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王叔和传>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求贤若渴 曹操三颁令

携才南新 孟德巧训军

这天,王熙思考着要到南阳去找卫汎,正准备去告诉王粲 ,不想族叔王粲身子一躬进了门。王粲说,魏公曹操先自汉中屯兵30万,几日后要到南新操练新兵,现已飞鸽传书至襄阳,要王粲、陈琳等襄阳的名流速速赶往南新,给新收编的20万新兵操练鼓士气,添斗志。王粲来征寻王熙要不要随他同去南新。王熙当然答应。

这南新,离襄阳城不远,即今天的湖北京山县。曹操与王粲等人操练兵马的校场遗址位于今京山县东北的曹公山,亦名魏公山。王粲、陈琳带着王熙赶到南新等了三五天,曹操的车马队才到达南新。

见了王粲、陈琳,曹操十二分的高兴,挽手置于身旁左右而坐。说起曹操的爱才,那可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执掌汉献帝的军政大权后,先后三次诏告天下,举贤才,荐英杰,史称三颁《求贤令》。第一次为建安十五年,令曰《唯才是举令》。第二次于建安十九年,令曰《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三年后,再颁“求贤令”名曰《举贤勿拘品行令》。这三篇“求贤令”篇幅不长,全文以辑,以启后世。

《唯才是举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 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腾、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市!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宾者乎?有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独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理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悉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救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三章出自1800年的“求贤令”,今天读来仍倍感亲切。古往今来,人才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当时尚没有科举考试,仅靠“举孝廉”而录用才干的东汉,人才之匮乏可想而知。曹操在第一道令中,明确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不仅是为了改变东汉后期选举人才制度的弊病,而且是为矫正自己政权中前一阶段在选拔官员上的偏差。曹操在执掌朝政大权后,委任崔琰、毛玠主持官吏的选拨与任用。崔琰、毛玠以清廉正直著称,“其所举用,皆清廉之士,虽于当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行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人莫以廉洁自励。”朝廷之中,廉俭之风大行,贪秽浮华之人都被贬退。但他们过于看重廉洁俭朴。从而使许多官吏矫情作假,假意旧衣破车,以求升迁。同时用廉俭单一的标准来进行人才选拔,就会将有才干的人排除在外。为此,当有人向曹操提出这些问题后,曹操就下了这道命令,特别指出“今天下尚未定,特此求贤之急时也”,并以齐桓公任用管仲而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事例,说明选拔官吏的首要条件是才干。只要确有才干,无论他是地位低下还是有某一方面的缺陷,都要推荐上来,而且不要埋没那些有缺陷的贤才。在第三道令中,曹操列举了无论是伊挚、傅说那样出身贫贱之人,管仲那样的旧敌,萧何、曹参那样的小吏,韩信、陈平那样身遭污辱并受人耻笑的人,甚至像吴起那样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有治国的才干,就要加以任用。充分表现出他的大度,不拘一格的用人方略。

在用人方面,曹操真算得上少有之人,不念旧恶,只要有才,皆用之不嫌。如,张绣,归降后,在宛城又起兵袭击,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以及爱将典韦。张绣再次被擒,换上别人,不被千刀万剐,也会被杀死。而曹操摒弃前嫌,仍封张绣为扬武将军。以至张绣舍命用心而为曹操尽忠。最后病死于征伐乌桓途中。曹操惜人才,为死去的韩遂追封西凉侯的事,在当时的将官中影响深远。

韩遂,字文约,东汉末金城人,即今天甘肃省兰州市西南人。将门之子,曾任过东汉献帝的镇西将军,兴平元年,与马腾攻李催、郭汜等,兵败后,退回凉州割据一方。建安十六年,联合马超反曹操。马超中曹操反间计,与韩遂反目成仇,砍掉韩遂左手。韩遂单臂持枪仍上阵连挑八将。建安二十年四月,公元215年,曹操从陈仓,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市出发,取道大散关(故址在今天的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收复河池(今甘肃微县)、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直逼金城。金城守将麹演、蒋石杀死主帅韩遂献关及韩遂首级于曹操。曹操捧着韩遂的首级痛哭流泪,历数了韩遂年近七十,仍单臂上阵冲锋杀敌,不降曹操只降汉的气概之功绩。当即下诏,赐赠韩遂为西凉侯,厚葬韩遂并抚恤其家眷。曹操说,韩遂如果没死,他一定会有办法收降韩遂的。

