不到,也做了哥哥,母亲给他生了一个弟弟,叫王照。
王熙的母亲姓卫。卫氏的生父姓李。姓卫就姓卫,怎么又姓李呢?
文献资料显示,大约在东汉灵帝刘宏的建宁年间,公元年为168-172年,王熙的外祖父李氏一家十余口,先后死于大水后的大疫之中。唯独尚在襁褓中的王熙母亲,福大命大造化大,居然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被时称河东人,即今天的山西夏县的卫春发现,收为养女抚养成人,故而姓卫。
卫春何许人也?卫春乃西汉名将卫青的后裔。自卫春祖父起,卫家辞官弃武,改攻岐黄之术,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乐事。卫春的孙子卫汎,乃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嫡传弟子。王熙与卫汎是姑舅表亲之关系。王熙出生在与岐黄世家息息相关,与治病救人天天打交道的药贾之家环境里,能成为中华十大名医之一,名列中华医学功勋人物榜,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熙出生的这一年为蛇年。今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药王冲王叔和之后裔,有世代相传的白果《王氏族谱》记载:王叔和出生于辛己四月二十八日巳时。《天干地支歌括》云:“正月见寅,立春雨水。二月见卯,惊蛰春分。三月见辰,清明谷雨。四月见巳,立夏小满。……”四月见巳,又属蛇。查阅《万年历》辛巳年四月二十八日为丁巳日,仍属蛇日,如此算来,王熙的年月日均为蛇。在生肖文化中,蛇称“小龙”。按现代星相学说推算,聚四小龙于一身的王熙出生,非比寻常。故而有民谣曰:四龙共一身,地晃天必惊;四龙出娘胎,洪水滔天来。民谣传说亦非科学,尚不可信。但历史的记载倒与民谣传说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资治通鉴》《中华灾异志》《中国火灾》等典籍记载,王熙出生这一年的二月初一丁卯日,中原大地发生日全食,时间达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以上。这一年的五月,辖8个郡国,8个县,地域相当于今天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的东汉八大州之一的兖州治所昌邑县(位于今山东金乡西北)州衙门后街发生火灾,冲天大火烧了七天七夜,方园十余里,烧成一片废墟,直到无物可烧,大火才自灭而止。两个月后,黄河洪水泛滥,浊浪滔天,陕县,也就是今天河南的三门峡市以下的3郡16县被洪水全部淹没,半个月后,洪水才逐渐退去,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农谚曰:十月降霜,冬月降雪,蜉虫瘴气天来灭。王熙出生的这一年,天降大雪提前了两个多月,九月的上旬之日起,豫州、凉州、兖州,普降大雪,十余天不止,百姓及牲畜冻死无数。这三大州的面积非同小可。豫州当时辖6个郡、国,97个县,州衙驻地称谯县,即今天的安徽亳县。面积相当于今天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凉州的面积就更大了,管辖有郡与国12个,98个县,州衙治所在今天的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时称陇县。曹操主政期间,迁移至姑臧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以及陕西省西部。兖州的辖地前文已有交待,不再重复,总之,这三个州受雪灾面积相当于今天六七个省份的辖境。雪灾最严重的地方当属山阳郡。王熙家乡高平县的冰冻雪封半月有余。仅王熙家族中冻死的就有十余人。王熙家虽然没有人被冻死,但家里灾后失窃,药店里的人参,上党党参等名贵药材被洗劫一空,也算是这场雪灾的间接损失吧。
王熙出生的这一年,有几件时政国事,值得一提。
三月,曹操部下的大将夏侯渊,率大军进攻当时的军事要地徐州,连连失败。这夏侯渊(?-219)表字妙才,沛,即今天安徽亳州人。与曹操另一大将夏侯淳是同族兄弟。东汉末随曹操起兵,讨伐袁绍、马超、韩遂,作战特别勇猛。曹操平定汉中后,他任征西将军镇守汉中,即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屯兵于定军山,与刘备的大军相抗衡,后死于蜀军大将黄忠的“反客为主”之计。当时的徐州太守昌豨,是东汉末年地方势力的一个重要首领,曾与军阀臧霸、孙观等聚众于泰山,与吕布连成团同拒曹操。吕布被曹操所杀后,臧霸、孙观投降了曹操,只有他昌豨不降曹。曹操当然十分恼火,急令夏侯渊攻徐州灭之。可是连续攻打三个月,徐州城固若金汤,久攻不下,曹操着急,夏侯渊更着急。此时一人毛遂自荐,单枪匹马入徐州三公山劝降昌豨,此人就是张辽。张辽(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他原是吕布的部下将佐。因作战勇猛,智谋过人,在自傲自大,缺智少谋的吕布手下,未受重用。吕布被杀后,张辽遂被曹操收至麾下,从此鱼儿得水,甚得曹操信任与重用。凭着自身的豪气,胆气和睿智谋略,张辽终于将与曹操势不两立的昌豨太守劝说得口服心服,率大军归降曹操,重镇徐州,兵不血刃,百姓免遭涂炭,张辽可谓大功一件。