曹操与王粲、陈琳一番客套过后,就直奔这次南新训练的主题。这次南新新兵营有军士20余万人,全是新兵,且清一色的南方人,而且大部分是荆楚人。曹操善于用兵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总结教训。8年前的赤壁大战的惨败,说是周瑜、孔明火烧赤壁,致曹军几十万人死伤大半。实则是军士皆北方人,水土不服,未经上阵就病亡半数以上。前几年兵伐荆州,刘琮经王粲、和洽、陈琳的劝说,不战而降,但北方来的兵士也病亡了不少。此次,曹操要与刘备、孙权决战于荆襄,就改换方略,重新招募南方兵士。不让北方兵士参与南方之战。这新兵得训练,怎么训?他想到了王粲、陈琳,想听一听这些文人雅士的建议。

作为一代军事家,曹操用兵的思维独特,对战争的思考也甚为独异。他认为所谓战争没有什么正义、非正义之分,只有胜与败之分。只要是战争都是劳命伤财的,耗费人的鲜血和生命的,何来正义?战争的目的都是以战争统帅的欲望而决定的。成者为王,败者寇。怎么胜?曹操认定,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统帅指挥者,而统帅指挥者又取决于执行者,也就是将军。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攻城掠地也好,排兵布阵也好,关键在将,不在兵。打仗中,士兵的多与少只是一种气势而已。训练士兵,首先要训练将军,训练带兵的头目。曹操讲完此次南新训练的目的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仲宣、孔璋呀,你们的名声如雷贯耳,你们的文章胜过这刀枪剑戟。当年仲宣的《伐景升与袁绍书》,孔璋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可是令人血脉贲张的精神食粮呀!此次,劳二位大驾光临南新,就是让你们的名声名望名文成为老夫训兵训将的王牌。来来,你们各抒己见,这将怎么选,兵怎么训?”说到这里,曹操看到王粲身边的王熙:“仲宣呀,这位新面孔是哪位高才,给老夫介绍介绍。”

王粲忙将王熙领至帐前:“魏公,此乃族侄王熙,喜岐黄之道。虽年稚却阅历甚丰。”接着王粲就将王熙挂牌借人参救嗣父,金壶岭匪窝计免赎金,真阳观拜师过五关喝“三苦汤”,长平观堆雪人取名,蒲陂津过黄河死里逃生,桑棺寨拜名师学技的经过简要地讲述了一遍。曹操边听边点头,若有所思地问王熙:“王熙,这三苦汤是哪三苦?让三五百人每人喝上一碗,难不难?”

“回魏公,三苦乃黄连、黄芩、黄柏三味草药。但凡医工、药工皆知。其实‘三苦’只需一味也行,南新药店,应有存货可买。如无,小可明日上山采药。”(此方后来演化为黄连解毒汤)。

“来呀,令医工速告,有无三苦之药。”曹操吩咐完,就转眼问陈琳:“陈祭酒对训兵有何高见?”

陈琳,字孔璋,今江苏宝应,时称广陵射阳人氏。在建安七子中,年龄较长,约与孔融相当。曾任过大将军何进的主簿,甚有才干。何进为诛宦官而诏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极力劝阻,可何进不纳其谏,结果事败被杀。董卓进京追杀于他,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府,成为袁绍的秘书郎。袁绍军中的文书、典章皆出自陈琳之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十恶罪状,诋斥曹操的祖父、父亲。其言辞激奋,用典精灿,极富煽动性,在当时的袁绍军中,广为流传。官渡之战,袁绍以失败告终,陈琳被曹操俘获。不仅没有追究陈琳的骂父辱祖之罪,曹操反而任他为司空军师祭酒之职,与建安七子中的另一大才子阮瑀,同掌军中公文记事,视为知己而重用。

陈琳说:“魏公的安排甚为周全,无有补弥。公唤仲宣及陈琳至此,依我愚见,当写诗、檄以鼓士气为要。”

曹操说:“老夫甚有此意,不过,倒勿费神劳心去写新诗、新檄。二位声名甚响,播流甚广的诗文必是佳作,应景急救之章未必有其影响之大。像你陈孔璋的《饮马长城窟》,假借秦皇筑长城,劳苦役的故事,揭露时政徭役繁重,给黎庶带来的苦难,影响非同一般。仲宣的《从军诗》甚得军士颂赞。二位声名,这些军士恐怕不知晓的不多,但未必见过二位的尊容。届时,你们亮相入场,当场诵己名作,一定会呼声振振,士气扬扬。”

“魏公,二十万之众,粲与孔璋当众诵诗,可否有效?还有二十万人集会,这南新也未必有此旷野之地。”

“那依仲宣之见,当如何?”

王粲说:“可从二十万之众中选出五至八百人,集中训听。魏公适才高见,此次重在选将。这选将先选训听之人,让训听者,再去训听头目,头目再去训听士兵,凡有将才者,当在这训听者之中也。”

曹操对王粲竖起了拇指:“仲宣,不愧高才,这五至八百人如何挑选?”

“当从以下八项中选出,打过仗的,受过伤的,自愿参军的,祖辈三代以上有习武参战的,父辈以上有一技之长的,念过书的,已成家立业的,父母双亡的,犯过事,坐过牢的。”

“好!中军何在?”曹操一声令下:“速速按王相掾的八项标准挑选造册,五天之内复令听参。”

曹操环视四座,看到王熙后十分高兴地问道:“王熙,你也为老夫的军训献上一言,如何?”

王熙说:“魏公,二十万众余,一旦发生暑热、疾痢,军中医工有限,若从待选之将佐头目中选出若干人熟悉治暑热、疾痢、伤风、咳嗽之药草。这草药大自然遍地皆有,他们自可扯草药自治自救,其效可否一试。”

曹操说:“言之有理。王熙你可愿与医工届时承负此举?”

“小可定当效命。”

几天后,南新新军营按照王粲的八项标准,选出了一千余人。曹操令将这一千余军士单独编队吃住。观察了五天后,决定集中训听动员这一千余兵士。

动员训听大会由曹操亲自主持。

动员训听大会第一项由军营医官和王熙给每人发一碗“三苦汤”当众喝下,凡有喝不下的,喝了后很快吐出来的,还有不愿意开口喝的士兵,皆一一挑出单独列队。

曹操的训听讲话和手段也别具一格。

“诸位士兵兄弟,老夫曹操告诫尔等,人生可以怕死贪生,但不可以怕吃苦吃亏。人之生命是由父母赐予,人活着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孝敬。生命都没有了,何谈孝敬?当兵要打仗的,打仗是要死人的,但,战场上的生死是可以选择的。如何选择?这就靠尔等平时的训练刻苦,平时怕吃苦怕吃亏的,战时就极有可能与死与亏如影相随的。适才诸位的一碗苦汤,都不敢喝,都喝不下去,人生中的苦难比这苦汤不知要苦多少倍!尔等谨记,珍惜生命勿错,怕吃苦吃亏大错特错。战场上如何珍惜生命?不要作无畏的牺牲。当你的主帅,将军放弃抵抗,或选择投降,尔等勿可倒行逆施,辄作垂死挣扎,丧丢性命。当然,诸位中必有未来的主帅、将军。”

讲到这里,曹操停住了,眼睛瞪着台下的军士,片刻无语,猛然间一声大喝:“凡打过仗,受过伤,流过血,投过降的,请出列!坐过监,犯过法,包括杀过人,放过火,当过匪的,请出列!有一技之长,不怕吃苦吃亏的,请出列!”