曹操除了夺得徐州之外,又在汝南将刘备打得狼狈不堪。丢盔卸甲的刘备走投无路,不得不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看在同一个“刘”字的份上,收留了刘备,将刘备安置在新野县。刘备总算是有了一个安身之地,遂在新野筑起了一座周长约600丈(约1公里)的土城以栖身。
这一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办了一件大事。他上表汉献帝,请封江东的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今浙江绍兴市时称会稽郡的太守。曹操为何要为孙权请封呢?因为孙权的势力日益强盛,除了会稽郡外,当时的孙权还占据有今天的浙江杭州市,时称吴郡,今江苏镇江市的丹杨,亦称丹阳郡,今江西南昌市,时称豫章郡,今江西吉安县,时称卢陵郡,还有庐江郡等五大郡的地盘。而且,这江东之地十分富庶。这对曹操而言,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为了稳住孙权这条江东潜龙,曹操采取的办法是先让孙权不作乱犯上,与他作对就行。其实,孙权也不是什么好鸟善类,他假意上谢表向曹操表忠心,私下里仍我行我素,作他的一统天下大梦,而且是三番五次,这就给后来的赤壁大战留下了伏笔。
王熙出生的这一年,粉墨登场的人物有很多,比如张鲁、刘表等。可有一个重量级人物,不说不行。因为此人与王熙交往甚密,是王熙进入朝廷太医院,当上太医令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反过来讲,王熙对此人一家祖孙三代皆有重大贡献,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王熙以超常医术,对此人一家三代的施治,魏晋两朝的历史,极有可能重新改写。这个人就是声名显赫,权倾三朝的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出生于汉献帝刘协的中平元年,公元179年,比王熙年长22岁,乃今天河南温县人,时称河内郡温县。司马懿的家庭是一个世宦之家。他的高祖父司马钧,曾任过东汉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担任过今天江西南昌市,时称豫章郡的太守。祖父司马隽,曾任颖州太守。父亲司马防,时任京兆尹。京兆尹,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硬梆梆的职位,为东汉京师长安的最高行政长官,享受秩俸二千石。
王熙出生这一年的二月,名不见经传,却有贤名远播的司马懿,被河内郡守陈矫偶尔发现,当即举荐为贤才,授上计掾之职。这上计掾为郡守的属官,虽职级比第七品还低半级,可毕竟是入了官场,上了诰簿,以现代人的话说,是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发射架。
果不其然,第二年的三月,曹操到河内郡住了三个晚上,由司马懿负责伺奉。曹操不愧为慧眼识才之人,认为此人才干堪可一用。于是将司马懿调到自己身边,升职为文学掾。文学掾乃丞相的属官,多以学者、贤德之士担任,负责管理学政和教授经学。
职务职级俸秩虽然都升了,可对司马懿而言,他并不乐意。为什么呢?因为司马懿的志向和专长,是排兵布阵,挥师疆场。说白了,他是一个统率三军的帅才。你要他整天与经学打交道,叫瞎子戴眼镜不对光。为此,司马懿曾多次找曹操想要调动工作,换个工种。曹操总不答应,过了四五年,才将他转为主簿。主簿之职,说是将帅重臣的幕僚,可曹操只许司马懿主管文书,处理与文书相关的事务,就是不让他参与军事指挥之类的事务。这是为什么?《资治通鉴》上记载,曹操欣赏司马懿的才干,但也察觉此人“心渊难测,有野心之患”。倘若通晓军事,将来必是曹家祸患之根。所以,曹操在世时,对司马懿是敬而远之,用他,但不重用,总有一种戒防之心。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了汉中。随军的司马懿劝曹操乘胜追击,夺取益州,也就是刘备的老巢,今天的成都。如果曹操采取了司马懿的计谋,三国的历史有可能重新改写。司马懿的建言是正确的,随军的多名谋士皆附和司马懿的计谋。因是司马懿提出来的,曹操就是不预采纳。曹操在世时,《三国志》记载,对司马懿的计谋仅采纳了一次。