这三大队列一形成,占了整个队伍的五分之四。曹操哈哈大笑,用鞭子指着三大队列说:“尔等记住,未来的主帅、将军将在你们中产生!老夫唯才是举,令出有三,凡有干才者,勿论地位低下,缺陷亦有者,不拘一格。你是将才、庸才,老夫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拨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俱佐命立功,列为名将;细微不计,任以牧守者,不计胜数。凡骂老夫,咒老夫,图谋杀老夫的,只要你有才,愿效命于老夫的,老夫仍重用不究。”

说到此,曹操扭头看了看台上的王粲、陈琳后昂首高喝:“知道天下大才子王粲、陈琳的请举手!”

台下队伍齐刷刷都举起手来。曹操俯视良久,令众人放下后又高喝一声:“见过王粲、陈琳的举起手来!”队伍中立马静了下来,只有三个人举手。曹操让人记下举手者之名,又高声喝道:“尔等想不想见王粲、陈琳二位大才子?”

台下队伍异口同声:“想见!想见!想见!”

就这样,曹操顺理成章将二位才子推上了前台。

第一个登台亮相的是陈琳,按曹操的吩咐,陈琳几天前就将他的《饮马长城窟》用蔡侯纸抄好了,向台下士兵鞠了一躬,陈琳就用悲怆之声朗诵起来。

《饮马长城窟》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皆汝声!男儿斗格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女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我骸骨相撑柱。

结发行事君,慊慊习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陈琳久居书记之室,以写奏章、典章见长。写典章、奏章必先自诵几遍,诵章的功底深厚,这首诗又是他最为得意之作,这一诵读,情感并发,读得热泪盈眶,把台下人读痴了,听迷了,他的声音停息了老一阵子,台下的人才回过神来。那时候,不像现在流行鼓掌,而是颂声,即今天的叫好声,台下的“啊啊啊”声经久不息。

接下来是王粲登台亮相。王粲在外跑的时间很多,大场面,大阵势历练过不少,他亮相时不鞠躬,而是吹胡哨。啥叫胡哨,类似今天的口哨。王粲吹口哨之技算得上是行家。他一声长哨出唇,有振聋发聩,石破天惊之震撼。口哨声结束,诗歌一句未诵迎得了雷鸣般的喝彩声:好!好!好!

王粲朗诵的是分五首《从军诗》中的第一首,写于曹操征伐北乌桓时。

《从军诗》之一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旦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徙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食已挥。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熟览夫子诗,信之所言非。

王粲的《从军诗》中,曹操最为欣赏的是这第一首。当时军中广为传诵,所以王粲选择了这首,此外,王粲很善于揣读曹操的内心世界,曹公在这南新训练新兵,得有一篇叫得响的,传得开的文赋为好。于是写了一阕《南新兵训歌》,后世人传作《行辞新福歌》。写此歌之前,王粲没有告诉曹操,要的是给他一个惊喜。《从军诗》诵完后,他不等下面的“啊,啊,啊”声响起,就马上宣读《南新兵训歌》,且用韵声唱诵:

神武用师士素厉,仁思广覆,猛节横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汉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

曹操一听,立马站起来喝彩,他一喝彩,台下队伍是欢声雷动。尔后,曹操与王粲拥抱久久,又搏得了军士们的再次欢呼。

可以说,曹操策划的南新兵训是非常成功的。这一千余挑选的军士中,此后有五百人被选为了大小头目,带兵训演操练。这些头目中又有百余人以后当上了将军。其中的徐质、魏平成为大将军,在曹魏时期与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拉锯式争斗中屡建战功。常雕为南郡守将曹仁的得力大将。师纂、花永为曹洪、曹爽麾下的先锋官。还有田章、田续兄弟,王真、王实兄弟都成为曹魏年间军队中的栋梁之材,《三国志》皆有多处记载。整个20余万人的队伍也训出了高素质,尔后随曹仁、曹洪、庞德守荆襄,固南郡。除了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时,淹死了三万余人外,其余的均在曹魏营中冲锋陷阵,成为攻无不克的主力军。

王熙在南新的军训中,也算出尽了风头,军营的医工、药工,还有300余小头目,由他带领着上山辨认算盘子、蛇床子、韩信草、越王草,即鱼鲤草,还有艾草、败酱草、马齿苋、马鞭草、车前草等清热清火、解毒解暑、止泻止痛的药草。