那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大军攻打襄阳,连天暴雨久泻不止,汉江、淮水泛滥,平地水盈数尺。关羽水淹曹操七军。樊城守将于禁投降关羽,大将庞德被关羽擒拿,拒绝投降,被关羽杀害。曹操此时气馁心衰,准备迁都避开关羽的锐气。司马懿献计阻止迁都,建言用孙权袭击关羽,这叫借刀杀人之计。曹操采纳了。其结果,孙权派遣大将吕蒙偷袭南郡,即今天的湖北荆州市。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所杀。可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说,曹操当时不是听司马懿的,而是听曹仁军师和洽的。也就是说,曹操从不采纳司马懿军事上的建议。
《中国野史》上记载,曹操不重用司马懿,是因为司马懿有“狼顾相”。什么是狼顾相?狼顾相就是指狼惧怕被袭击,走动时常常扭头回看。据说,有一次,司马懿与曹操交谈告辞离开后,曹操高喊了一声:司马仲达。司马懿“正面向后而身子未动”,这正是典型的“狼顾相”。人若反顾有异相,如同狼的运作,就是“内忌外宽,猜忌多权变”之人。曹操验证了司马懿之后,对此十分厌恶。他又观察司马懿多次与人交谈时,有“雄豪之志”,就处处提防,日思夜想,晚上做梦,梦见三马共一槽。“槽”与“曹”谐音,就更加猜疑司马氏将侵蚀曹氏权柄,不仅不听司马懿的计谋,而且几次动了杀心。要杀司马懿,为自己的儿孙除祸根。
说是司马懿被曹操录为文学掾后,不愿意当教授教经学,几次请调未被曹操批准,就心灰意冷,借患病之机辞去官职回家养病。司马懿回家后,曹操觉得此人不除,必有大患。于是派了一名武功极高的杀手去刺杀司马懿。杀手动身后,曹操又觉得有些不妥,便派人将杀手追回,叮嘱杀手对司马懿先进行一番观察,如果是他真的病了,就放上一镒金子就走人。如果司马懿没有病,格杀勿论,提头复命。于是杀手到了温县司马懿老家,先在外围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调查,得知司马懿真的得了“风痹”。“风痹”类似于今天的风湿性关节炎。这个杀手办事很认真,光听说司马懿病了,还不能叫曹操信服,非得亲眼所见不可。待到晚上二更之时,杀手施展飞檐上房如履平地般的壁虎之功,在司马懿卧室顶上,揭开房瓦往下观看。只见司马懿的床边放着药罐和药盏,司马懿半仰半躺在床榻之上,一名伺童正在给他喂药。大概是伺童不小心将药洒在地下,司马懿一挥手将药盏一把扯下摔在地下,刹那间,满屋药味弥漫。又过了一会,司马懿连声呼叫“痛煞我也,童儿你快去取刀来,将我这脚砍掉罢了!”杀手听到这里,赶紧从怀里摸出一块用绢帛包好的东西,往地下一扔,飞身下屋而去。那包东西落地后,将司马懿床边药罐子砸了个稀巴烂。司马懿解开绢帛一看,是块四方石头,便扑哧一笑,用手指蘸着药汁在绢帛上写下四行字:神药天上投,镒金变石头,莽夫贪财汉,贪落项上头。
什么叫未卜先知?司马懿就是未卜先知。他早就算好曹操要派杀手来杀他。杀手的一举一动又全在司马懿的意料之中。他在床上的言行举止,全是有意做给杀手看的。
再说杀手回到许昌,将那晚他在司马懿卧房里看到的一五一十地向曹操禀报了。曹操低头听完后,仰起脖子,眯着眼睛问杀手:“镒金可在”?
杀手回答:“按丞相吩咐,已将那金子留给司马懿治病了。”
曹操哈哈一笑:“贪财小儿,一派胡言!来呀,看这斯怀里掖着什么?”
两名武士立马上前,扭住杀手从其怀里摸出那镒金子。
曹操将那金子把玩了老半天,叹了一声气:“唉,黄金有价,害人无声。”接着将手一挥,那名杀手被人拖出去,人头落地。
这叫以金试君之计。老谋深算的曹操,早就算定,如果司马懿无病或是装病,杀手定会将其杀死。如果是真病,司马懿不能死,那这杀手不能留了,留了就是活口。于是这镒金子就是见证。杀手如果不贪财,曹操倒有些为难了,为什么?杀杀手,他就没有理由哇!
如此说来,曹操与司马懿在心计运筹、帷幄妙算上,是针尖对麦芒,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各有千秋。曹操虽爱才惜才,可对司马懿是不用不弃。司马懿更有自知之明,韬光养晦,默默无闻做事,夹着尾巴做人。即表现出对权势地位的无所用心,漠然淡视。而处处“勤于吏职,废寝忘食,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完完全全地变了一个人,变成了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孜孜于琐碎事务和眼前的小惠利益。曹操这才安下心来,取消了对司马懿的怀疑和警惕。否则,司马懿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被曹操砍完了。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司马懿皆是罗贯中口诛笔伐的反派人物,说白了,罗贯中写曹操,是为了赞颂汉室皇叔刘备。写司马懿,是为了衬托慧神智圣的诸葛亮。笔者花笔墨将这两位被《三国演义》边缘化了的人物放在一起,品头论足,并非东扯葫芦西扯瓢,无话找话。而是这曹氏家族,司马家族,与王熙的关系非同一般,对王熙的毕生所为唇亡齿寒,一发千钧。特别是司马懿,他是王熙大业潜心,下帷发愤的救星、福星、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